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股票 >> 研究报告 >> 列表

铺垫再融资? 保险股盈利分化背后

时间: 2008-05-04 07:11:4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 0
  • 同一个井喷的承保市场,同一段资本市场的艰难时日,一夜之间,中国的保险上市公司竟出现了天壤之别的业绩。

    铺垫再融资?

    回溯三大保险股的上市历程,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与中国人寿之间有着本质的差异,前者是集团整体上市,后者则是分拆上市。于是,在每年的寿险责任准备金计提上,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便比中国人寿多了一项考虑——1999年之前的高利率保单准备金。

    平安人寿与太平洋寿险分别在2000年与2006年开始战略性调低高利率保单准备金评估利率,过去两年的火热资本市场,恰好给他们带来了动态覆盖利差损的好时机。

    按国信证券的统计,平安人寿分别在2006年年报和2007年中报、年报中多提寿险准备金27.43亿元、62.6亿元与96.89亿元;太平洋寿险则分别多提4.01亿元、20.92亿元与34.99亿元。

    由于调低评估利率的进程可以随公司自身需要而变化,牛市中丰沛的准备金水平也就使得后面的会计处理有了更大的弹性。

    2008年一季度,中国人寿、平安人寿与太平洋寿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大涨38.37%、25.96%和69.98%。

    按一般理解,承保业务的突然放量,在某种意义上将加大公司当期营业利润向保险责任准备金的转移速度。

    然而,平安的报表又是相反的。尽管其一季度保费的25.96%的增幅高过上年同期的23.99%,但该公司提取的保险责任准备金却从去年同期的223.07亿元,减至123.45亿元,同比降幅高达44.7%。反观国寿,在同比保费增幅从15.91%增至38.37%后,当期提取的准备金同比增幅高达121.5%。

    虽然外界无从判断两家公司准备金的充足状况,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人寿将会计处理的标尺进一步收紧,而中国平安则转变了牛市中惯行的过于严厉会计处理。

    可作为佐证的另一事实是,两家公司在可供出售类债券上的不同态度。中国人寿计提了23.01亿元资产减值准备,而中国平安的这一栏却为因“应收保费减值准备减少”的2200万元摊回。“平安未对可供出售类债券的浮亏做减值准备。”中金公司称。

    由此,昔日旨在业务领域大打出手、资本市场领域相敬如宾的两大中国保险巨头,终于在2008年之初的一纸会计报告上相互变脸。个中原委,令人寻味。

    同为保险板块个股,利好利空对于行业内公司往往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私募人士分析,突然放松会计标尺并释放浮盈的中国平安与中国太保,在2008年都要完成增发使命,而中国人寿则没有这方面的计划。由于现时股价正是决定日后再融资的基础,于是成绩单的好与坏,对于两类公司也就有了不同的含义。

    此外,是次中国平安在按监管要求,以中国会计准则披露一季度业绩外,还在公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数据。按保险股过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的业绩数字往往较中国会计准则更高。该准则下,中国平安净利润为71.01亿元,同比增长23.6%,BVPS的同比降幅也收窄至9.7%。

    而据UBS的估算,中国人寿2007年首季按中国会计准则净利润281亿元,较国际准则下估算的389亿元低了28%。

    “同时公布国际准则的业绩,或许也是平安希望业绩更好看的原因。”某海外大行分析师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