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股票 >> 股市导读 >> 列表

股灾2周年后目睹股市之怪现状:只动嘴 不动手

时间: 2017-06-19 10:19:00 来源:   网友评论 0
  • 作者:袁元 来源:号外财经网

作者:袁元 来源:号外财经网

\

号外财经讯在2015年股灾爆发2周年的纪念日里,深套股市生无可恋的中小投资者突然找到了一个貌似强大的同盟军,那就是原本看上去天下无敌的上市公司大股东,因为日渐缩水的日成交金额已经容不下大股东减持的滔天巨浪,迫使诸多上市公司大股东被迫向公司员工发出了求救的SOS,买点股票吧,亏了我兜底。

 

2017年6月14日,在这个距离2015年沪指成功攀登5178点2周年的日子里,沪指以3130.67点报收,较前一日下跌23.07点,日成交金额1606.41亿元;深成指以10151.53点报收,较前一日下跌73.29点,日成交金额2218.49亿元。 股灾2年啦,深套其中的股民,不知道你过得好不好?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当然是过得不好,只是自己选择了投资股市这条路,再艰难的路也得含着泪一步步走下去。

2年过去了,传统的股市生态链条正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跌得没有下限的股市再把中小投资者一步步逼上绝望之路的同时,也把从股市中“圈钱”技能玩得风生水起的控股股东一步步逼上了绝望之路。一个多少年都没有在股市中发生的事实是,很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自己所持股份逼近甚至跌破股份质押平仓警戒线之际,不得不向公司员工发出了求救的SOS:买点自家公司的股票吧,赚钱了全归员工,亏钱了我老板兜底。

兜底式增持潮起

判断中国股市是不是进入熊市最为艰难的一个主要判据不是看中小投资者的日子过得好不好,而是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日子过得好不好。遗憾的是,随着股灾2周年纪念日的到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好日子似乎也走到了尽头。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6月份以来,有将近30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或董事长,向员工发出“兜底式增持”倡议。所谓的兜底式增持指的是以承诺兜底鼓励员工增持自己公司发行的股票,即在控股股东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公司员工以自有资产购买公司自家股票产生的亏损,将由控股股东予以全额补偿;公司员工以自有资产购买公司自家股票产生的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

6月2日,奋达科技揭开了本轮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兜底式增持”的序幕,此后,发出“兜底式增持”倡议的上市公司实控人或董事长大多只是为员工的增持亏损部分进行兜底。比如,奋达科技实控人、董事长肖奋承诺,凡6月2日至

6月6日期间净买入的奋达科技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并在职的,若因增持产生的亏损,由本人予以补偿;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

6月15日,恒力股份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恒力集团及关联附属企业的部分员工拟委托兴业信托设立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通过二级市场购买等方式增持公司股份。同时,实控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对参与劣后级份额的员工设立5%的保底收益。这是继骅威文化实控人郭祥彬为员工增持自家公司股票设立10%保底收益,将“兜底式增持”升级之后,恒力股份实控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对“兜底式增持”的再升级。

忽如一夜春风来,上市公司在6月初突然刮起的这股“兜底式增持”大潮让很多投资者一下子摸不着头脑,向来财大气粗只知道从二级市场通过各种方式“圈钱”给自己改善生活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画风怎么一下子变脸啦,鼓励自家公司员工买股票还包赔,甚至还给出保本收益,活脱脱一个“好老板”形象啊。

不过,面对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给自家员工开出的大馅饼,上市公司的员工又是以何种方式回应老板们的诱惑啊?看看这些开出“兜底式增持”保单的上市公司员工的表现堪称“雷声大、雨点小”。乐金健康仅有7个员工响应,共计买入金额约40.39万元;“罗牛山”共有6名员工增持7万多股;“长城影视”共有2名员工累计增持2800股;“长城动漫”的倡议则只有1名员工给予响应,买入了1000股,引得网民调侃:这名员工是不是该被评为“年度最佳员工”?

查阅26份“兜底式增持”倡议书不难发现,对于为何倡议全体员工增持公司股票,发出倡议的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长给出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鉴于近期市场非理性下跌,二是鉴于倡议者对于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以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好吧,看看这些发出倡议的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长给出的理由,笔者也是醉了。明明是部分大股东所质押股票在目前股市跌跌不休的大背景下存在强制平仓风险,却偏偏把自己打扮成“好心人”,这表面上看来是在向市场传递信心,发动员工保住股价,其实还是借“兜底式增持”达到股价上涨以便脱离强制平仓警戒线的目标。

正是因为看清了这些发出倡议的实际控制人和董事长打的小算盘,参与“兜底式增持”持股的员工比例才低得出奇,投入金额也是少得可怜。按照媒体的初步统计,就是这些少量响应控股股东倡议买入的员工也在10天之后出现了浮亏,可见,在目前股指整体熊气弥漫的氛围中,靠“兜底式增持”这条路走不通。

经济学家激辩监管新规

令深套股市的股民近来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这个股灾2周年的纪念日子里,已经被跌跌不休的股市折磨的生无可恋的中小投资者基本上是无槽可吐,知道说的再多也没用。可是一大帮经济学家却是突然发现了自己成为网红的商机,那就是拿股市下跌说事,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自媒体等多种推广方式,以批评证监会股市监管政策为己任,借着消费证监会的契机大肆宣传自己的股市治理政策,看上去股市下跌的原因就是因为证监会没有请自己去当主席。

5月27日,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针对沪深股市存在的无序减持、精准减持、恶意减持等怪状进行了全方位的封堵。证监会新鲜出炉的减持新政明明白白动了产业资本和风险资本的奶酪,这让一些靠着这些资本大佬施舍些银两过日子的学者们坐不住了,打狗还得看主人,何况减持新政让资本大鳄们即将到手的数以亿计的银子化为泡影,套用《红楼梦》里边王熙凤的那句经典语言就是:还让不让人好好的过日子了?

面对证监会出台的一系列股市新政,5月下旬开始,韩志国在微博上开始抛出一系列观点如:新股的“堰塞湖” , “新股审批不能夹带私货” 等,矛头直指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及监管政策,由此挑起了横贯6月的围绕证监会监管新政的经济学者大论战。

5月30日,机构投资微信刊登《伪经济学家韩志国“碰瓷”刘士余 “韩三点”要将A股逼回老路?》一文,旗帜鲜明地针对韩志国观点进行了反驳。端午节后,经济学家吴晓求也加入了激辩战场,其批评金融监管政策的文章被市场广泛传播。

围绕着证监会监管新政的学者论战嗓门越来越高,一场无形的压力迫使证监会不得不直面应对,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邀请韩志国共进午餐听取学者呼声的同时,也在6月2日宣布将IPO上市发行家数减为4家,向市场舆论压力妥协的姿态极为鲜明。

不过,证监会释放的善意似乎并未让学者们满意。6月5日,韩志国早上在个人微博向支持IPO继续发行的叶檀、高善文猛烈开炮。并称叶檀为伪经济学家,这“帽子工厂”开的那叫一个酸爽。

从韩志国到吴晓求、李志林、叶檀,再到李迅雷、肖磊、钮文新,各路经济学者们的观点针锋相对,看上去也是公有公的理,婆有婆的理,由此衍生出来中国股市横空出世以来辩论最激烈,参与人数最多也最大腕的一次观点PK。

经济学家围绕股市监管新政的大PK引发了吃瓜群众的高度关注,或许吃瓜群众一下子还理解不了学者们用专业术语说出来的弯弯绕,但是看看热闹,在学者们的微博下面跟帖呼应一下还是没有问题的。

动嘴不动手的股市

股灾2周年之后,沪深股市进入了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们一窝蜂地发出各种“兜底式增持”倡议,希望自家公司的员工们能在老板所质押股份抵达强制平仓警戒线之前“看在薪水的面子上拉老板一把”,一

一方面各路经济学家围绕证监会出台的监管新政展开了中国股市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辩论,让吃瓜群众的心里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满足。

不过,不管是控股股东的“兜底式增持”,还是经济学家的大辩论,似乎都未改变一个现实,那就是资金正在大规模撤离股市。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就在经济学家激辩股市为什么下跌之际的6月5日到9日这一周,股市的保证金一周之内净流出409亿元,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金额之和跌到了2800亿元的地量地步。

2800亿元的日成交金额意味着什么,按照目前两市3000多家上市公司来计算的话,每家上市公司的平均日成交金额还不到1亿元,刨除大盘蓝筹股的日成交金额,很多小而美公司的日成交股市不足10万股。也就是说,你只要有一家小而美上市公司10万股股票,就可以在一天之内轻易地将这家小而美公司的股票砸到跌停板,市场交易人气之低由此可见一斑。

为什么在周边市场股市大涨之际,中国股市却是死水一潭,跌跌不休。最为显而易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股市的股票太贵了。

目前,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市盈率的中位数为70多倍,超过100倍市盈率的上市公司股票有1000多家,占到了上市公司总量的三分之一。在全球主流股市中,中国的沪深股市属于估值水平最高的市场,至于那些垃圾股、题材股的估值就更不用提了。

再来看看全球市场,美股、港股在今年都有一番涨幅,尤其是美股的三大股指屡创历史新高,但即使美股疯涨成这样,其市盈率仍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由此可见,沪深股市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阶段里,下跌仍是一个主趋势。

马克思墓前镌刻着这样一句名言:哲学家们总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是问题的根本在于改变世界。前贤言犹在耳,看着眼前这个动嘴不动手的股市,吃瓜群众只能是各回各家洗洗睡了。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