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对于中国股市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一直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在2001年下半年直至2003年末,尽管高层早已觉察到推倒重来论的巨大危害,但类似言论仍然颇有市场。2004年1月31日,新一届政府主持颁布了国九条,扭转了舆论的方向;随后股权分置改革于2005年4月末正式启动,掀开了资本市场新一轮全面改革的序幕。从那时起至今,改革的总体方向是正确的,成绩也是大的,但由于思想认识上和客观条件上的约束,也存在一些偏差,比如权证市场监管、创业板三高发行等。
在这种形势下,证券市场发展尤其要需要冷静的头脑、清晰的思路、自主的决断。关于所谓的国际板建设,看似道理一大堆,其实论证十分浅薄。
为什么要办国际板呢?主张建国际板的人说,国际板可以推动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可以为国内投资者创造分享国际经济增长的机会,可以方便国内企业近距离学习跨国公司,当然,还有一条——可以促进中国股市走向成熟。
我认为,这几条没有一条是站得住脚的。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不是国际板所能够解决的,而是要在中国经济实力、贸易优势、金融管控能力达到相当程度之后的必然结果。什么是自由市场经济?是强者领导下、强者决定规则制定的自由市场经济。人民币自由兑换不仅是中国的追求,更是经济强国的要求。客观而言,人民币国际化乃至完全自由兑换,要在可保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目前的所谓国际板设计,为了让一些外国公司到中国上市,对现行的政策修修补补,为外国公司设立“专席”,这不是什么国际化,而是搞霸王硬上弓。
从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来看,新兴市场排在前列。外国投资者纷纷到中国等金砖国家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倒是一个显著的事实。无论跨国石油巨头、钢铁巨头、汽车巨头还是联合利华等日化巨头,都在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果,而不是我们分享他们的经济增长成果。进一步说,即使分享世界经济成长的成果,也不是非要买外国公司的股票。事实上,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QDII出海战绩不佳,也就谈不上分享成果而是分享危机。当然,我们不是不可以介入外国公司的投资,而是不要把国际板说成是介入外国公司的最好途径——它也不可能是。还是前文所说的,规则在谁手里,谁就有优势。
国际板也不可能为国内企业提供近距离学习国际先进企业的机会。显然,既然是跨国公司,其管理和布局已是世界性的。一方面,他们有统一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也要结合驻在国的特点,接上“地气”。所以,学习跨国企业的经验,随时要与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如果是走出去,则更要多和当地的情况结合。这与外国企业是否到中国股市挂牌交易,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更何况,我们有自己的、早已国际化的香港,学习外国企业经验完全可以借助香港这个既有的平台。
中国股市从创办之初,就是以美国股市和香港地区股市为主要借鉴的,一直怀揣着一个“国际梦”。但20多年下来,大家发现国际化不是那么如意,总感觉有差距,甚至有巨大差距。不过,我认为,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吓唬自己。为什么国际化就一定是平均市盈率在15倍左右呢?为什么国际化就是大盘要一直稳定呢?我们要承认现实,即使我们中国股市的市值达到全球第二了,我们还是一个新兴的股市,文化上、机制上、内涵上都还需要积累;同时,改革的步子也要稳,不能一口吃个胖子。
进一步说,即使中国经济真的和美国平起平坐了,中国股市的形态也还是有其自己的特点。我们现在要做的,还是应当完善好现在的这个市场,而不是十分勉强地接待外国公司上市。
勉强地接待外国公司来中国上市,存在以下问题:一、外国公司来上市后,现行的QFII制度还要不要执行?二、外国投资者可不可以随时买卖外国公司上市的A股,赚了钱可不可以随时汇出?三、外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所得资金投向哪里?如何监管?四、外国上市公司的年报等由何人编制审核?如何披露?五、外国公司的大小非如何处理?要不要上大宗交易市场?等等。
还有,如果说股市国际化是要搞一个国际板,那么,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就应该先搞国际放贷部,把一部分中国人的储蓄贷给外国公司。这不也是分享世界经济增长成果的好方式吗?不是更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吗?可见,问题不是一些支持国际板的人士说的那么简单。
我认为,中国股市和中国金融国际化这个命题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国际化的本意并非是把中国市场都同化为外国的市场。各国在世界化的市场中竞争合作,是平等的,是自由竞争的;而不是一国的市场把另一国的企业奉为上宾加以款待。中国股市是否到了让外国大企业来上市的地步是一个问题,中国股市国际化是另一个问题。其实外国企业上市,就请它到中国证监会按照现行政策申报就可;至于外汇进出,也按现行规定办理即可,完全不必设专席款待。
应当立即叫停不伦不类的国际板筹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