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首页 >> 股票 >> 股市导读 >> 列表

中铝力拓“分手” 熊维平自揭幕后玄机

时间: 2009-06-12 10:50:1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网友评论 0
  • 熊维平认为,未与相关当事人沟通充分,是此次与力拓交易失败的重要内因。因此,能否与外方直接并充分的沟通,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熊维平认为,未与相关当事人沟通充分,是此次与力拓交易失败的重要内因。因此,能否与外方直接并充分的沟通,是中国企业国际化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在力拓拒绝与中国铝业(以下简称中铝)合作五天后,中铝终于打破沉默,昨日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会上,中铝总经理熊维平对于力拓的行为“感到非常失望”。

不过,熊维平也表示,虽然交易失败,中铝实现国际化多金属矿业公司的战略目标不会有任何改变。“作为力拓单一最大股东,中铝在密切关注力拓动向的同时,还将继续寻求新的战略投资机会。”

未“谈拢”董事会席位


《每日经济新闻》(下称NBD):

中铝在长达4个月的谈判中,做了怎样的努力?

熊维平:自交易协议签署以来,中铝一直致力于推进交易进程。公司先后获得了澳大利亚竞争与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德国联邦企业联合管理局、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等各国监管机构的批准,落实了与中国四家银行210亿美元的融资。

NBD:中铝曾对2月份宣布的交易方案条款做出适当修改,这算是退让吗?

熊维平:不能说是退让,这是中铝在保障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对谈判内容进行的灵活调整。但这是商业机密,不能透露太多。我可以说的是,方案的更改是以更好 地反映市场变化及股东和有关监管方面的要求为目标的。其中更改的条款基本已是中铝的底线。如中铝决定在股权层面减少持股比例,同意英国股东享有优先可转债 的配售权,对销售架构进行简化,收购澳大利亚哈默斯利(Hamersley)铁矿公司股权减五成(原为15%)等。

NBD:在交易失败后,作为力拓单一最大股东,中铝是否要参与配股,甚至改组董事会?

熊维平:目前还在商讨之中,但我们会继续密切关注力拓的战略和运作,包括配股和与必和必拓建立合资公司事宜。另外,还可以透露一下,我们与力拓合作失败,在董事会席位上未能谈妥,也是重要原因。

沟通未到位是失败内因

NBD:对于力拓放弃与中铝合作,您“非常失望”的原因是什么?

熊维平:对力拓董事会做出关于决定撤销双方交易方案的推荐,并采取与必和必拓合作方案是我失望的原因,而这种结果是我方不能控制的。

这主要来自于矿产市场价格的变化,力拓股价的变化以及力拓股东的变化。在这4个月里,外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大宗商品价格强劲反弹。在此背景下,力拓股价也大幅上涨近一倍。资本市场好转,通过配股进行融资变得可行,不排除使力拓股东的想法发生了改变。

NBD:交易的失败,您总结了哪些经验与教训?对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又有哪些建议?

熊维平:此次交易失败是中铝国际化的重大挫折,体现了我们国际化进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但我们并不是一无所获。中铝通过推进交易实施,参与了全球资源项 目的动作,加强了与国际矿业公司和中国金融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也进一步巩固和增进了与国内外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并锻炼了一支优秀的国际化团队,这 一切都是中铝在实施国际化战略道路上获得的宝贵财富,必将在未来公司发展中体现价值。

但教训对我们来说更为关键。上面提到了外部因 素,而未与相关当事人沟通充分,则是交易失败的重要内因。在4个月的谈判中,我们未直接与力拓股东们进行交流,而是通过力拓转达,这使我们在方案修改时比 较被动。另外,澳政府监管部门在修改方案时只提出原则性的意见,而不是具体性的意见,也是我们没有沟通到位导致的。因此,能否与外方直接并充分的沟通,是 中国企业国际化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将选择战略投资新目标


NBD:1%的违约金对于力拓的约束力是不是定得太小了?

熊维平:1%是一开始就谈好的,但这是力拓单方面要承担的义务。而在今后,违约金对合同的约束力,也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

NBD:您刚才提到了中铝的国际化多金属矿业战略,能否解释一下这个战略的目标?

熊维平:这个战略是我们一直在推行的。包括铁矿、铝土、钢等多种金属,中铝在澳大利亚、秘鲁等国家和地区都有矿业分布。虽然此次合作失败,但我们会在国际市场上选择新的战略投资目标。同时,作为力拓单一最大股东,中铝仍将与力拓在铝、铁等矿产资源领域进行合作。

NBD:在曝出力拓与必和必拓合资建立公司共同开发西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资源时,坊间称他们也邀请中铝参与其中,并获得合资公司的部分股权,而中铝却拒绝了,这个消息是否属实?

熊维平:在近期,除中铝与力拓交易的项目外,中铝未接到任何参股邀请,也就谈不上同意或拒绝。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dulina)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