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为小微企业服务:从普惠金融到包容性金融

时间: 2013-11-05 11:17:14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这些“水分”是依靠大规模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各种弊端的集中体现,它们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在包容性金融体系中,传统的微型金融与更广泛的金融体系融合在一起,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为不同类型的资金需求者提供高效的服务。

  在此仅举两个例子为证:先看产能过剩,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产能利用率平均仅约80%,按照85%—90%正常水平来考量,我国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已接近危险水平。再看环境污染,关测算表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约相当于GDP的8%,2005年以来这一数字虽在下降,但到2011年仍高达4%左右。

  从金融角度看,以上列举的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水分”的直接成因都是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而实现无水分增长的前提就是破除各种制度性和政策性藩篱,促进资金的自由流动,提高其配置效率。这就意味着要顺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大力发展和完善多层次的金融体系,使得资金能够更多地流向融资比较困难,但盈利前景却比较好的创新创业型企业,而这类企业当中就有许多是中小企业。

  由此看来,以可负担的成本将金融服务扩展到中小企业等群体,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是提升实体经济运行效率的必要前提和基本保证。包容性金融如果能够切实帮助中国经济实现提质增效,那么也就能够成为一项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融资需求的金融发展战略。

  当然,从整体上看,实体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反过来也能够降低金融体系中蕴含的风险,提高资金的收益率,促进资金的快速积累,从而提高金融机构的赢利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简言之,发展包容性金融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不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即便在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的过程中客观上起到了增进社会公平的作用,那也是在实体经济运行效率得以提升、金融机构也至少能够获得行业平均利润的前提之下实现的。

  相较之下,公共财政则首先强调公共性和非赢利性,提供公共服务、调节收入分配、实施宏观调控等措施的目的都是拾遗补缺、维护公平、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尽管在运用财政资金的过程中也要强调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其最终目的还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二者之间的差异可谓泾渭分明,切不可混为一谈。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文眼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