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倒闭潮中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时间: 2011-07-29 14:23:38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网友评论 0
  • 近段时间以来,围绕货币紧缩政策的讨论格外热闹,“紧”、“松”双方针锋相对。故此,当前的货币紧缩政策不能因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困难就有所动摇,必须紧紧抓住宏观形势的主线,坚持遏制通胀不放松。

  近段时间以来,围绕货币紧缩政策的讨论格外热闹,“紧”、“松”双方针锋相对。其间,中小企业的艰难生存状况则成为主张紧缩政策转向者的有力佐证。那么,真实情况到底如何?

  全国工商联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较2008年金融危机时更为艰难。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人民币的持续升值极大地伤害了大量以出口为生的企业;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处境艰难;三是紧缩的货币政策使中小企业短期资金出现流动性困难。在这三大原因中,人民币升值是长期趋势,转向的可能性极小;劳动力更是结构性问题,供给不足和户籍限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缓解;由此,围绕中小企业倒闭潮,争论更多地集中在了紧缩的货币政策上。

  对此,我们应该理智地看待,综合地分析。

  首先,在中小企业层面,真的出现了大规模的减产、倒闭吗?根据分析,所谓的减产、倒闭潮并未发生。从统计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9%,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增速要快2.5个百分点。同期,其前两个月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的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1.7%和31.1%,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增长10.4%。虽然1~2月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的亏损面为15.8%,同比扩大了0.3个百分点,但在GDP增幅低于去年同期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此外,值得质疑的是,如果小企业真的大面积停产,那么“电荒”、“用工荒”作何解释?不是应该电力供应过剩、劳动力过剩吗?《南方都市报》在广东的调查显示,珠三角的企业的确存在倒闭的情况,但大多数受访者的看法与惠东县中小企业局局长陈少波的相同:“有企业倒闭,也有企业开业,这是正常优胜劣汰的结果。”广东省信用担保协会秘书长陈文则认为,“个别企业倒闭的现象有,但‘倒闭潮’还没有看到。”他指出,现在企业的订单并不少。从微观层面看,在东莞金鑫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杜春林看来,周围企业的经营还算正常,没有大规模倒闭,很多小店铺、小作坊开业,说明大企业的订单还不错,能溢出一些订单给小作坊做。

  由此看来,所谓的“中小企业倒闭潮”更多的只是一种夸大事实的预警,而并不是事实的客观反映。浙江省工商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浙江企业数量不减反增。2011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在工商局注册的企业与2010年第四季度相比,同比增长10.50%。4月份,浙江省的企业数仍在增长,较3月份同比增长10.36%。从企业新设和注销的绝对数量来看,2011年前4个月,浙江共新设企业44925家,注销企业7306家。对比浙江省五年来1~4月份的企业注销数量:2007年7410家、2008年8059家、2009年7251家、2010年7610家,今年“倒闭”的企业并没有显著增加的迹象。浙江企业的总体运行状况处于正常水平。温州的情况同样如此。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全市私营企业注销户数534家,同比减少14.56%。而全市在册私营企业数量和注册资金分别同比增长15.11%和28.37%。

  目前公认的事实是,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的确出现了“雪上加霜”的状况,不然也不会有民间融资的疯狂。浙江省工商联调研发现,省内小企业往往手上有订单,但贷不到款。有的即使贷到款,银行通常会对小企业实行基准利率上浮30%~50%的政策,加上存款回报、搭购相关理财产品、支付财务中介费用等,实际的贷款成本接近银行基准利率的两倍。而民间借贷年利息达到15%~20%,甚至有些短期融资年利息高达50%~60%,小型微利企业很难支撑过高的融资成本。

  问题的关键在于,融资难是否是紧缩政策造成的?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调研显示,前几年,部分中小企业把工业企业当作一个融资平台,将资金用于投资房地产、资本等行业。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企业不断地抽走实业上面的资金,来保楼市里面的钱,这也是一些企业资金紧的重要原因。如果视线放得更长,中小企业融资难早已存在,并非是新形势下才出现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中小企业融资难更多的是结构性问题,而不应将其归咎于货币政策。原因有三:其一,中国的银行体系根本不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这就使得当市场上流动性紧张的时候,中小企业往往首先感到凉意。其二,金融市场建设在基层出现“肠梗阻”。一方面是融资难,银行不愿放款;另一方面却是大量民间资金找不到出口,地下钱庄盛行于世。也就是说,市场上充沛的流动性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利用,即使央行拧紧“水龙头”,也不会出现如此的资金紧张状况。可惜的是,小贷公司的发展仍然受到政策束缚,民间资本成立银行遥遥无期,村镇银行孱弱依旧。其三,在有限的完全竞争行业中,国内的中小民企往往在激烈竞争的应战中,造成利润率低下,不堪一击。如果能够将更多的行业向民资开放,情况又何以至此?

  所以,不能将中小企业的困境都推到紧缩的货币政策上。事实上,就目前中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而言,通胀的威胁要大于经济增速放缓的危险。如果货币政策因此转向,不仅当前的通胀将变得难以收拾,长远来看,也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何况,中小企业的部分倒闭本身就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结构调整本质上是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和利用,但如果劳动力、资金、原材料等资源无法通过企业倒闭而合理流出,又谈何调整?

  故此,当前的货币紧缩政策不能因部分中小企业出现困难就有所动摇,必须紧紧抓住宏观形势的主线,坚持遏制通胀不放松。对于中小企业的问题,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扩大企业融资渠道、放宽民间资本方面要有所为;在结构调整上,则要遵循市场淘汰机制,优胜劣汰,有所不为。

  李浩(作者为安邦咨询研究员)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责任编辑:赵静)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