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建设银行95533涉短信诈骗?官方回应来了!该行提醒认清“伪基站短信”诈骗真相

时间: 2021-02-09 14:53:19 来源:   网友评论 0

建设银行表示,95533短信发送内容不包含网址链接。客户如收到类似诈骗信息,请认真核实建行官方正确网址,必要时联系该行进行确认。

 

2020年12月20日,在郑州一家公司当会计的窦先生收到了95533发的一条短信,说他身份信息过期要去认证。窦先生点开了短信里的链接,没想到前后不到10分钟,账户里的11430元瞬间被转走了!

无独有偶,据河南广电总台《大参考》栏目近日报道,郑州的李先生也因为收到一条“建设银行95533”发来的短信,银行卡里的钱瞬间被转走。 

视频来源自微博

“我做梦都没想到,收到建设银行官方95533发的一条信息,结果卡里22800元就被诈骗的不翼而飞,就剩下9毛8”。李先生表示,1月14号上午,他收到95533发来的一条短信,短信内容显示:“你在建设银行留存的身份信息已过期,需登陆短信中的网址进行认证”。李先生信以为真,立即点进短信中的网址,完成了修改密码等操作。 

没想到,根据提示操作完之后,1月28日,朋友转账到李先生的银行卡2万3千元,然后很快这笔钱就被分多笔转走,这让李先生非常纳闷,他再次点了短信提供的网址,发现网页已无法显示,当他调取了手机银行登录信息之后,更让他大吃一惊。

“从1月14号网站登录之后,我的手机银行一直被一个VIVO的手机用户登录,昨天去跟建行的银行主管见面了,主管说这种信息银行是不可能发的,但是我的手机短信上明明是95533发的信息”,李先生说。

通过建行95533发来的短信登录网站,竟然还能遭遇诈骗,那这个网站和建设银行到底是什么关系?

据了解,上述两个案例都可能属于“伪基站”诈骗,即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及改号软件,伪装银行或中国移动等服务机构的客户服务号码向客户发送类似比如说客户身份证过期冻结账户、银行要升级、信用卡要给你提高额度、银行个人信息核实认证、积分兑换等等这种内容的诈骗短信,短信中一般带有钓鱼网址或者电话,因短信发送号码与相关的正式的服务机构客服号码完全一样,所以极具迷惑性,客户也很容易上当受骗。

经公安机关核查,这是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改号器模仿银行发送的。对这种伪基站发送的诈骗短信,建设银行曾多次向社会公告,提醒谨防上当受骗。

建设银行再次提醒广大客户

95533短信发送内容不包含网址链接。客户如收到类似诈骗信息,请认真核实建行官方正确网址,必要时联系我行进行确认。建设银行表示将积极、坚决配合公安机关严厉打击电信诈骗行为,群策群力守护客户资金安全。

防诈骗“支招”
“伪基站”诈骗的表现形式


"伪基站"诈骗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诈骗分子利用伪基站及改号软件,伪装银行或中国移动等服务机构的客户服务号码向客户发送类似比如说客户身份证过期冻结账户、银行要升级、信用卡要给你提高额度、银行个人信息核实认证、积分兑换等等这种内容的诈骗短信,短信中一般带有钓鱼网址或者电话,因短信发送号码与相关的正式的服务机构客服号码完全一样,所以极具迷惑性,客户也很容易上当受骗。诈骗分子的最终目的显而易见的,就是想方设法套取客户的个人身份、银行账户以及交易验证码等私密信息,盗取客户资金。



1、从“形式”上辨别诈骗

这类短信发送号码经过伪基站改号器伪造自称“95533”,容易造成识别上的混淆;因此要仔细辨别短信的内容,如果短信内容中要求登录网站,比如a.ccbt.icu,就可以准确判定为诈骗短信,建行95533号码发送的所有短信均不带任何形式的链接。

2、“内容”上识别诈骗

这类短信会提示客户身份证过期冻结账户、银行要升级、信用卡要给你提高额度、银行个人信息核实认证、积分兑换等等内容,看到这些字眼就要提高警惕,可通过建行网点或拨打官方电话95533进行核实。

3、从“操作”上预防诈骗

如果不小心点击了网址,对方要求你提供个人身份信息、银行账户、交易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各类信息,就要立即停止操作,不要在任何可疑网站、QQ聊天、微信对话中留有个人身份、银行账户、密码等这些很重要的私密信息;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等发来的"短信验证码"是非常重要的交易验证信息,绝对不能向任何机构和个人透露,任何索取均为诈骗。

4、从“行动”上阻击诈骗

万一上当受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保持警惕
谨防诈骗

要切记:

妥善保管银行介质是基础,严防各类信息泄露是关键,不点击不明网站或链接是重中之重。你防、我防、大家防,相信只要大家提高警惕,一定会让诈骗分子再无可乘之机。

建设银行也将持续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将金融知识宣传和风险防范贯穿于日常金融服务中,为客户识别电信诈骗、防范资金风险提个醒、支实招;积极配合公安机关打击电信诈骗有关工作,协同全社会筑牢防范电信诈骗的“防火墙”,更好地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守牢百姓的“钱袋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lihuiqi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