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非法买卖对公账户被判刑,银行全面严查非法交易!

时间: 2020-05-27 15:30:07 来源: 支付百科  网友评论 0
  • 银行严查企业对公账户


这些被非法交易的企业对公账户,已经不再是被用于企业之间资金往来的对公账户,而沦为了洗钱的工具,不少人做起了买卖企业对公账户的生意。

作者 | 张浩东

来源 | 支付百科


今年以来,公安部继续严打电信网络诈骗,开展“云剑2020”行动,北京、河北、上海等全国15个省市公安机关同步开展收网行动,违规办理企业对公账户的现象也被揭露。

 

近日,又一起非法出售企业对公账户的案件遭到曝光,林某中等27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出售企业银行账户,犯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被判刑。


严打对公账户买卖



随着政策的放宽,注册企业的准入门槛开始降低,简单的注册手续也使部分人员盯上了这个新财路,围绕企业对公账户买卖进行着各种黑色交易。

 

与普通银行账户不同,企业银行账户由于资金流动量大,更利于资金的周转,因此企业银行账户被拿来大量倒买倒卖,巨大的需求也使其存在一定的市场。

 

2019年3月,犯罪嫌疑人林某中发现了这条生财之路,其成立专门从事买卖企业对公账户的办公室,并从网络和线下大量招募人员,雇佣他人利用自己的信息,并以企业法人的身份在全国多地注册企业,注册成功后林某中再安排这些人去银行开立企业对公账户。

 

通常在通过工商部门的审核后,在银行开立企业对公账户相对比较容易,这些被招募来的人员,办理完企业对公账户后,林某中再将这些包含公司及法人在内的完整信息、公司印章、网银U盾、对公账户银行卡等全套资料进行回收,收购后再以每套1000元的价格转卖。

 

长沙开福区人民检察院在审理后认为,林某中等人买卖对公账户的行为,涉嫌买卖国家机关证件罪,目前,开福区人民检察院已逮捕犯罪嫌疑人27人。



如今,不少人用自己的身份信息非法注册工商营业执照、对公账户和U盾,再将这些信息打包出售,赚取灰色收入,而这些账户信息,最终流入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手中。

 

今年4月以来,全国各地警方接连破获多起非法买卖企业对公账户的案件,其中不乏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为洗钱团伙开立企业对公账户,严查企业对公账户的非法买卖,成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的重中之重。


全面排查对公账户



此前,济南警方也破获了一起买卖对公账户的案件,查出298套空壳公司营业执照,并成功冻结了89个虚假对公账户。


警方在调查中发现,这些空壳公司的投资人、公司法人、制定委托代理人等,不少都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和工人,为了追求利益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售卖,得不偿失。


 

「支付百科」了解到,非法买卖企业对公账户行为如此泛滥,根本原因在于产业链各环节分工明确,层层牟利,并形成一条开户、收购、出售的“灰色产业链”,每一环节都会进行加价,以500元价格收购来的成套企业对公账户信息,最终可卖到上万元。

 

同样在今年5月,天津警方捣毁了一条覆盖天津全市的代开公司并买卖对公账户“黑灰产业链”,犯罪嫌疑人曹某红自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多次通过个人或他人办理公司营业执照并开设对公账户。

 

曹某红作为一名产业链底端人员,接到上面指派的任务后,多次通过互换“法人”、“监事”身份等虚开公司并专卖对公账户,每成功交易一笔,可从中获利,涉案金额达数万元。

 

非法买卖企业对公账户事件不断爆发,作案手法大都类似,不法分子先是雇佣社会人员,批量注册空壳公司和企业对公账户,同时将对公账户开通网上银行业务。

 

在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这些人再以几千到万元的价格,批量出售包括对公账户、营业执照、印章等资料在内的“套装”,这些非法开立的企业对公账户,大多数演变成网络诈骗的幕后推手。

 

央行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大量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反映出当前不法分子转移诈骗资金使用的账户,出现从银行账户向支付账户特别是单位支付账户转移的趋势。

 

国家对银行账户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任何私自制造、倒卖银行卡或信用卡的行为达到一定程度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央行杭州中心支行此前通报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涉案企业银行账户倒查及问责情况,通报批评存在重大违规行为的4家银行,随着近期各地央行开始严打电信诈骗,企业对公账户将迎来全面排查。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支付百科 作者:张浩东 (责任编辑:lihuiqi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