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12张图读懂新冠疫情对银行业的影响

时间: 2020-02-26 18:08:32 来源:   网友评论 0
  • 来源:国行智库 作者:任庄主
来源:国行智库 

作者:任庄主

在深入讨论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金融及政策层面的影响以及剖析完近期各类会议精神之后,本文聚焦其对银行业的影响。
2003年金融业增加值同比下滑时间持续一年左右,表面上看当时的银行业应该是受到较大的冲击,但是多数银行在其2003年财报中并未特别强调“非典”疫情,甚至很多银行根本未提“非典”疫情,同时央行在2003年2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受“非典”重创或影响的行业时也并未提及金融业。考虑到金融业在当时所遭受到的冲击应该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处于不良资产不断被消化的阶段,同时2003年居民部门、企业部门的杠杆率还处于低位,因此我们反而认为当时的银行业受到的冲击并不明显,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支撑了银行的业绩增长:
1、当时25%左右的信贷投放仍保持在远高于经济增速的位置,银行业上量的压力不大。
2、当时的货币政策是加量不降价,基准利率正处于上行通道中,对银行业的业绩有比较大的支撑。
3、当时的房地产业政策虽然趋紧,但房地产业却正处于黄金发展期,中国的房价上涨也恰恰是从2003年左右拉开序幕,同时实体经济的杠杆率还有很大上升空间,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有充分的释放空间2003年我国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仅为15%左右、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也仅在100%左右),可以较大程度支撑银行业的发展。而目前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也已升至60%附近、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升至160%附近,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不高(特别是非金融企业部门)。
从招商银行2002-2004年相当亮眼的业绩来看,也应该能够支撑上面的结论。即2003年虽然货币政策趋紧,但货币增速依然保持在高位,且加量不降价的政策导向也和目前差异较大。

新冠疫情由于阻断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破了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因此造成的宏微观冲击较大,主要体现为消费需求被压制、投资需求被延迟、外贸需求被替代等几个层面,并导致今年一季度的经济下行压力异常大,为全年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带来较大的障碍。
新冠疫情通过影响经济金融及政策层面,而进一步影响银行业。
由于疫情主要冲击制造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以及住宿餐饮、文化旅游、批发零售、会展服务、影视娱乐、交通物流、商业贸易等第三产业,同时风险等级为中等的浙江、河南、广东、北京、江苏等经济总量较大、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受疫情冲击也较为明显,再加上新的政策环境下多头授信、过度授信以及授信不足的现象会同时存在,因此这一时期商业银行的阶段性资产质量压力也会比较大。
新冠疫情下,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较强且金融主管部门的导向性更为明显,特别是植根于地方、偏向中小微企业的地方性银行抗风险能力也更弱,因此在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无还本续贷扩展至中小微企业、要求银行聚焦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泛零售客户群体以及商业银行向实体让利等政策诉求下,银行业面临的压力显而易见。
特别是被寄予厚望的全国性银行应该充当逆周期政策的主要角色,而此时的中小银行所面临的困境和中小微企业一样突出,同样需要被关怀,但目前政策层面并没有给予特别倾斜。我想政策层面迟早会意识到,保护中小微企业是为了保护中小银行,但保护中小银行何尝不是为了保护中小企业呢?
和2003年的“加量不降价”货币政策相比,2020年的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导向可以用“加量降价”来表示,因此未来的贷款下行可能并非短期事件,再加上相关行业的支付结算业务大幅减少、捐赠等无形支出显著增加,使得今年上半年银行业的利差收入和中收会背负较大压力。

由于新冠疫情刚好处于全年一季度中期,且很可能会持续至今年二季度,这意味着每年一季度的开门红基本无法实现,毕竟按照以往经验,每年一季度的信贷投放一般会达到全年的30-40%左右。因此今年一季度的开门红肯定会被推迟至二季度,而二季度能够实现开门红则需要看各银行的能力。
同时由于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冲击,使得今年一季度的对公存款面临 不小压力,对于零售基础较为薄弱的银行而言,其流动性指标会背负较大的压力,对零售存款和同业负债的依赖性更强。
从湖北以外的地区来看,新增病例在方向上已经明显趋于下行(湖北数据口径的调整不影响整体趋势),意味着目前疫情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当然境外目前有恶化态势、需要我们更加注重防控)。
受此影响,全国各地一刀切的政策已经有所改观,且感染人数较少的大多数地区以及感染人数较多但经济总量较大、人口流量较高的一些中部和东部地区正有序复工。
特别是后续政策支持力度下的扩内需和稳外需政策有望帮助银行业实现二季度业务的V型反转。显然目前正是过渡期,但也是银行业风险部门有所作为的最佳机遇期,即与国家政策保持方向与节奏上的一致性、为信贷投放节奏与结构调整创造机会、为以客户为中心理念的贯彻提供条件。
为金融机构减负、加大地方政府和银行业的契合度以及推动商业银行向实体经济让利是当前最主要的政策导向,虽然地方政府的调控能力有明显增强,但借此之机银行业和地方政府、监管机构的关系也会更加密切和友好。我们期待后续有更多政策向中小银行倾斜,毕竟只有金融活,才有经济活。
新冠疫情下,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做出适度调整。
1、由于不同行业的恢复能力不同,因此银行在信贷投向上也会有所侧重,如文化旅游、酒店、会展、交通运输等恢复能力较快,应该要成为作业对象。
2、政策导向上希望银行业中小微企业或受疫情冲击较大、现金流有困难的房地产业,而这也有利于争取政策资源。
3、由于预期LPR利率将趋势下行,意味着信贷投放的节奏要尽量加快。今年对于银行业而言仍然是上量的一年。
4、政府合作类金融业务可能存在不小的作业机会,同时也有助于降低风险。
虽然新冠疫情对经济金融领域的冲击较大,但目前正处于实体经济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意味着被阻断的企业现金流将会逐步恢复,而融资需求也会有所修复,同时对冲政策依然需要借助金融体系来传导至实体经济,且“扩内需、稳外需”的政策也需要金融体系给予配套金融资源支持,因此我们应该比预想的更为乐观一些,今年对于银行业而言无疑是上量的一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lihuiqi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