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廖峥嵘:大变局下新调整:“一带一路”重新定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时间: 2017-07-25 14:56:24 来源: 中国财政  网友评论 0
  • 新形势下,中国需要适应世界,世界也需要适应中国。

作者:廖峥嵘 中国社会科学和平发展研究所

来源:《中国财政》


新形势下,中国需要适应世界,世界也需要适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对内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外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两个跨越,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切入点,以区域互联互通、贸易和投资便利化、自由贸易区建设为主要路径;以中国的发展带动区域发展,通过中国的全方位改革开放,进一步融入并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建设,最终形成命运共同体。一连串的大变局之中,最核心的是如何调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发展中国家身份的新诠释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已经接近或者赶上发达国家水平,与此同时,2015年中国的人均GDP仍游离于8000美元,排在全球第76位,与中等收入国家尚有距离。


中国地域广阔,发展基础薄弱,城乡、区域差别大,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远不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环保生态压力与日俱增,老龄化趋势提前到来,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可持续现象比比皆是。


中国始终坚持自己是发展中国家。一方面,发达国家俱乐部的一些规则是在中国缺乏话语权和参与度的情况下制定的,倾向于照顾发达国家利益,不能适应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的新现实;


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履行国际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发展援助,或者在危机时提供的紧急纾困贷款,往往带有政治经济改革条件,实践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适得其反。同时,中国在承担国际义务、履行国际责任时,也要考虑现实的能力和条件。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新模式。它是一种包容各种发展方式和水平,照顾各方舒适度的全新模式。它没有强加于人的政治经济条件,不追求以优势地位谋求更多合作主导权,甚至不强调明确的合作机制,而是先找双方合作兴趣点,利益共同点,找到双方都舒适的方式展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中国作为发展比较快的一方,愿意提供广阔市场、充裕资金、先进技术、优势产能,帮助其他国家一起发展,欢迎他们分享中国快速发展新成果、搭便车、赶大集。


“一带一路”倡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合作开发潜力巨大,但回报周期长、见效慢,正是发展援助的重点和难点。亚洲开发银行2017年2月发布的报告指出,经季节变化因素调整后,亚洲地区每年需要1.7万亿美元用于新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这一数据是2009年预估的7500亿美元的两倍多,资金缺口极为庞大。


“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为突破口、切入点,契合发展援助理念,同时又倡导合作开发,通过引导私人部门参与,力图激活国际金融资本的巨大存量,极大拓展了开发的深度、厚度、广度,或将打开融援助、开发、合作于一体的基础建设新局面。


通过打造“一带一路”合作的公共平台,中国创造性地发展出一条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履行国际开发援助义务,发挥新兴大国作用,体现大国担当的新路径。


加深互动中孕育新模式


未来10至20年内,世界前10大经济体,传统工业强国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各占半壁江山。这一变局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过。权势转移或将进一步催化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矛盾。


中国如何崛起成为影响区域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变量。在这种形势下,一方面需要底线思维,适度发展国防力量,以实力守护和平。另一方面又需要探索打破“修昔底德陷阱”的新路径。中国面临的挑战是,既要在全球化进程中适应新形势要求,发挥更多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有效应对外界的质疑。


“一带一路”连接中国和欧洲,一边是全球经济规模最大的一体化区块,一边是全球人口最多、潜力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面向的却是亚欧非大陆边缘和腹地的欠发达地区,着眼于广大发展中国家。


这里战乱频仍,种族、宗教、文化矛盾错综复杂,治理基础脆弱。历史上大国在此争霸之心有余,开发之力严重不足。中国适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力图打通亚欧非广阔空间,带动亚欧非边缘和腹地广大欠发达地区共同发展。意在开辟新市场,打造发展新高地,继续做大蛋糕,多做增量,而不是汲汲于与传统强国争夺现成市场。


“一带一路”不但体现了大国担当,而且也通过具体方案体现了协和四方,不与传统强国争夺现成市场的积极意义。“一带一路”倡议选择的发展方向、提出的合作理念、制定的行动计划、展开的具体实践,体现了中国致力于发展以经贸合作为基轴,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避免走传统的国强必霸、争霸必战老路的决心和意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通过“一带一路”,中国愿意变为“交通中心”“交流中心”“创造力中心”和“竞争力中心”,成为串起全球各个市场、各大文明的桥梁、通衢、枢纽、基站、路由,系起五大洲、连接四大洋,携手东西、贯通南北,书写人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篇章。


引领发展中贡献新智慧


中国加入全球化进程以来,一方面受益于国际大市场、国际经济大循环,一方面也一直在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贡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逐步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按照2010年美元不变价计算,2011年到2015年,中国增长对全球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8.6%、31.7%、32.5%、29.7%、30%,而美国分别为11.8%、20.4%、15.2%、19.6%、21.9%。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仍居世界第一。


中国从2010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中国商品出口除了满足各国消费、投资需求,服务基本生活以外,还为稳定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低通胀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商品和服务进口近来增速迅猛,为拉动金融危机冲击下各国经济复苏,稳定资源出口国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目前是与美国并驾齐驱的首要原油进口国,是全球大宗产品的主要进口方。中国的需求成为左右国际能源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主要力量。人民币正稳定迈向国际化,其贬值升值对国际金融市场开始产生系统性影响。中国希望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国资本、技术、产能走出去的蓝图和步伐,加快中国对外投资布局,协调内外均衡,推动全球经济再平衡,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能量。


“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由于搭不上经济全球化的班车,贫穷、战乱应运而生,不但自身陷入了恶性循环,而且影响到周边、地区以及全球的地缘政治稳定,威胁人类和平前景。


中国以一种新的合作开发形式介入,没有先置的原则与条件,为解决地区问题开辟了新道路。中国提出的合作发展模式没有任何一本教科书可资指导,通过自身实践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不排斥任何行之有效的思想与方案。“一带一路”建设,依托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社会共同确立的合作发展指导性原则,离不开发达国家推动国际经济开发与合作的先进经验,遵循的是国际上成功的实践和共同认可的准则,服从的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同时,中国也看到既有指导思想、原则、规则和经验存在不足,通过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辟合作发展新道路,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融入全球化、适应全球化,引领全球化的重要载体,除了物质方面的贡献外,也为推动世界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智慧与精神贡献。“一带一路”倡议包含中国特色的国际发展与合作理念和模式,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开放、包容、普惠、共赢,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等合作发展的新纲领、新思维。


“一带一路”建设囊括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以各国政治合作为指引,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基础,以多层次多渠道融资为保障,实现贸易投资的快速增长,带动各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增进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登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中国特色发展理念和模式能不能得到广泛接受,转化为实际的软实力、硬实力,关键在实践。“要让各国人民从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一批标志性项目尽快落地,为当地民生带来改善,让当地社会感受到进步,从共商共建中实现共赢。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已经与几十个国家签署了合作协议,实现了与多个国家发展计划的对接,有关项目快速推进,收获超过预期。但是也要看到挑战与风险继续增长,从国内看,经济下行压力仍在,外汇储备大幅缩水,维持汇率稳定难度上升,支撑境外投资的实力有所下降;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出口环境有所改善,但保护主义情绪升温,货币战、贸易战阴霾未除,跨境投资限制增多,有的支点国家对中国战略疑虑上升,有的主要发达国家冷眼旁观,地缘政治阻力仍然存在,在局部还有所放大。前路漫漫,道路曲折。但是世界越来越需要中国,中国应当也一定能为世界做出更大贡献。殷殷所期,大势所在。我们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准备好负重前行。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