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易纲: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

时间: 2009-10-09 09:00:59 来源: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网友评论 0
  • 易纲副行长在第二十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部长级会议上的发言

  易纲副行长在第二十届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部长级会议上的发言

  (2009年10月4日伊斯坦布尔)

  一、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展望和政策回应

  在各国金融救助和经济刺激计划的共同作用下,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正趋于好转。但其动力主要来自制造业的反弹和存货调整,整体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尤其是金融体系还没有真正恢复稳定,去杠杆化过程仍在持续,信贷紧缩的状况尚未根本缓解,私人需求尚未有效启动。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当前,全球经济的主要风险包括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金融体系迟迟不能恢复正常功能和宏观经济政策不协调等。因此,我们最紧迫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全球合作,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加快稳定金融市场和恢复经济增长。各主要金融市场应加大推进金融改革的力度,加强金融监管,加快处理银行有毒资产和补充银行资本,加强宏观和金融政策的协调。

  目前世界正处于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基金组织既要在政策协调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又要进一步加强对各种风险因素的监测与分析,尤其要加强对各主要市场金融部门重组进展和刺激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实施情况的监督,同时也要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促使主要储备货币汇率保持相对稳定。

  我们面临的挑战十分艰巨,必须分清轻重缓急,妥善应对。促进全球增长的根本途径是各国加强合作与协调,通过建立一个更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全面深化结构改革和优化资金在全球的再分配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快劳动力、产品和服务市场等广泛的结构改革,提高其潜在增长力,这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应尽快研究利用多边机制,推动资源更多地流向发展中国家,提高其经济增长潜力,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差距。

  二、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

  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200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企稳向好、发展平稳,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1%;投资增速持续加快,1-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消费也实现较快增长,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4%。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增长,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出现上涨,1-8月份CPI同比下降1.2%,8月CPI环比上涨0.5%;货币信贷增长较快,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分别同比增长28.5%和27.7%,贷款增长34.1%;人民币汇率稳定。

  当前形势表明,内需在保增长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中国为应对危机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一揽子相关措施是符合中国实际的,也是及时的、有力的、有效的,已遏制住了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从现在看来是可以实现的。

  在保增长、扩内需的同时,我们将努力控制财政和金融风险,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将分别控制在国内生产总值的3%和20%左右。银行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提高,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8%,比年初下降0.6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1.1%。

  但世界经济环境还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1-8月中国出口同比下降22.2%,进口下降22.7%;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一些刺激政策的效应会递减,一些着眼长远的政策收到成效需要时间。中国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兼并重组,防止重复建设;继续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加快推动重点产业调整振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改善民生;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积极准备新的应对方案。另一方面,中国也将警惕和防范包括通胀在内的各种潜在风险,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港澳经济。香港特区经济受惠于内地经济增长加快,以及各发达经济体的下行压力有所减缓,在2009年第二季出现反弹,实际本地生产总值重拾增长,季度升幅为3.3%,而香港的货物出口及服务输出的跌幅亦有所收窄。总就业人数回稳,失业率为5.4%。基本消费物价通胀(同比)在第二季回落至1.2%。预期2009全年香港特区的实质本地生产总值会收缩3.5-4.5%,而整体消费物价通胀率预期为0.5%。

  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澳门特区经济在2009年上半年大幅下降12.8%。出口和投资均跌幅显著;但劳动力市场表现稳定,最新失业率维持在3.7%;通胀压力得以迅速缓解。随着旅游业收益回稳,经济活动渐渐活跃,预期本地生产总值的跌幅将可望在下半年逐渐收窄。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作者: (责任编辑:alexmls)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