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任剑涛:逆全球化、民主轴心与全球化重构

时间: 2018-02-28 23:55:02 来源: 《探索与争鸣》  网友评论 0
  • 中国处在种种变化的漩涡中心。原因很简单,中国是这波全球化浪潮中得益最多的国家。尽管在国内从来就活跃着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思潮,但中国总体上维持着支持全球化、主张自由贸易、全力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基本政策。

作者:任剑涛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政治学系 教授

来源:《探索与争鸣》2017年03期。北大政治学(ID:PKURCCP)


中国处在种种变化的漩涡中心。原因很简单,中国是这波全球化浪潮中得益最多的国家。尽管在国内从来就活跃着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思潮,但中国总体上维持着支持全球化、主张自由贸易、全力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基本政策。在人们惊呼逆全球化潮流袭来之际,中国政府全力呼吁捍卫全球化的成果,并尽力竭心地为全球化的推进提供中国方案:“一带一路”的设想,达沃斯论坛的吁求,都表现出中国对全球化进程得以持续下去的满心渴望。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化的中坚力量。


全球化真是在反全球化、逆全球化的浪潮中岌岌可危了吗?抑或是全球化已经到了一个需要新救世主的险恶地步了吗?我的看法是未必。


认识这一波逆全球化,并据此判断全球化的真实处境,需要人们在混乱时局中看清楚两幅画面:一幅画面是全球化的原发区域与受益区域的错位发展,以及这一错位构成的、面对全球化姿态的重大差异;另一幅画面是全球化目前结构状态与应有结构情形的疏离,以及这一疏离引发的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矛盾可否纾解。


先看前一幅画面。西方发达国家是推进全球化的原发区域。全球化之得以成功推动,依赖西方国家提供的两重强大动力:一是资本的全球化流动,二是携资本力量与国家意愿强势展开的现代民主之广被世界。前者造成了两个结果:一者,资本的获利令人万分惊异;二者,后发国家的适应性发展成果令人瞩目。这就连带两个始料不及的后果:一方面,资本输出国利益迅速流失,而且加剧了国内资本精英、权贵集团与社会大众的对立情绪;另一方面,后发国家如金砖集团,尤其是中国,已经在全球化中蓄积起重塑国际秩序的经济政治能量,正发愿改变既定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这让西方国家有些措手不及,进而显得有些张皇失措。于是,反思此前的全球化策略,收缩阵线,整顿国内秩序,谋求全球竞争优势,成为他们应对全球化不利处境的首选政策。这就是人们看到西方逆全球化,而中国致力捍卫全球化现象的直接原因。


再看另一幅画面。全球化源自经济领域。如果将全球化的起始时间确定在16 世纪初期,西方国家拓展殖民地的野蛮行动,直接动力就是经济获利。随着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携手发展,并且逐渐步入规范状态,其致力推动的全球化就楔入了民主化的新内容。但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资本全球化导致的西方国家国内的民主发展失衡,一开始就注定了它向外推行民主一定会引发国内民主新诉求的严峻挑战。因此,西方国家的民主承受着自身重构的压力。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向非西方国家推销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全球化方案时,遭遇到经济先行而政治缓进的疏离情景。大多数后发国家积极拥抱有利于他们维持现存政权的市场经济,但明确拒绝分享权力的民主政治。结果,西方国家又不得不应对这一为它们所不熟悉的发展模式带来的国际压力。西方国家如何稳住自己主导的全球化进程的阵脚,不至于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免于成为全球化的纯粹付出者、牺牲品,就成为西方国家刻意止住全球化脚步,调适国内外矛盾,重整全球化步履的必然导因。这种暂时停顿,与反全球化的社会运动一时合拍,便成为逆全球化的当下现实。


从总体上讲,逆全球化不过是全球化起起伏伏进程中必然伴有的偶发现象而已。全球化绝对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一起构成全球化的整全图景。全球化之所以不会一帆风顺,既是因为纳入全球化进程的各个国家发展的绝对不均衡注定的事情,也是由于各个国家内部发展肯定不平衡所必然催生的结果。各个国家发展不平衡,必然会让那些处于全球化得利状态的国家积极赞同并大力推进,反过来又会促使那些全球化得利不足甚至丧失利益的国家,阻止全球化的步伐,催生逆全球化的倒退。一个国家内部发展的不平衡,让那些携资本与技术威势的集群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反过来则会让那些容易丧失利益甚至根本未曾得利的中下层集群反感和反对全球化,并对国家权力施加强大压力,让国家实施的全球化战略产生变数。


不过,人们有理由认定,全球化一经启动,就势难逆转。首先,全球化是打通地理隔阂以后,不同区域之间展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交往的结果。一旦地理关隘被打通,各个主权国家想将变为通途的世界再隔绝起来,那无异于痴心妄想。其次,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利多少不等的国家,已经体会到全球化的种种好处,这是隔离性发展的早起国家不可能具有的国家发展便利。即使各个国家对全球化分利的份额不满,甚至感到愤怒,那不过是改变分利份额的技术问题,而不可能彻底逆转全球化进程。再次,全球化既然启动了各个国家卷入世界总体进程的历史,翻过去的区域化发展一页就不再可能翻回。即使在全球化初始阶段作为首推者的西方国家因为后悔自己想分利却失利,因此采取了逆全球化的阶段性举措,也无力改变全球化的大局。因为非西方国家已经尝到了全球化的甜头,它们在西方国家退出全球化之际,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推动者。这样会让西方国家的全球分利——无论是经济分利还是政治分利,都处于更为不堪的境地。可以想象,西方国家回过神来的时候,一定会以更大的能量重塑全球化,以真正保证自己的国家利益不受损害。


与全球化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三者关系,需要厘清。一般来说,反全球化主要是一种思想运动和社会抗议行动,逆全球化可以说是倒转全球化的国家化蜕变。当全球化如火如荼席卷全世界的时候,三者总是相携出场的。但反全球化主要是社会力量作用的结果,逆全球化则非国家力量介入甚至是主导而不足以成事儿。前往达沃斯论坛现场进行抗议的人群,便是反全球化社会力量的承载者。而今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欧洲极右翼政客群体,正是一批逆全球化的国家领导者。正是他们在尝试启动一轮以国家边界限定全球化进程的政治过程:国家化回流与全球化进程,势成恰相反对的两股力量。


一个极为广阔的全球市场,确实会让后发国家或新兴国家分利,让发达国家的获利相对摊薄,但全球化带来的、从总体上而言的天量份额,绝对远远超过任何一个国家范围的利益总额,也绝对超过发达国家的利益总额,当然也绝对超过发达国家之间互通互联所激活的利益总额。况且不说经济利益之外的政治利益,更是让发达国家不得不认真对待的问题——假如发达国家退出全球机制,它们的政治影响力会迅速萎缩,以至于无法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国家的政治利益,并对其他国家发挥政治影响力。


可以武断地得出一个结论:西方国家不过是想借助重塑全球化机制,来保障自己的国家利益,并借机重塑一个全球化新秩序。前者让西方国家重新摸索全球化进路,后者让西方国家必须让渡出一些全球化利益,让非西方国家赢得发展机遇,也让这些国家参与到重建全球化国际秩序的博弈活动中来。据此可以说,西方国家对全球化的重新塑造,面临双重严峻任务:对国内而言,重整政治经济秩序,重聚人心,理顺精英与大众的合作关系。对国际社会而言,师出有名地获得国家利益,重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欠发展国家利益均沾的国际分利机制,让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达到大致平衡。


取决于这一轮全球化的逆全球化调适,必须确立起调适的价值目标,才足以整合全球化、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让全球化总体进程造福全人类。简单讲,全球化、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其实围绕的都是民主这个现代国家与国际社会的运转轴心——如果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为全球化提供了双保险的话,全球化的顺利推进就有强有力的动力保障;如果经济利益垄断化、民主政治被拒斥,反全球化就有了强大理由,反全球化的社会运动势必引发逆全球化的国家化政策回流,全球化的挫折就有了某种必不可免的性质。今时今日出现的逆全球化,恰恰就是因为发达国家内部的经济民主缺乏保障,政治民主向权贵政治倒退,而国际社会的经济与政治民主同时缺乏动力所导致的全球化倒退恶果。


从前述全球化的第一幅画面来看,必须建立全球化的国家间获利均衡机制即民主机制,才有望化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欠发展国家之间对全球化获利不均的心态不平衡这就亟需国际社会订立一个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各个国家利益均沾的全球民主化契约。相对于反全球化、逆全球化席卷而来,全球化的国际社会民主机制建构,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全球化就失去了正当性支撑,各个主权国家的自行其是,也就在情理之中。不能不看到,此前的全球化,主要基于发达国家的获利需求。事实上,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的国家发展新动力,也是最显著的。全球化最强大的动力,依然来自发达国家。一个民主的全球化机制,应当承诺发达国家分利的权利正当性。但同时也得承诺后发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赢得发展资源的正当性。只有在民主价值的引导下,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正当分利机制,才能有效保障公平、正义,有力促进全球化。如果参与全球化的各个国家都觉得自己的利益受损,全球化无异于遭到釜底抽薪的厄运。就此而言,那些缺乏民主认知与民主实践的国家,是很难真正担负起领导全球化的责任的;同理,那些试图对国内民主,对国际索取的国家,也无法发挥全球化领袖国家的功能;进而言之,那些国内缺乏民主,国际仅追逐实利的国家,就更是无法担负推进全球化的重任。


从前述全球化的第二幅画面来看,必须重建推动全球化最有力的西方国家内部的民主化机制,让经济民主化与政治民主化携手共进,借此夯实推进全球化的国内根基。今日西方国家,已经到了一个重新订立国内民主契约的十字路口、关键时刻。发达国家必须让第一波全球化的经济受益集团,也就是资本与权贵集团的垄断获利机制,重新塑造成一个社会公众利益均沾的新机制。这需要西方国家推动一场重新订立宪法契约的重大政治变革。如果说西方国家的原初立约,主要是解决政治权利的保障、政治权力的规范问题,那么,当下西方国家应当重新订立的国家契约,目标就落在经济权利与福利权利的主题上。这符合马歇尔所说的三种公民基本权利历时性递进的断言。倘若西方国家能够以这样的立约来为新一轮全球化奠定可靠的国内政治基础,那么它就能继续处在全球化的领先位置和领导地位。因为它们将有力整合国家内部的力量,为新一轮全球化蓄势待发。如果后发国家反超西方国家而订立这样的立宪民主契约,那么全球化领导权绝对将会易手。这是国家间竞争的国内政治经济修炼功夫。


别看今日西方国家的国内力量整合遭遇到困难,但它们相对于后发国家而言,早已经迈出了以国内立宪民主整合全国力量,足以对外发挥强大国力的步伐。而今不过是需要调整国内政治经济利益的立宪民主机制,让其适应国内新的利益诉求,进而发挥强有力的国际影响力。这样的问题,对进入全球化进程不久的后发国家,即使是对发展成就卓著的新兴经济体而言,还远未到求解甚或是清醒认知的地步。这就意味着,全球化的领导权还不到转移的关键时刻:发达国家与后发展国家都需要为更民主的全球化补课。但发达国家的补课是为了发挥更为民主机制的优势,后发国家的补课是为了填补缺乏民主凝聚机制的劣势;发达国家的补课是基于领导全球化既成的经验与教训,而后发国家的补课是因于改变全球化从属地位的欲求。先发的优势与后发的劣势,尚未从根本上改观。


一个国家的立宪民主,是抗衡国内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最强有力的机制。国家间互动形成的国际社会,确立全球立宪民主秩序,是抗衡全球范围内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最具效力的机制。在经济全球化层面上看,只有立宪民主保障的利益分享机制,才足以整合国内不同阶层融入全球化的积极性,也才足以降低国家间分利不均引发的抗拒全球化冲动。在政治全球化层面上看,只有立宪民主保障的权力共享机制,才足以支撑国内政治的权力与权利积极互动局面,有效维持一个有商有量的、理性化的全球化国内政策;也才足以在国际社会的层面上借助相互尊重的民主协商程序,寻求解决贸易与政治争端,达成全球化的民主商议共识,维护全球化的顺畅发展机制。


与此同时,后发国家需要改变其在全球化进程中净获利的定位,既需要为全球化确立起国内政治民主整合的适宜机制,也需要为国际社会贡献平等发展、公正分利的民主智慧。这是后发国家致力改变其全球化尾随者地位,发挥出参与者甚至是领导者作用的必要条件。这可以被称为后发国家的全球化新命题。对中国而言,这样的处境既是机遇,也需要加紧练习新的角色。至于担当全球化领导者的角色,还需要相当时间的磨练。这样的磨练是否足以让中国成为全球化的领导者,端赖于是否在磨练中生成了中国领导全球化的普遍观念、制度机制和生活方式。


一言以蔽之,围绕民主轴心顺畅转动的全球化,才能化解目前的逆全球化困境,保证全球化往纵深健康发展。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