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王辉耀:全球化视野下的国际人才竞争力与中国汽车行业发展

时间: 2017-10-25 11:22:04 来源:   网友评论 0
  • 各位嘉宾,各位精英,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祝贺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和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的创新,“中国拥抱世界”这个主题非常好。

文章选自中国汽车HRD


各位嘉宾,各位精英,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祝贺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和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的创新,“中国拥抱世界”这个主题非常好。刚刚几位嘉宾,包括曹总和徐总讲得非常精彩。我觉得确实是一个汽车和全球结合的大餐,既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典型代表,也有我们专家权威的数据。刚刚讲到世界走进中国,中国引领新一轮的全球化,都是非常精彩的。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全球视野下的国际人才竞争力与中国汽车行业发展。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是具有典型意义的,中国加入WTO16年来,中国获得了全面的发展,特别是汽车领域,是和国际化结合最紧密的。我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分享。


一、全球化发展与中国人才现状


我们从国际贸易零起点到现在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流动。我们的国际金融,是全球资本的流动。随着货物流动全球化中国已经占据了高端,资本流动的全球化中国正在奋起直追,最后一个全球化就是人才全球化。在座都是国际人才,全球人才流动将是我们未来全球化的比赛决胜的关键。


我们来看一下,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资源再配置与市场化流动,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中国如何攀升这个价值链,汽车行业很有代表性。中国现在提出了“一带一路”,我觉得“一带一路”就是中国新一轮全球化的新起点。前两天我在《环球》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是全球化的新起点。我觉得全球化和全球人才,未来将是非常重要的。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才发展业面临很多严峻挑战,我们的高端人才流失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我们每年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每年出去留学的人数,我们是全球最大的人才输出国,但是不是最大的输入国。如果说算上中学生,每年出国留学人数超过60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出国500万人左右,但是回来的只有250万,有大量的高精尖人才还在海外。08年推出“千人计划”,目前回来是8000多人,不到1万人。


现在我们来华留学生比例几乎是全世界最低的。比如说校大学生有3500万人,按照教育部统计,来华也就是40万左右,40万当中真正读学位的只有20万,也就是不到1%。而我们出去的,现在我们的留学生已经占到美国学生1/3以上。包括“一带一路”,我们也要培养大量的人才,美国培养全球300多个总统、部长,英国也培养了七八十个,中国培养了两三个。据说,埃塞俄比亚总理在中国留学过。未来,我们开展“一带一路”,必须要培养大量的世界人才,他们要更了解中国。


另外,我们每年也发布《中国国际移民报告》。报告当中,从移民数量来看,我们国际人口比例是全球最低的。我们说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基数大比例低,但是印度也比中国高出10个百分点。另外,你说中国传统上不是移民国家,但是欧洲国家也都超过10%,德国在二战时还是纯粹的日耳曼民族国家,现在最新数据已经达到了13%。全世界人口流动,人才流动是未来全球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人才流动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


我们还有很多其他的,比如说高精尖的人才中国在海外很多。2011年拿到博士学位还留在美国的,中国占85%。这几年有所下降,但是也是大多数。


我们未来需要吸引全球人才,同时我们也要做好人才服务。


最近我们刚刚做了一个报告,我们和智联招聘做了中国的出境游报告。我们根据公开数据,中国出境游在过去11年增长了300%,但是我们的入境游在过去十年则是基本上是平的,每年增长不到1%。这说明什么?一方面我们走出去,我们开放,但是我们引进来,在全球化人才流动、人口流动上,我们还有很大的不足,我们出国旅游5000万,来华旅游2000万,而且来华旅游当中还有大量的华裔,这和我们出境游的情况是不相匹配的。我们的高速铁路、机场、酒店都很现代化,但是我们的人才吸引,我们软实力还有很大空间。


二、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


这是我们最近发布的《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报告》。我们从六个方面,包括国际人才规模指数、人才结构指数、人才创新指数、人才政策指数、人才发展指数和人才生活指数做了分析,构成了中国区域国际人才竞争力的现状。特别是值得关注的是,习总书记在“十*大”开幕式的讲话当中提到,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在过去这些年,比如说2015年7月,公安部出台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12项出入境政策。我们在上海嘉定举办这样高规格的人才会议,是和上海的开放也是有关的。2016年3月,北京出台了人才创新发展20条政策。在中关村建立了第一个外国人永久居留绿卡受理中心,现在在北京设立了三个绿卡受理中心,我们希望这个可以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自贸区政策也推动了人才政策发展。出入境政策是我们最近看到的巨大的突破,特别是去年以来,比如说国际人才吸引,华人博士到中关村可以自动拿绿卡,开放外国留学生可以在中国工作实习。今年1月份教育部、外交部和人社部联合发文,欢迎国外毕业硕士来中国工作。上海甚至推出了欢迎国外毕业的本科到上海学习。广东、北京也有相关的政策。


这个报告我们已经出了两次。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中国整体来说区域人才竞争力水平不高,但是上海作为本次评估国际人才竞争力最高的区域,其竞争力指数为3.91分,按照百分制来换算为65.17分。第一梯队包括北京、广东、江苏、上海。第二梯队则包括浙江等,我们看到长三角是非常强,包括纽约上海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等等,中外合作办学在长三角得到了充分体现。还有第三梯队是大量的内陆地区。我们可以看到各区域国际人才匹配是不均衡的。


上海人才12条开创了留学生在上海创新创业,原来是留学生学完回去两年之后才可以。上海现在已经开始开放了,上海在这方面率先突破,上海提出60万年薪在上海拿绿卡,北京是50万拿绿卡,广东是40万,西部地区是不是可以30万?当然,北京也有很多其他的优势,北京去年推出了20条政策,在建议推出新一轮的政策。比如说20条当中有外籍华人到北京自动拿绿卡,也包括留学生可以在北京就业,包括建立专门受理绿卡的服务中心,我们一直在推动这些政策,参与包括绿卡的评估。在中关村我们连续两年组织、召集专家来做绿卡评审。广东也有很多政策,广东现在有华裔卡,实际上我们也做了很多推动,它不叫华裔卡,但是实际上已经是变相的华裔卡了。广东推出的政策,所有华人如果说从广东出去的,自己回到广东,给予5年的多次往返签证等等。


我觉得这些政策要不断的扩大,如果说中国未来电动汽车起来之后,全球的汽车人才会向上海,向嘉定聚集。如果进出不便利,那怎么行呢?


江苏也是出台了很多政策,特别是在人才政策方面有很多创新,浙江排在第五,前五名当中包括上海、江苏、浙江,长三角很有优势。我们这个报告第一次把区域优势体现出来。


三、全球化与中国汽车人才国际化


中国汽车行业走出去成为必然。数据方面,刚刚专家已经讲了,我这里不做展开,中国的汽车行业确实是全球化的经典案例,小到福耀,大到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都是经典案例。实际上我们来看,我们的汽车人才依然有瓶颈。按照人社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来看,我们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缺口上非常大。未来这方面的人才要来自世界各地。这一块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国际化专业人才缺乏。我们每年会发布《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全球十大跨国公司国际化员工的平均比例93.2%,而我国十大跨国公司国际化员工平均比例仅为33.89%,差距非常大。另外,中国企业董事会国际化程度差距更大,包括我们的年龄也比较老化。比如说福耀玻璃的国际化就是做的非常好的,他建设了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工厂,我当时参加了福耀玻璃在俄亥俄州代顿市生产基地的竣工典礼,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他整个现在国际化之路非常值得研究,他们在全球9个国家建立了制造基地。包括我们马上要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也收集了福耀玻璃的案例,包括打造企业化的运营,国际化的团队等等的领域,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经典案例,如何管理海外员工,跨文化沟通,如何和工会打交道等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还有吉利的案例,这也是一个通过收购并购值得研究的案例。吉利吸引了大量的全球人才。这个我就不展开了。


四、企业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议


1.利用发挥外籍人士,海外华侨华人以及留学生力量。真正把视野放到全世界的范围。


2.扩大国际化人才在董事会、独立董事会的比例。


3.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化。一定要随着国际市场变化而变化。国际人才,全球定价。


4.建立企业研发中心,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五、政府国际化人才政策建议


特朗普上台之后,他正在收紧工作签证和绿卡。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人才抄底的时间段。


1.进一步放宽永久居留申请条件。


2.对优秀外籍人才提前发放“绿卡”。


3.完善人才移民入籍的相关渠道。


4.放宽留学生在华工作和实习限制。现在全球都在争夺年轻人,我们的留学生到所有国家上升通道都非常的畅通,但是外国人到中国来没有,我觉得应该给他们更多这样的条件。


5.放大国际化教育资源的供给。


6.完善人才移民入籍相关的渠道。


7.探索建立华裔卡制度和华侨身份证制度。


8.建立与国际无缝衔接的外籍政策制度。


9.制定移民法,完善移民法律制度体系建设。


10.建立移民局,优化国际移民管理与服务。


全球化智库是中国最大的智库之一,我们拥有100多名全职研究人员,总部在北京,在广州、青岛、深圳建立了三个研究院,在上海设立了办事机构,是蓝皮书发布最多的智库,能够坚持每年发布的智库,在中国也是不多的。我们也在国际上发布很多的研究报告和图书。11月17-18日,我们的第四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三亚举办,我们也欢迎各位来参加,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平台。


今天的会议非常好,朱会长以及汪会长打造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相信,未来中国汽车行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谢谢大家。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