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资讯中心 | | | 贸金人物 | | | 政策法规 | | | 考试培训 | | | 供求信息 | | | 会议展览 | | | 汽车金融 | | | O2O实践 | | | CFO商学院 | | | 纺织服装 | | | 轻工工艺 | | | 五矿化工 | ||
贸易 |
| | 贸易税政 | | | 供 应 链 | | | 通关质检 | | | 物流金融 | | | 标准认证 | | | 贸易风险 | | | 贸金百科 | | | 贸易知识 | | | 中小企业 | | | 食品土畜 | | | 机械电子 | | | 医药保健 | ||
金融 |
| | 银行产品 | | | 贸易融资 | | | 财资管理 | | | 国际结算 | | | 外汇金融 | | | 信用保险 | | | 期货金融 | | | 信托投资 | | | 股票理财 | | | 承包劳务 | | | 外商投资 | | | 综合行业 | ||
推荐 |
| | 财资管理 | | | 交易银行 | | | 汽车金融 | | | 贸易投资 | | | 消费金融 | | | 自贸区通讯社 | | | 电子杂志 | | | 电子周刊 |
中国4月份出口数据再次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中国4月出口同比增长14.7%,不仅大大超出预期增长的9.2%,也大大高于上月增长10%。中国出口数据不仅是全球出口疲弱数据中的亮色,也与中国其他宏观数据形成了较大的反差。然而,中国出口贸易远没有这些数据那么亮丽。
出口贸易数据
与相关数据背离
事实上,今年以来亮丽的外贸数据一直成为争议焦点,因为出口贸易数据与其他同类数据之间出现了明显的背离。一是出口的大幅增长与中国主要港口的吞吐量之间的增速下滑,就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9746.7亿美元,出口增速比2012年明显改善。但港口货物量增长却与出口数据不相匹配。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港口完成外贸货物吞吐量8亿吨,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与出口直接相关的集装箱数据更显低迷,3月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29万标箱,环比1、2月增速放慢了1.7个百分点。二是,如果从更为真实的出口交货值数据看,1-2月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仅增长7.8%,与出口贸易高增长差别非常大。
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导致出口贸易数据背离可能源于两大原因:其一,由于材料、零部件、初级形态制成品及半制成品的国内生产单位通过出口,可直接获得出口退税,同时国家对加工贸易方式的进口实行减免税政策,因此一些企业通过保税区的出口复进口造成贸易虚增。其二,人民币国际化以及热钱效应。今年以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大幅增长。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增长4128亿元,比去年同期上涨57.6%,一季度外汇占款也出现大幅激增。根据外汇局公布的数据,2013年3月中国银行代客结汇1522亿美元,售汇1076亿美元,结售汇顺差446亿美元,较2月份反弹38%,这是自去年9月份以来银行代客结售汇连续第7个月出现顺差,也是连续一年在较高水平上运行,这意味着跨境套利的资金流入境内的成分非常大,大大干扰了贸易数据的真实性。
如果我们把贸易数据与制造业数据结合起来看,事实就更加明显。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为50.5,不但低于历史同期52.4的均值水平1.9个百分点,而且需求指数和产出指数同时双双下跌。今年以来,制造业PMI指数“进一退二”的特征非常明显,制造业走势的反复恰恰体现出本轮中国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新增出口订单缩水凸显外部需求欲振乏力,由于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全球经济的潜在总产出和潜在需求构成长期负面影响,需求不足叠加生产过剩的双重矛盾呈现出常态化趋势。
出口数据
未能反映经济转型困境
中国近期的出口数据并没有完全反映全球经济复苏的疲弱,更没有真实反映中国经济面临的转型困境。数据显示,2013年4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0.5%,较上月调整后的51.1%回落0.6个百分点,尽管全球制造业活动仍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较上月有较大幅度的放缓。从受调查的主要国家或地区来看,由Markit公司调查发布的美国制造业增速较上月明显回调,指数创出近6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日本制造业PMI连续两个月运行在50%以上,英国制造业活动继续下降,但降幅收窄;欧元区制造业活动连续21个月处于下降区间;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制造业活动延续放缓态势。
目前,全球经济进入了较长时期的“增长疲弱期”,发达国家陷入“三高”困境,即“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率”,并且越来越表现出“日本化”倾向,即政府债务不可持续、常规货币政策失灵、人口老龄化以及政治决策艰难等。而新兴经济体也面临着贸易盈余下降、财政压力上升与发展潜力的制约。
全球经济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去杠杆化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能力过剩。受市场需求限制,欧美均存在过剩产能问题。近期美国开工率虽有所恢复,但仍低于1972年至2012年的平均水平。出口受阻,也使亚洲新兴经济体面临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中国出口贸易面临着非常大的外部挑战和内部的结构性调整,而中国亮丽和虚增的出口数据却掩盖了这一困境。
中国出口企业
必须建立新的竞争优势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全球货币和贸易环境,中国必须挤出出口贸易的虚增成分,而应把眼睛盯在如何调整结构上,出口企业必须建立成本优势之外的新竞争优势,不断开拓高价值领域。按照世贸组织的统计,201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位居全球第二,仅比美国少156亿元人民币。进出口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稳出口”也是金融危机以来外贸政策的核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货币和汇率政策。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中国出口已经很难用价格竞争换取市场优势,因而货币贬值能够换取的贸易利益会很有限,单纯依靠低成本优势建立起来的国家比较优势已难以为继。中国制造业必须建立成本领先之外的竞争力,向价值链的上游攀升。需要使成本上升的压力成为一种有效的倒逼机制,下大力气向那些技术水平较高、规模报酬递增特征明显、产业盈利能力较强的产业结构转换,大幅度提高对前沿性、战略性、原创性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投资,鼓励跨区域的合并重组,推动企业尽快实现结构升级,以便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和全球范围内参与竞争。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