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谭浩俊:两日批复逾万亿项目 资金哪里来

时间: 2012-09-08 16:27:05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网友评论 0
  • 据媒体报道,继9月5日公布批复总投资规模逾7000亿元的25个城轨规划和项目后,发改委于9月6日再次批复13个公路建设项目、10个市政类项目和7个港口、航道项目。而最有效、最不易产生“后遗症”的,应当是吸引社会资本,但必须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更多的保证和方便。

  据媒体报道,继9月5日公布批复总投资规模逾7000亿元的25个城轨规划和项目后,发改委于9月6日再次批复13个公路建设项目、10个市政类项目和7个港口、航道项目。保守估计,发改委在两天内集中公布批复的这些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

  在经济下行格局没有明显改变,各种矛盾开始爆发,且出口和消费很难在短时间内对经济复苏起到有效拉动作用的大背景下,再次启用投资手段,通过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加大项目投资和建设力度,拉动经济增长,应是相对较好的、比较现实的一种选择。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引进项目,大规模投资,无疑可以拉动地方经济。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资金哪里来?从此次国家发改委所审批的项目情况来看,在一定程度上,与4万亿投资并没有明显区别,甚至比4万亿投资的力度更大、特点更明显。

  而按照目前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完全依靠财政出资来建项目、搞投资,是不现实的。要想完成这些投资,筹集资金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靠政府融资平台向银行等机构融资;二是发行地方建设债券;三是吸引社会资本;四是引进央企来投资。

  首先,依靠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由于绝大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已经负债较大,而且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主要“保证物”就是土地。但从地方的实际情况来看,土地资源已经非常有限,绝大多数土地已经被注入政府融资平台之中。如今再进行大规模投资,一是并无相应的抵押物,二来即便有土地资源作保证,银行也未必可以大规模向政府融资平台放款。因为全国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余额已超过14万亿元,如果该规模再进一步扩大,银行未来的风险会很难控制。更重要的是,一旦对政府融资平台开闸,就会迅速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对通货膨胀的预防和控制构成压力。

  其次,地方发行债券,应当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但问题是,地方发行债券并不容易。一方面,如此大的建设规模,完全依靠政府债券是很难实现的;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发行政府债券,吸引力不够。在这一方面,从前一阶段地方发行债券鲜有人问津就能看出一二。所以,依靠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可提供资金的余地也不是很大。

  第三,吸引社会资本,应当是目前最可行、最符合实际、也是最具有效力的一项措施。这些年,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设施建设,也是我国大力推行的一项工作。如今的问题在于民间投资者是否愿意介入到政府工程中来,地方政府将会用什么手段、什么方式吸引投资者。因为如城轨、公路、港口、航道等项目,一旦引进民间资本,就会涉及收费、有偿使用、管理等问题。而从目前我国道路运行、水路运输等的成本来看,已经远高于其他国家。一旦采取有偿使用等方法,极有可能推高运输成本,不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物流成本等,也不利于减轻企业和消费者负担。因此,用什么样的方式引进民间资本,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至于引进央企进行投资,是前一阶段地方政府用得较多的一种方式。但是,随着央企收缩投资规模,以及国资委对央企投资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特别是非主业投资。那么,央企还能够将大量资金投向地方政府项目吗?而地方政府用什么样的方式给央企提供基本的收益回报,这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总之,依靠投资拉动经济,是需要的,也是紧迫的。关键是资金从哪里来,会不会对通货膨胀构成压力,需要认真研究、正确把握,切不可因为一时的需要,而给未来经济发展留下隐患。而最有效、最不易产生“后遗症”的,应当是吸引社会资本,但必须从政策层面上给予更多的保证和方便。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null) (责任编辑:丁麒杰)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