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王丽丽:一位女银行家的成功“秘笈”

时间: 2010-03-27 22:46:56 来源: 当代金融家  网友评论 0
  • 访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丽丽


  ——访中国工商 银行副行长王丽丽

  “交易室有电影院那么大,800多名交易员 坐在其中忙碌。我走进门,他们齐刷刷地回头看着我。这时我注意到,其中一个女性也没有。”那是1979年的伦敦金融城,当时英国四大银行之一米兰银行的交 易室(MidlandBank,现已并入汇丰控股)。

  王丽丽回忆着自己最早 结缘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情形。正是在伦敦金融城,她成为新中国最早的外汇交易员之一。而那时,即便在西方发达经济体,金融衍生品也才起步不久,女性交易员更 是凤毛麟角。

  如今,身为全球盈利最高、市值最大的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王丽 丽分管的业务之一仍是自己的本行——全球金融市场部。这个部门有100多人,其业务却涉及工商银行近一半的资产,而且“内资银行,无论规模大小,交易员出 身的总行级领导,大概只有我一个”,王丽丽言下不无自豪。

  虽然她已不再直接 从事交易,但我们仍不难感觉出那种出色交易员特有的敏锐思维。王丽丽说:“我会经常去交易室,观察交易员在电脑上一步一步地操作,发现并指出其中可能存在 的问题。我也会时常提醒交易员,要真正出类拔萃,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思维局限于路透或彭博终端的大屏幕,还要关注国外网站上的最新消息,关注国际金融机构的 信息披露,关注美国国会在讨论什么,未来几个月内可能会出台什么法案,等等。英国《金融时报》的市场版是一定要看的。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她左手边的 一张桌子上,赫然摊着一摞打开的“淡三文鱼色”的印刷品,正是号称国际银行家们每日必读的《金融时报》——“除了在英国留学时负担起来实在有些困难,这是 30年来我几乎每天必读的”。

  自2001年从中国银行加盟中国工商银行任副 行长以来,用王丽丽自己的说法,她的成就主要是“带了一支队伍,做了一点贡献,干了一些事情,学了一些知识”。

  当时,工商银行国际业务很少,国际结算量才1600多亿美元左右,现在则是7700亿,每年增速 都在30%以上。那时,工商银行境外机构寥寥无几,而王丽丽到任后的第二年就将交易室迁往香港,第三年就建起伦敦子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资金融机 构首次在境外设立银行。此外,他们还建起了外派国际人才库,加大培训力度,为未来的国际化发展储备更多人才。她表示,我们的目标是将工商银行建成全球最大 的贸易融资和国际结算银行。

  王丽丽有着异常丰富、自如、率真的面部表情和肢 体语言,流露出一种你通常并不会预期能在女性身上发现的那种特立独行的豪气,或者照她自己的说法,有点“大大咧咧”——工作上的事“什么都忘不了”;而处 理个人事务时,“总是丢三落四”。

  在描述自己30余年的从业经历时,王丽丽 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是“挑战”、“有趣”或“有意思”。她的目光中透着成功人士特有的自信、机智与穿透力,但并无侵略性,加之经常会爽朗地笑出声来, 让人忍不住去想象她在不同的舞台上——从伦敦金融城的交易大厅,到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总部大楼,到亚太经合组织(APEC)、国际商会(ICC)和国际掉 期与衍生工具协会(ISDA),现身那些或高调或私密的会议,所展现的风采。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当代金融家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