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周小川:驰名国际的“人民币先生”

时间: 2009-09-25 09:13:21 来源: 中国金融网  网友评论 0
  • 从“协调推进派”到“人民币先生”,周小川完成了从一名理论研究者到实际执行者的飞跃。

  从“协调推进派”到“人民币先生”,周小川完成了从一名理论研究者到实际执行者的飞跃。

  从外经贸部、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建设银行以及证监会,最终再度回归央行,周小川可谓是中国财经高官中的“全能选手”。

  几乎与共和国同步成长的时代风云际会,周小川见证了中华民族伟大崛起的艰辛和不挠,而花甲之年却身处金融危机“风暴眼”,周小川经历了建国以来最为严峻的国际金融挑战,任乌发转白头,在争议与赞许声中一路走来,不能改变的还是那标志性的从容微笑。

  厚积薄发 经济学家本色难改

  周小川,1948年1月生,江苏宜兴人。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1975年,周小川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曾在北京自动化研究所从事技术研究工作。这一期间,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系统工程方面的论文。后来,其研究方向开始转到经济研究方面,最初是应用系统工程方法来分析和解决经济领域的最优化、预测等技术层面的问题。其早期的研究,主要应用系统工程中的有关理论来分析国民经济。1985年,他以《国民经济模型与经济大系统的分解途径》一文作为在清华大学的博士论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其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经济体制、宏观经济、金融、外贸、社保、财税、企业等多个层面,在研究过程中他特别注意借鉴学习国外的经验,发表了很多有关国际经验比较的文章。这是因为工作发生了变化,他必须面对改革的现实问题。在1979年~1985年间,发表了大量经济政策研究方面的论文,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当然,影响更大的则是后来的研究,特别是有关全局性改革问题的主张。

  周小川的学术成熟期始于1986年~1987年,当时他任国务院体改方案领导小组成员,兼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与吴敬琏先生一道研究课题。具有良好经济学素养的吴敬琏,对周小川的知识结构完善应是很有帮助的。但其原有的数理思维特别是系统论的思维自然影响到其后来参与的由吴敬琏先生主持的《中国经济改革的整体设计改革》的课题(358课题),后来,这一成果成书出版,使吴敬琏这一课题组得了一个“协调推进派”的别称。不久,他成为国家体改委委员,国家体改委在当时地位非常重要,而且课题研究的任务也是非常多。虽然后来其职位不断变化,一步步升高,但一直笔耕不停,保持学者本色。他的学术成绩得到了学术界的充分肯定,《走向开放型经济》一书获1994年度安子介国际贸易奖,论文《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分获1994年、1997年度中国经济学界最高荣誉奖——孙冶方奖。近年来,他的研究面仍然很广,研究成果经常被引用。

  此外,周小川在2004年率先提出了“金融生态”概念,并在不同场合表示金融生态就是竞争力,提出全国要大力改进金融生态环境。随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开始实施了对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系统性跟踪研究,并对全国核心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积极推广中国金融生态建设,真正使金融生态这个仿生概念来为城市发展提供实际的动力与支持,目前在中国已有上百家城市掀起了金融生态建设浪潮。通过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金融生态建设业已成为中国金融领域最富盛名的盛事和大国金融的护国利器。

  总体来看,周小川的学术观点是相信市场的。这可以从他早期有关体制改革的著作中看到,他后来在外经贸部、人民银行、建设银行以及证监会的工作中也都有所体现。早在外贸部当部长助理时就倾向于进行较为彻底的外贸体制改革。在央行担任副行长兼任外管局局长时,他总是在思考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问题;在担任建行行长时,就在思考商业银行如何接轨,建立激励约束的问题;而在任证监会主席的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不管是讲话还是行动,我们都可以看到他愿意向外学习,积极推进各项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决心。

  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国家,中央银行在管理宏观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越高。今天,中国的中央银行已远非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政部的“出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的发展,央行的角色甚为关键。在西方,中央银行的行长多由经济学家出身的人担任。而周小川,就是一位在经济学领域有着很高造诣的专家。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网 作者: (责任编辑:alexmls)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