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中信银行五大战略力拓国际业务

时间: 2007-04-10 09:50:00 来源: 国际商报  网友评论 0
  • 竞争 客户 产品 人才 IT
  这几天,对于中信银行路演团队的高管们来说,是个考验,并且意义重大。

  “接下来4天我要参加25场推介,这还不包括中餐会和晚餐会。”虽然行程紧张辛苦,但在中信银行工作了整整二十年的周华对这种挑战充满了信心,他在出发的前一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银行业归根结底是服务业,银行本质上应该是服务者。”作为中信银行国际业务部总经理,周华对贸易金融和银行的国际业务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刻的理解:他不提产品创新,只关注客户需求;他认为银行的基础性业务是结算而非存贷;他不为中信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业务唱高调,反而一再重申大客户的重要性。

  正是在周华稳健的管理风格领导下,2006年该行国际业务全面开花:共完成国际结算量67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6%,增幅为近五年之最;完成国际业务收付汇量656.9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44%,收付量在中资银行中列第6位;实现收入12.5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4%,成长为国内盈利能力最强、最具活力和增长潜力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

  22年来,中信银行的国际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仅在国内根基愈发深厚,在国际上也屡获大奖。

  随着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程度加深,国内银行面临的市场环境更为复杂、竞争更加激烈,中信银行的国际业务如何找准自身的位置,构筑竞争优势成为周华思考的主要命题之一。

  竞争战略:学习外资行差异化中资行

  近年来,“中国创造”、“自主创新”的口号在很多行业甚嚣尘上,金融业也不例外。但周华认为:“中国的内资银行畅谈自主创新还为时尚早,更多的是学习,向外资银行学习先进的服务理念和技术,然后结合中国的市场特点和管理规定,应用到国内。”

  相比民族情感,他更着眼于市场实际。中信银行是一家外向型银行,一直以来与外资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拥有一批像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这样的国际客户。“他们在国外享受的外资银行的先进服务,要求的是国际标准,这迫使我们必须学习。”周华同时坦言,中资银行在学习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的持续的学习。”

  在国内银行界,对于从1987年就依托中信集团拿到中国第二张外汇业务牌照的中信银行来说,国际业务可谓傲视群行。除了中行,中信在国际业务上与其他三家国有大型银行同时起步,近两年才展开此业务的部分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无法同日而语。

  4月初,汇丰等四家外资银行翻牌法人银行,全面进入人民币业务,国内银行的零售业务首当其冲。“在国际业务以及外汇业务上,事实上与外资银行的竞争格局早已形成,今后竞争的关键是服务如何跟上需求。”周华说,“我们的优势在于客户基础稳定。而压力在于如何通过竞争,稳定现有的客户群,拓展新客户。”

  客户战略:抓大不放小

  “客户需求”、“针对性解决方案”、“产品对路”等是周华强调最多的字眼。“在中信近两万名客户中,大企业只有一二百户,但创造了70%以上的利润。”周华介绍说,“大客户是我们的主要客户群之一。”

  坊间很多人士认为大客户议价能力强,利润薄。周华却一再强调大客户的重要性。他指出了三大理由:首先,大客户总体收益仍然高于小客户,尽管小客户单笔收入可能较高,但服务成本也很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客户的业务代表着市场趋势,其结算和融资的需求远比中小企业复杂,能否为大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是考验银行服务实力的重要标准;其次,维护大客户关系就是着眼于银行的长远发展,而不能只看眼前的得失。因为大型企业一旦有需求就是巨大的,能为银行带来巨大收益。“为什么中信的产品和服务有优势,就是因为我们是按照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需求标准来要求自己,学习的是国际尖端的服务技术。”周华强调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国际商报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