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邵建平:南海争端走向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时间: 2019-01-20 10:00:00 来源:   网友评论 0
  • 南海局势在2016年下半年以来趋稳转圜,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发酵的可能性仍然比较大。从未来趋势看,南海争端将会呈现以下态势:随着中国在南海维权力度的加大,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将会继续加强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南海争端大国政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作者系红河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博士后


南海争端; 域外大国介入; 法律斗争; 中国的政策


内容提要


南海局势在2016年下半年以来趋稳转圜,但南海争端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发酵的可能性仍然比较大。从未来趋势看,南海争端将会呈现以下态势:随着中国在南海维权力度的加大,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将会继续加强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南海争端大国政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南海仲裁案的消极影响将无法完全消除,南海争端法律斗争更加白热化。为中国的和平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仍然是周边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因此要将南海政策放在中国周边外交整体布局之下进行考量,实现维权与维稳的平衡。具体来说,继续倡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并争取有所突破;加大推进"双轨策略"的力度;在东南亚打造战略支点国家。 


2016年下半年以来,在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尤其是菲律宾杜特尔特(Rodrigo Duterte)总统放弃了阿基诺三世(Benigno Simeon Cojuangco Aqui-noIII)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搁置南海仲裁案,重回大国平衡外交政策。中国和东盟在“双轨思路”下开展全面合作,南海争端局势呈现出转圜稳定的局面。然而,因南海争端极为复杂,不仅涉及岛礁主权争议,还涉及海洋权益纷争。在亚太国际格局急剧变化背景下,美国等域外大国将会持续加大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南海争端仍然是大国角力的重要话题。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南海争端仍然中国周边外交,尤其是中国对东盟外交无法避开的问题。从发展趋势看,南海问题大国政治化、司法化斗争的趋势将会继续加强。在中国—东盟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等背景下,继续管控南海争端局势,是中国在东南亚更好地实现周边战略目标的重要议题。


1南海争端当前局势

2009年以来,南海局势的紧张导致中国周边外交在坚持“睦邻、安邻、富邻”和“不让周边相关国家得寸进尺”之间出现了矛盾。冷战结束后,为了打消东盟对中国将运用武力解决与部分东南亚国家之间在南海争端的疑虑,中国于2002年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并于2003年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继而积极在南海问题上贯彻落实“三邻”周边外交政策,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然而,中国的“善邻”政策并没有得到东盟相关国家的认可。他们试图在中国实力获得压倒性优势前将己方对于争议海域和岛礁的实际控制巩固为法理控制。过去10余年,菲律宾、越南等国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侵犯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试图“合法化”自身既得利益;另一方面他们将南海问题作为检验中国和平崛起的试金石,将中国在南海的正当维权行为鼓噪为“单方面改变现状”给中国贴上“恃强凌弱”的标签,“污名化”中国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为了维护南海主权权益,中国被动地逐步强化了在南海的维权措施。同时,中国一再声明愿意通过双边政治谈判的方式解决与东盟相关国家间的具体争议。在此背景下,2014年8月,中国明确接受了文莱提出的“双轨思路”并大力倡导。随着中国在南海维权力度的加强和“双轨思路”的推进,中国向东盟国家传递了维护南海主权的坚定决心和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具体争议的意图。通过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菲律宾杜特尔特政府对南海仲裁案的搁置使得南海局势在2016年下半年至今呈现出了降温转圜,回归正轨的态势。


一方面,中国和越南、菲律宾就南沙具体争议进行了双边谈判,“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再现活力。2014年“981”钻井平台事件后,中越两国都认识到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尤其是越共十二大后,尽管越南继续不遗余力地推进南海问题国际化,但其也与中国保持了顺畅的沟通渠道,两国高层频繁互动并就管控南海争端进行了磋商和沟通,就如何管控争端达成了共识。如2016年9月越南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访华、2017年1月越共领导人阮富仲(Nguyen Phu Trong)访华、2017年5月越南领导人陈大光(Tran Dai Quang)出席“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并访问中国,中越双方高层都表示要利用好中越两国现有的政府间边界谈判机制和平解决争议、继续扩大在北部湾湾口外海域的海上合作、有效落实DOC,争取早日达成COC,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2017年9月25日至27日,中越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工作组举行了第八轮磋商,双方表示将循序渐进地推进在该海域的划界谈判和共同开发。


2016年10月18日至21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成功访华后中国和菲律宾也恢复了就南海争端的双边政治谈判。在两国达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菲律宾共和国联合声明》中,双方表示“将继续通过谈判解决争议、全面落实DOC,争取早日达成COC、彼此保持克制,维护南海局势稳定”。2017年,菲律宾担任东盟轮值国,但总体而言菲律宾保持了理性和克制,并未将南海仲裁案列入东盟多边会议议程进行讨论,为中菲双边谈判和海洋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中国和菲律宾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分别与2017年5月、2018年2月和10月三次举行了会议,就如何管控争端、开展务实合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谈判。2018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领导人对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中国领导人与杜特尔总统会谈时,双方表示要继续通过磋商谈判推动两国在南海的务实合作。两国还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油气开发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此举是两国南海务实合作的重大突破。在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中,两国重申“南海争议不是中菲关系的全部,要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处理争议,不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两国还表示将同其他东盟国家一道,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保持‘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积极磋商势头,争取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有效的‘准则’”。


另一方面,中国和东盟为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展开了富有成效的合作。2016年7月25日,中国和东盟各国通过了《关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联合声明》(Joint Statement of the Foreign Ministers of ASEAN Member States and China on the Full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eclaration on the Conduct of Part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表示:“中国和东盟各国都意识到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符合中国、东盟以及国际社会的利益;各方承诺依据国际法,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由直接争议各方通过谈判方式和平解决争议;各方保持克制,不采取使争议复杂化的行动;各方重申制定COC的重要性,并承诺在有效落实DOC基础上尽快达成COC”。之后,中国和东盟加快了COC的磋商进度。2016年8月15日至16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内蒙古满洲里市举行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第13次高官会和第18次联合工作组会,会议通过了“中国与东盟国家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Guidelines for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to Deal With Emergency Eventsat Sea)”和“中国与东盟国家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Guidelines for Hotline Com-munications among Senior Officials of the Ministries of Foreign Affairs of China and ASEAN Member States in Response to Maritime Emergencies)”。2017年5月18日,中国和东盟各国提前就COC框架草案达成了共识并于2017年8月6日正式采纳了COC框架(FrameworkofCOC)。2018年8月,中国和东盟就COC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达成了共识。2018年11月14日,中国领导人在出席第21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讲话时明确表示中方愿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在协商一致基础上,争取未来3年完成“准则”磋商,为COC磋商的完成给出了中国的预期。总之,在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努力下,南海争端局势已经暂时处于稳定和平的有利态势。当然,南海争端的复杂性使得其发酵的可能性仍然比较大。


2南海和平稳定面临的挑战

从体系层次来看,近年来南海局势恶化是中美邻实力变迁的表现。这种趋势一方面导致美国试图以更大的力度防范和制衡中国;另一方面使部分周边国家、尤其是与中国存在领土、海域权益争端的国家倍感压力。美国对中国实力上升、尤其是军事实力上升的疑虑会继续加大,其借南海问题制衡中国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盘算不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此外,与中国存在领土、海洋争端的日本也会在美国亚太海洋同盟体系内紧密配合美国加强对南海争端的介入。菲律宾、越南等国为了维护既得利益将会继续曲解和滥用《国际海洋法公约》、利用南海仲裁案对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海洋争端,南海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获得彻底解决,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南海争端大国政治化、司法斗争的趋势将会继续加强。


1、美日等域外大国仍不会放弃对南海争端的介入

随着中国快速崛起、中美邻实力结构变化的继续深化,南海问题将会继续成为中国与美日等域外大国博弈、斗争的重要议题。


美国自称是“常驻亚洲大国”,在亚洲具有重大的国家利益。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加深了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力度。近年来,在美国重返亚太背景下,南海问题已经成为美国在亚太实现“战略再平衡”削弱中国在东南亚地区影响力的理想抓手。美国以南海的航行自由问题关乎美国的战略利益为借口,利用与中国在南海存在争议的越南、菲律宾等牵制中国,维护自身在东南亚地区的主导性影响力。2010723日,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ary)在越南河内出席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上就“南海涉及美国的国家利益”的发言标志着美国已经全方位高调介入南海争端。随着黄岩岛事件和仁爱礁事件的爆发,美国加深了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对中国在南海的正当维权行为频频发难。虽然美国以“南海国际航道的自由与安全”为幌子,但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本质是将其作为遏制中国的发力点,延缓甚至阻止中国冲出“岛链”限制走向海上强国的进程。尽管美国在一再宣扬在南海问题上“严守中立”但20147月美国针对南海争端抛出的“冻结论”和全力支持南海仲裁案再次暴露了其偏袒菲律宾、越南等国,限制中国正当维权行为的用心。20147月,美国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发布了《南海态势与美国对策》的报告,为美国政策制定者就南海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帮助东盟认定争议水域并公开发布地图标示这些争议水域、通过国务院发布一份关于南海声索合法性,尤其是九段线合法性的报告、推动东盟与其对话伙伴国接受冻结在争议海域活动的倡议并推动COC的签订、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重新审视对越南出口致命武器的禁令,制定路线图逐步解除限制、宣示假如中国采取行动直接导致菲律宾军人的死伤,美国将履行美菲防务协定的义务等。从美国最近三年多以来对南海问题的介入来看,战略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报告提出的对策已经对美国政策制定者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于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美国不顾仲裁庭的非法扩权和越权行为,对仲裁庭2016712日发布的裁决表示欢迎,并呼吁中国遵守国际法、执行裁决。特朗普(Trump)总统上台后,尽管其奉行“美国优先”,但其继续利用南海问题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意图没有变化。据悉,20174月,美国国务卿蒂勒森(Tillerson)将美国将派军舰和战机在南海挑战中国海洋权益主张的年度具体安排送交白宫待特朗普批准。按照计划,“美国航行自由行动决策权力下放、决策程序减少和决策过程缩短,且基本由军方主导”。从此后美军舰船数次闯入南海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来看,特朗普总统很可能已经批准了该方案。从未来趋势来看,美国不会乐见南海局势的和平稳定,将继续通过宣誓自由航行,全面加强与日本、澳大利亚、越南等的协调,构筑亚太海洋联盟,继续搅局南海。


日本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早于美国,冷战结束后,日本介入南海问题经历了从谋划介入到积极介入的转变。2009年以来,随着南海局势的紧张,日本积极协同美国推动南海问题多边化和国际化、支持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等方式加大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力度。日本不断加深介入南海争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为了维护日本船只和货物在南海海域的航行安全。南海海域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日本认为随着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长,中国将会全方位加强对南海的控制。安倍首相上任伊始就曾指出:南海正在成为“北京湖”,假如日本置之不理,中国对南海的控制将会得到继续加强,日本和韩国在南海海域的航行自由将会严重受阻。因此,日本要积极介入南海争端,避免中国全方位控制南海,日本积极介入搅浑南海,希望南海问题久拖不决。第二,借南海争端制衡中国。防止中国成为亚太地区的主导性力量就成为了日本的长期战略。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更加刺痛了日本敏感的神经。为此日本将南中国海争端的存在看作争夺地区主导权、增强地区影响力的一个机会。第三,日本还想借南中国海争端增加在东海问题上与中国抗衡的筹码。尽管南海争端和东海争端完全是两个问题,但日本认为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性。20117月,日本一个外务省官员就曾说“如果在南海局势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国际社会不加强监视,中国无疑会压倒周边各国掌控整个南海海域。这还可能对尖阁诸岛(钓鱼岛)所在的东海产生影响。”日本谋求利用南海问题缓解自身在东海及钓鱼岛争议中的压力可见一斑。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是中国快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在中美邻实力变动背景下,美国、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中国与美国、日本间的结构性矛盾也难以彻底得到解决。尤其是美国会继续将中国视为其霸权地位的挑战者,继而继续强化对中国的制衡,而南海问题是美国制衡中国的最佳选择。20153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Councilon Foreign Rela-tions)发布了《修正美国对华大战略》的特别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美将走向长期对抗,因此美国要对华进行积极反制,尤其是要强化与东南亚诸国的军事合作,提高菲律宾等国的军事防御能力。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也初露端倪。2017111日,在美国参议院举行的提名听证会上,蒂勒森就指责“中国在南海的岛礁建设是不符合国际准则的非法行为”,并扬言“不允许中国进入南沙在建岛礁”、将协调美国各政府部门设计出一个能威慑“中国进一步的胁迫和填海造地行动”的“整体政府方案”。20171018日,蒂勒森在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发表有关美印关系的演讲时还不忘捎带批评了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为,他说“中国在南海前慑性直接挑战了美国和印度坚持的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从蒂勒森有关南海问题的表态来看,特朗普政府的南海政策将比奥巴马政府更具挑衅性,更加暴露美国借南海争端制衡中国的战略意图。20169月以来,日本曾多次表示将配合美国联合巡航南海,增强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因此,南海争端将继续成为中国与美国、日本等域外大国博弈的重要议题,南海争端大国政治化的程度将会继续加深,成为中国与美日等域外大国低烈度地缘政治冲突的爆发点。


2、法律层面的斗争将会愈发激烈

中国在南海的权益主张并非完全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成为菲律宾、越南等国攻击中国的把柄。正因为如此,菲律宾滥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提起仲裁案。2016712日,仲裁庭发布了最终裁决意见,“一边倒”地支持了菲律宾的全部诉求,判决“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主张不符合《公约》、中国在南海的断续线主张也不合法、南沙群岛所有岛礁都不是岛屿,无法声索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中国在南沙海域的维权行动不具备合法性、中国在南沙海域的维权行动破坏了海洋环境”。


尽管中国拒绝菲律宾提出的仲裁要求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美国和俄罗斯也曾有不接受、不参与国际司法和国际仲裁的先例,但菲律宾费尽心机避免牵涉“排除性声明”,“滥用程序”进行国际舆论宣传给中国造成了非常大的困境。中国拒绝参与仲裁让其他东南亚国家认为中国不依据国际规则行事,更加剧了对中国非和平崛起的担忧。同时,中国拒绝参与仲裁也给越南等其他争端方以误解和误判。他们认为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提出的仲裁是因为对自身南海权益主张的证据缺乏足够的信心。


菲律宾将与中国在南海的争端提交国际仲裁的方式备受环南海其他国家的密切关注。越南政府已经意识到仲裁案结果对自身不利,因此对仲裁案的表态也非常谨慎。但越南国内智库、学者对南海仲裁案的研究非常火热,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越南应该依据仲裁案结果与中国展开斗争,极力否定中国南海断续线的合法性。如越南河内国家大学下属科学社会与人文大学校长范光明博士就认为“仲裁意见对当事双方具有拘束力和终局性。”越南外交学院东海(我南海)研究所阮氏兰英博士则认为“仲裁庭裁决中国‘九段线’主张非法将有助于越南在维护自本国陆地海岸线延伸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斗争中获得坚牢的法律依据”,因此,越南“可选择遵守仲裁庭的结论以更加具体地确定越南声明拥有主权的长沙群岛(即我南沙群岛)各岛屿的水域”。从未来趋势看,越南将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南海仲裁案,滥用《公约》批评中国南海断续线主张和历史性权利。


此外,美国等域外国家不仅不会放弃仲裁案,反而还会最大限度地利用临时仲裁庭的裁决,为其舰船在南海“自由航行”寻找“合法性”和辩护,继续挑战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和权益。2016725日,在东亚峰会外长会议上,中国、菲律宾和东盟其他国家都有意淡化南海仲裁案,而且《东盟外长联合声明》中未提及南海仲裁案。但美、日、澳三国不甘心并发布联合声明,呼吁中国和菲律宾遵守具有约束力的仲裁结果。南海仲裁案发布后,美国军机和舰船继续到南海炫耀武力,推动南海军事化。此外,因奥巴马总统时代美国舰船在南海的“无害通过”遭到美国政界、军界和智库的批评,其被认为美国是在承认中国对南海岛礁主权的背景下在南海“无害通过”。所以特朗普时代美国舰船在南海只提“航行自由”,不提“无害通过”,其甚至已经不承认中国在西沙群岛的直线基线,屡次进入南海岛礁邻近海域,挑战中国。


因此,南海争端法律层面的斗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南海仲裁案的负面影响也不可能完全消失,争端各方和域外大国围绕中国断续线主张的“合法性”、中国历史性权利等问题的博弈将会加剧。


3对中国继续管控南海争端局势政策选择的思考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然是中国快速崛起的关键时期,但国际体系和地区体系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在短期内不可能主导周边环境和事态,塑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仍然是中国维护和推进国家利益在周边延伸的基本路径。因此,周边国家是中国外交必须“深耕”的区域。在“亲诚惠容”、“命运共同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指引下,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继续深化迎来了新的契机。从中国周边外交空间布局来看,东南亚地区仍然是优先方向,是中国“经略周边”、“塑造周边”的先行试验区和战略依托带。为此,管控南海争端,维护地区稳定与和平,将东南亚地区打造为中国和平崛起的“示范区”仍然是中国东南亚政策的首要目标。针对南海争端发展趋势,中国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多维并举,继续实现维权与维稳的平衡,为中国—东盟共同体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奠定基础。


1、在坚持“主权属我”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中国处理南海争端的长期方针。然而因争议各方进行“共同开发”的政治意愿缺乏、现实需要不强、南海争端本身涉及岛礁主权争议、域外大国干扰、“搁置争议”本身的模糊性导致“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在南海争端中长期没有得到成功实践。


在打造中国—战略命运共同体背景下,“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仍然是维持南海争端稳定的方针。目前,南海局势趋稳为共同开发的推行营造了较为和谐的政治氛围。因此,中国应该发挥主导作用,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首先,厘清“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内涵和外延。要坚持南海岛、礁、沙、滩“主权属我”的基础上,明确“搁置争议”的内涵是搁置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相关国家间的海域划界争议。同时要付诸行动显示我国维护南海岛礁及其领海主权的决心和勇气,继续加强在南海的“行政存在、法律存在、执法存在、经济存在和舆论存在”,真正体现“主权属我”。其次,在推进“共同开发”时,要重视以下这些问题:第一,在共同开发难以推进时,我国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南海海域油气资源的积极勘探和开发力度。先进的钻井平台到南海海域进行勘探和开采应该成为常态并能够进退自如,给越南、菲律宾造成持续的战略压力。第二,厘清具体的争议是什么。第三,在推进南海共同开发中,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第四,处理好第三方先存权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尽快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菲律宾共和国政府关于油气开发合作的谅解备忘录》,推进与菲律宾在争议海域油气资源共同勘探和开发协议的达成;同时加快中越两国在北部湾湾口外海域共同开发和海域划界工作的推进,为南沙争议海域的共同开发增强信心。此外,中国已经允许菲律宾渔民回到黄岩岛海域捕鱼,中菲两国可以考虑将黄岩岛海域打造成为渔业资源共同开发的典范。


2、落实“双轨思路”,继续倚重东盟在维持南海和平与稳定方面的作用

20148月,中国外长在东盟系列外长会议上首次明确提出用“双轨思路”处理南海争端。“双轨思路”的明确提出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澄清中国的南海政策,也有利于南海局势的和平与稳定。在中国周边外交布局背景下,更好地贯彻落实“双轨思路”是必然之举。201497日,王毅外长在悉尼出席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时再次肯定了东盟在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时作出的努力。20141113日,中国领导人出席在缅甸举办的东亚峰会时,再次重申了“双轨思路”处理南海争端的重要性。此后,中国一直贯彻“双轨思路”,在与东盟相关争议方就具体争议展开谈判的同时,积极与东盟就如何维护南海局势稳定进行沟通,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南海行为准则单一磋商文本草案已经达成。


总之,2016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中国和菲律宾关系的改善,南海局势已经逐步回到了正轨。实践证明,将南海问题的具体争议限制在相关争议方之间、将共同维护南海局势的稳定限制在中国的东盟小多边框架内是行之有效的。“双轨思路”的落实不仅能够缓和中国和相关争议方的矛盾,也能最大限度地缓解东盟对南海争端引发地区局势进展的担忧,同时还能让东盟国家意识到域外大国的介入只能让南海局势变得更加复杂。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仍然是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这也正是“亲诚惠容”周边外交新理念的根本所在。2009年以来中国在南海的维权行为主要目的还是要以“实力求和平”,让东盟相关国家看到中国维权的决心。针对南海争端的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东盟介入力度不断加大的态势,中国要继续大力推进“双轨思路”,力争在“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方面早日达成协议,变危为机,推动与东盟在南海的合作,与东盟一起分担南海安全的维护。让国际社会看到并相信,中国和东盟有能力、有智慧管控南海争端,希望域外国家尊重中国的东盟共同认可的地区规则和地区秩序,为南海的和平与稳定贡献“正能量”。当然,在推进“双轨思路”过程中,尤其是在“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过程中,中国要警惕东盟的“越界”倾向,防止东盟在具体的双边争议过程中“选边站”。


3、在东南亚打造战略支点国家打造战略支点国家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将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点工作。作为中国的战略支点国家,要在中国的东南亚战略利益中要能够发挥关键作用,即能够在中国构建“和谐周边”、推进中国—东盟东盟命运共同体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起到关键作用。具体到南海争端上,中国的战略目标仍然是维持和平与稳定。因此该战略支点国家要能够在维持南海争端局势和平与稳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柬埔寨、老挝等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打造战略支点国家的主要选择。因东盟特殊的运行机制,每一个成员国都能担任东盟轮值国,柬埔寨和老挝也能利用东盟轮值国的身份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南海问题上,柬埔寨和老挝始终支持中国倡议的“争议方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的方式,在关键时刻,如2012年的东盟外长会议上,柬埔寨作为东盟轮值国拒绝在东盟外长会议联合声明中提及中越、中菲南海具体争议。总之,在南海争端局势的和平稳定、解构南海争端东盟化方面,柬埔寨和老挝能够发挥重要的支柱作用。因此要加大对柬埔寨和老挝的战略投入,将其打造为中国在东南亚的战略支点国家。(注释略;责编:刘务)


文章来源:《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8年06期

整理:国关国政外交学人微信公众平台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