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女行长的经银之策

时间: 2011-03-15 16:36:58 来源: 《当代金融家》  网友评论 0
  • 保持女性的那种坚韧,保持女性对很多信息的那种敏感,保持女性金融家的那种果敢,作为北京银行行长的严晓燕,总是带领全行一次次捕捉到了市场最新机遇。”  严晓燕对记者说,北京银行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15年来,我们的改革之措,我们的转型之旅,归根结底就是力图探索一条中小银行的稳健发展之路。

  The Money Managing Strategy of Female President Interview Bank of Beijing President Yan Xiaoyan

  文 /本刊记者 何 谐

  为庆祝“三八”妇女节,展现金融女性的精神面貌,本刊采访了中国银行业的知名女性—北京银行行长严晓燕。北京银行成立15年来,从背负重债的小银行发展成为规模可观的中国旗舰式的城商行,从当年的北京小胡同走向了国际金融大舞台。银行的每一步发展,都凝结着决策层、管理层和广大员工的智慧与心血。那么,作为行长的严晓燕,她在经营管理银行中的思维、策略和操作风格上有哪些独到之处呢?北京银行的差异化之路有哪些神来之笔呢?顺着本刊的采访,您会获得答案。

  保持女性的那种坚韧,保持女性对很多信息的那种敏感,保持女性金融家的那种果敢,作为北京银行行长的严晓燕,总是带领全行一次次捕捉到了市场最新机遇。因而,北京银行在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在支持消费金融方面,在支持北京数以万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方面都保持了很大的先发优势,累累的收获使得北京银行一天天在变。

  2010:北京银行之自豪

  2010年已经过去,每个人脑海中都会保存着一些美好的记忆。严晓燕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对北京银行来说,2010年有太多的珍藏意义。这一年是北京银行“三五”、“四五”规划的转承之年,也是北京银行规模壮大、品牌提升的关键之年。北京银行决策层制定并全行坚守的“抢机遇、防风险、促管理、创业绩”12字工作方针,执行层面的开拓和创新,使得全行各项任务都圆满完成,为“三五”规划目标画上了完美句号,也向本行成立十五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简言之,2010年北京银行有“四个新”:第一,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严晓燕告诉记者,北京银行的特点是在把握政策变化上比较敏锐,在抢抓市场机遇上比较果断,这种风格使得经营业绩有了跨越式增长,全年资产总额成功突破7000亿元大关,规模增长创历史新高,综合实力在快速提升。比如,北京银行牵头完成了国内最大单银团并购贷款。2010年7月,对于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35亿元并购银团贷款项目,北京银行担任银团贷款牵头行和代理行,承贷13亿元;还有两家国有大行各承贷11亿元。该项目是并购政策开闸以来国内最大一笔银团并购贷款业务,也是北京银行首次成功牵头筹组两家大型国有银行的银团贷款项目。从能领衔完成这么重大的项目就可看出北京银行正在提升的综合实力。

  第二,经营转型迈出新步伐。北京银行的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和中小企业业务,这些衡量银行转型成果的重要指标,都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严晓燕告诉记者,尤其是,个人贷款业务增量超过前三年增量之和;中间业务收入持续增长,在北京地区的中小企业贷款市场份额继续保持领先,特色业务也更“特”了。

  第三,发展战略取得新突破。据严晓燕介绍,北京银行的战略布局,在2010年又落下了很多新的棋子,有些在发展战略上是具有突破意义的。比如,北京银行成立了国内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费金融公司,成功参股中荷人寿保险公司,成为国内首家获批入股保险公司的中小银行。跨区域经营步伐明显加快,南京分行、济南分行、南昌分行相继开业。在北京地区设立中关村分行,成为首家专门针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特色分行。海外触角进一步延伸,在荷兰阿姆斯特丹设立了第二家代表处,成为第一家走进欧洲的中小银行。

  第四,业务创新实现新飞跃。北京银行在创新上取得的成果之多之显著,可谓枚不胜举。严晓燕只介绍了他们的“第一”、“最大”、“首家”,就让人眼花缭乱了。她说,2010年,北京银行先后成功发行国内第一单文化创意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北京市第一单“三农”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北京市第一单制造业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成功发放国内单笔最大的人民币并购银团贷款,成功获得首批上交所债券交易试点资格,代理发行首只阳光私募基金,成为国内首家涉足私募基金的城商行……

  女性思考问题总是比较缜密和细致的。在谈到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时,严晓燕不愿意落下每一个重要因素。她说,北京银行一系列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首都经济持续发展的大好形势,得益于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充分信任和坚强领导,得益于各级监管部门的科学监管,得益于广大客户的关心支持,得益于北京银行精诚团结、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员工队伍,这是北京银行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总结。

  战略转型:北京银行之独特“转法”

  “各个银行都在推进战略转型,北京银行的战略转型目前看是比较有特点的。那么,成立15年来,北京银行在经营转型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呢?”

  严晓燕对记者说,北京银行是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15年来,我们的改革之措,我们的转型之旅,归根结底就是力图探索一条中小银行的稳健发展之路。北京银行在转型中,牢牢抓住了三个关键环节:

  一是以鲜明定位奠定转型基础。时间倒回到15年前,北京银行成立之初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历史包袱沉重,当时的不良资产高达67亿元;发展基础薄弱并受到诸多限制。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在竞争中突围,是摆在北京银行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北京银行提出“服务首都、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鲜明定位,从其他银行不愿介入的行业、客户入手,聚精会神做好服务,一点一滴赢得客户信任。15年来,北京银行在没有政府注资、资产剥离的情况下,经过艰辛努力,完全依靠自身创造的税后利润,化解核销了高达67亿元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尤其是,为首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提供了近万亿元的信贷支持,与首都卫生、医疗、高校、交通等系统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塑造了服务中小、服务市民的优质品牌。

  二是以战略突破加快转型步伐。严晓燕说,北京银行的转型,最大的成功是对发展战略的正确决策。在当时,北京银行坚决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指示,相继实现“更名、引资、跨区域、上市”等战略突破。这期间,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把北京银行推上了更高的台阶。比如,在全国十大中心城市开设了近200家营业网点,投资入股廊坊银行,发起设立北京延庆村镇银行,全资设立中国第一家消费金融公司,合资成立中荷人寿保险公司等。目前,北京银行一级资本在全球大银行排名155位。

  三是以特色经营提升转型成效。为防止同质化竞争,北京银行向着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转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经营格局。严晓燕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北京银行重点塑造文化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三大特色”,形成了服务中小企业、服务民生保障、服务文化创意、服务节能减排和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五大亮点”。目前,北京银行各项经营指标在上市银行名列前茅,成为中小银行成功转型的典范。严晓燕通过举例说明他们如何服务新农村建设。2009年,在北京平谷“四位一体”300万只蛋鸡现代化养殖项目奠基仪式上,北京银行与北京谷大农业投资公司签订额度为3.7亿元的授信协议。该项目首创了“政府、银行、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四位一体的新农村产业建设组织的崭新模式。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世界技术领先的现代化蛋鸡养殖场,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使1000多个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中小企业:北京银行之“小巨人”

  北京是国家的科技中心,以中关村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急需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在这方面,北京银行是如何“挺身而出”的呢?

  严晓燕告诉记者,北京银行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都清醒地意识到,服务中小企业,是我们中小银行的重要社会责任。因为,占全国企业总数99.8%的中小企业,对增加经济活力、扩大社会就业、推动经营创新、催生新型产业具有重要作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因此,北京银行作为一家以“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市民”为宗旨的上市银行,我们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常言道,听其言,观其行。我们不妨“观”北京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之行”。据悉,早在2001年,北京银行就成立了国内首家由银行设立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并率先开辟中小企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随后,北京银行将中小企业上升到“小巨人”的高度来提供金融服务。严晓燕介绍说,北京银行推出了精细打造的“小巨人”中小企业服务品牌,内含三大系列、50种产品,全面满足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一大批处于初创阶段中小企业在北京银行的扶助下,迅速成长为行业的“小巨人”。这一特色品牌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的热烈欢迎,也赢得了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北京银行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先进单位”。

  尽管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投入大、收益低、风险高,每做一笔业务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承担更高的成本和压力。但是,长于风险控制又善于经营的北京银行,在这项业务面前还是做出了令业界钦佩的业绩。目前,北京银行为首都7万家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占企业总数的四分之一,带动就业上百万人,累计对2万余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600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客户数占全部公司贷款客户的84%,我们就用这样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北京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理念。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当代金融家》 作者:何谐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