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海康2018年报出炉,老股民有话说!

时间: 2019-04-30 16:04:51 来源:   网友评论 0

  最近,海康威视2018年的年报新鲜出炉了,小编作为一个长期研究上市公司的老股民,想说一说这家安防行业龙头老大的故事。

  海康,在中国安防领域,绝对算一哥,几乎可以代表整个中国的视频监控领域,是一家位于杭州的上市公司。

  一、 高增长和高利润从何而来

  海康威视2018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9,809,885,519.3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18.86%;实现营业利润12,356,372,039.9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2%;实现利润总额12,489,078,074.4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0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35,992,570.4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46%。

  数据貌似还过得去,股民虽然不太满意,但也能将就。要知道,从净利润推算的利润率上看,海康的利润率是行业老二大华的2倍,高得让人咂舌,小编当然不敢怀疑年报的真实性,但还是十分好奇其中的套路。

  海康公布的年报,是按前端、后端、中心控制等产品分类进行营收统计的,这就非常模糊,小编采访了一些行业内的人士,从行业角度进行了估算:

  1,海外销售140亿左右,渠道类、贴牌类、项目类与硬盘类产品各占1/4,其中项目类产品利润较高,在30-40%之间;渠道类与贴牌类产品利润一般,在10-20%之间;硬盘类产品属于经销性质,利润很低,在3-5%之间。平均毛利20%左右,毛利大约是28亿元。目前无论是销量增速与毛利润均在下降,后劲明显缺乏。

  2,国内硬盘类产品销售大约70亿,平均毛利率3%,毛利2.1亿元。此类产品纯属经销,以销售美国西部数据与希捷为主,占比一半一半,绝大多数产品由伟仕集团供货。所以,业界有种说法,海康就是一家专卖硬盘的经销公司,并且销量逐年稳步上升,是其每年财务报表业绩增长的最主要贡献者,所以也号称是安防行业的神州数码,当然因为种种原因,市盈率超过神州数码无数倍,这一点,神码不得不服吧。

  3,国内拼接大屏及其他周边产品估计有80亿,绝大多数非自己生产的产品,均有专业工厂代工生产,产品主要包括液晶显示屏、高清解码器、液晶单元支架、视频传输线缆以及控制台、电视墙等外围产品。海康凭借企业规模压榨上游代工厂,再低价进低价出,过程中灭掉无数安防行业的中小品牌,自身平均毛利率在5-20%之间,毛利10亿元。

  4,国内视频监控的渠道类产品,包括渠道摄像机、渠道DVR/NVR以及其他辅助类产品,均为自主生产,生产基地位于浙江桐庐,占地面积680亩。该类产品的存在是缘于当年想灭掉大华,经过连续多少年多少轮的血雨腥风般的价格战后,基本处于微利状态,今年虽有价格上调,但利润还是很低,平均毛利率在8-20%之间,年销售额估计在60亿左右,毛利估算能有9亿。

  这类产品以渠道经销为主,目前,3000多家的经销商,遍布全国,直达县城。这些经销商基本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做又不挣钱,不做也没出路,在压榨中活着,在憋屈中活着。所以,经销商中间流传着“生不入富士康,死不入海康”的说法。

  5,国内视频监控的项目类商品,按100亿估算,其中公检法与军队系统60亿,毛利在40-50%之间,毛利27亿;其他交通、智能楼宇、金融、能源、文教卫、电讯等六大行业,年销售额在40亿,平均毛利在30%,毛利12亿。这类产品结合海康的行业解决方案,加上基本都是政府投资项目,海康得益于中电科是大股东的身份背景,再加上各种类型的行业枪手的协助,能够做出一定的利润,但绝不会是高利润,其实40%左右的毛利在行业内已经很高了。这种高利润也引得华为、华三等企业眼红,纷纷想进入。这类项目型产品的销售,说白了,都是关系型销售。有关系就做,没关系就被抢。

  6.另外,海康还有一部分工程施工业务,主要是为了项目型产品的售后服务的,大约也有22亿销售额,按照工程行业毛利15%计算,毛利3.3亿元。

  7.智能家居和创新业务板块,这部分业务尚未形成气候,毛估26亿销售额,毛利率40%,10.4亿元。

  我们做一个简单的算术题

\

  以上合计498亿的销售额,按照实际的行业情况,毛利怎么算也就只有102亿元,注意了,这是毛利润,没有减掉各类费用。

  现在问题来了,海康威视2018年报显示的净利润是113亿元,比毛利还要高。

  难道海康3万名员工是雷锋吗,既不用发工资,也不需要福利,还不需要电灯费电话费吗?哪怕员工是活雷锋,客户是倒贴的。基本靠谱的毛利与年报显示的净利润之间的倒挂是11亿元,是亿元,不是万元,并且一个是毛利润,另一个是净利润。这个数据,真是让无数英雄尽折腰啊。

  根据海康威视年报数据显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相加为68亿,简单计算得到相对靠谱的净利润是34亿,这个数据是报表显示净利润的30%,数据相差之大,触目惊心。

  而且,上述费用中间还没有计算高达44.8亿元的研发费用,把研发费用算上,净利润就成负数了。

  海康威视所从事的行业已经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几乎每一个项目都有以浙江大华、宇视为代表的企业参与竞争,在刺刀见红的拼杀中,海康年报居然还能保持如此夸张高额的利润,小编绞尽脑汁想出了三种可能:

  1. 算错了

  2. 随便写的

  3. 上帝给的

  元芳,你怎么看?

  那海康为什么要这么做?也有三种可能:

  1. 为了让股民高兴,

  2. 疯了,

  3. 做给上帝看,

  元芳,你又怎么看?

  二、 高额应收款去了哪里

  还有一点,小编也百思不得其解,根据财务报表显示,海康威视2018年底的应收款166亿,年资金周转率很低,基本处于同类上市公司资金利用率的倒数位置。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应收款?里面多少已是收不回来的坏账?多少已是实际坏账?不知道海康的财务总监说不说得清楚。

  小编通过身边几个行业内的资深人士做了调研,产生了一个关于这笔应收款去向的“哥德巴赫”的猜想:按2018年发生了不少起经销商与工程商跑路的情况测算,已明确是坏账的大概在10-15亿之间,潜在坏账在25-30亿之间,“巧合”的是,这些坏账往往会在直接销售人员与销售管理人员离职或调岗时逐渐暴露出来。为啥销售人员一离职,工程商就跑路,不敢细想,再往深了挖,在这么多离奇的应收款里,估计更多的内幕会颠覆大家的三观。

  三、 为什么股东成为套现王

  近四年里海康高管大笔减持的消息时有传出,扰动人心,这点海康自己也是承认的。

  这位曾经的“深股一哥”,在去年下半年刚刚经历了一波自15年之后最为剧烈的调整,股价也创下了近一年新低,可偏就在海康被外界质疑能否保持高速发展,在股价上是否已经构筑大顶的时,重要股东龚虹佳已经数次减持套现。

  据统计,2017年,龚虹嘉因自身资金需求,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07亿股,套现金额为31亿,这笔金额位居2017年A股减持套现榜的第三位。

  事实上,海康的股东连续减持已经让其拥有了“套现王”的称号,自海康威视上市到2017年底,龚虹嘉、陈春梅夫妇累计从该公司套现总额已经超过100亿元。

  而进入2018年之后,龚虹嘉减持依然不断。根据Choice数据,仅1月份,龚虹嘉就借助大宗交易减持1.3亿股,累计减金额达到约140亿元。而截止二季度末,龚虹嘉累计持有海康威视总股本仍然有12.55亿股。

  无独有偶,进入2018年之后,海康威视最主要的两方机构投资者,也开始加快减持海康威视。截至2018年一季报,中信证券、瑞士联合银行分别减持1812万股、640万股海康威视股票,合计占海康威视总股本0.27%;而进入二季度,两方机构投资者加快了对海康威视的减持,其分别减持4867.7万股、2962.22万股,合计减持约合海康威视总股本0.84%。

  海康在短短半年内遭到主要机构投资者减持超总股本1%,到底是对企业经营信心的缺失,还是本来就想在资本市场上割一把就跑?

  主要的股东频繁套现且数目如此之巨,到底是公司内部经营状况出现了什么问题,还是根本就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毫无兴趣?

  四、 到底是技术公司还是组装公司?是大数据公司还是经销公司?

  海康号称科技公司,但很多产品都不是自己做的,尤其是渠道类产品,基本就是简单的设备组装,芯片用的是华为海思的,镜头用的是舜宇或者联合光电的,结构件与外壳用的浙江一带的配套厂家。尤其是海康的命脉——芯片,一直掐在海思手里,虽然有Mstar、国科微、升迈等产品可以代替,但是这种事情就像是深水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发。

  说白了,无论海康如何包装,如何硬给自己贴上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标签,这都是表面文章,业绩已证明,海康归根到底就是一家硬件设备的简单组装厂,在曾经的全球安防之都深圳,随便一家螺丝刀工厂,或者10个人以下规模的小作坊,都能做出与海康威视基本一模一样的产品。

  近几年,海康虽然也在加大研发的投入,但积重难返,研发团队整体技术能力难与真正的高科技公司抗衡,即便是海康技术最好的部门,新员工中也几乎没有一个ACM金银牌的,基本都是985偏弱、211稍强的水平,老员工就更弱,杭电计量、浙工大一大堆。加上互联网通信巨头的高薪挖人,原有的核心技术团队损失惨重。留不住研发人员,海康也束手无策,只能痛斥互联网通信巨头们“钱多任性,损人不利己”,把这些都归咎于“浮躁社会的悲哀”。

  引不进新人、留不住老人,吸引不了优秀的研发人员,恰恰说明海康骨子里并不是真正的科技公司,长期以来,海康习惯了靠政府扶持获得快速发展的机会,大部分精力放在项目的商务运作上,技术公司的光环就好比是皇帝的新装,自欺欺人的包装而已。

  作为海康的战略方向重点打造的AI Cloud,其实就是在模仿阿里、华为、Google做智能云,但整个平台无论稳定性还是运行速度都无法与上述几家公司较量,而算法层的增量学习、迁移学习技术也基本看不出优势。新的业务,民用萤石虽然做得不错,但是体量小,机器人和微影,刚处于市场爆发前的第一个春天,尚不是刚需,存储目前主要还是自用为主。

  照此发展下去,若无新的有技术含金量的业务板块支撑,海康前景堪忧。

  至于大数据的梦想,那就更遥不可及了。从基因上分析,海康“硬件设备提供商”的烙印极深,很多海康的业务代表向客户介绍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海康的优势在于将硬件做到了性价比的极致,而在软件端,并没有任何优势可言,要实现从硬件供应商到大数据公司的转型,对海康而言无异于脱胎换骨,单从目前海康的实际业务推进力度来看,并没有展示出这种脱胎换骨的决心。

  五、 华为与阿里进来了,海康怎么办?

  海康威视,总是被人们与贵州茅台、腾讯控股、格力电器等沪深大白马一起提及,然而这两年,华为和阿里,通信帝国和互联网帝国,两个万亿级行业的王者,正对基于视频监控和互联网、物联网的智慧城市虎视眈眈。如果说海康之前在南方卡萨布兰卡的艳阳里享受着盛夏,那么当他刚踏上亚平宁半岛进军罗马的时候,一定会感受到来自两个巨头吹来的凉凉秋风。

  安防行业市场壁垒小,产品同质化严重,面对外来者华为和阿里的冲击,竞争将明显加剧。要知道,华为和阿里进入安防行业,他们的目的不是靠监控视频的硬件挣钱,是靠大数据和云计算挣钱,他们将会把监控视频的硬件定价拉低,通过服务去衍生收益。

  在国内,海康威视的市场份额增长已经遇到天花板,且品牌溢价能力不强,一旦遇到华为阿里后期的白热化竞争,经营利润势必会被大幅降低,而且,市场份额面临侵蚀,这就是双杀了。

  华为在去年高调宣布要冲进安防国内前三的位置,一口气推出百款摄像机产品,并与各地公安签署了一系列科技警务合作协议,明显会对公安项目市场产生重大的影响,据知情人员透露,华为安防挤进前三的可能性非常大,撬动安防格局或许指日可待。

  面对华为大举进攻安防市场,海康云淡风清的表示,“每家公司都在找机会、找市场;每个业务部门都有把自己做大的冲动,不做大在企业内部很大概率会被砍掉。所以再次加大力度做一做,对自身没有多大坏处,抱着试错的心态可以再赌一把。”

  话虽然说得云淡风轻,面对进击的巨人,海康是从容不起来的,不然也不会在行业内外反复强调,安防行业是一个“小”市场,而且是碎片化的小市场,市场容量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大。言意之下就是,这个市场挺小的,客户需求挺麻烦的,我们也是靠销售漫山遍野地跑市场才赚点辛苦钱,你们家大业大的就不要来争了。

  海康一直把服务碎片化市场作为自己的主要竞争力,把产品复杂性作为抵御华为进攻的护城河。殊不知,华为祭出的是生态平台、数据服务的必杀技,这边还在埋头修护城河呢,对方已经从空中突破防线了。

  而面对真正的大数据科技公司阿里,海康应战拿出的是另一件看家法宝——AI Cloud。

  这一次,海康虽然也意识到打造生态链的重要性远高于在硬件上的发展,但知易行难,从实际推行的效果看并不理想,海康曾在2018AI Cloud生态国际峰会上宣布启动AI Cloud生态,但据相关公开资料展示,其合作伙伴并未超过百家,离大数据运营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海康号称自己已经是一家大数据公司了,毕竟视频数据是占用硬盘最大的数据。但获得数据和运营数据是两个概念,相信海康也是深知其中道理的。

  六、 三个猜想

  2018年,海康年报毛利润是223亿元,根据行业实际情况估算出来的毛利只有102亿元,中间差额之大,不是一般般,这个事情与广大股民密切相关。

  2018年,海康近500亿的销售收入,竟然有166亿的应收款。暂不说这样的市场策略是否健康可持续,这笔巨额应收款也不能这样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广大小散是需要了解运营细节的。

  股市中关于重要核心股东成为套现王,说辞很多,虽能听到海康的官宣若干,但嘴上说不是,身体却很诚实的操作实在让人侧目。

  我们能理解上市公司的数据困境,毕竟数据上来了往往下不去,于是形成了堰塞湖。

  我们也能理解概念炒作的重要性,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信融合,纷纷登台亮相,但离真正的技术公司到底有多远,值得反思,因为基因往往只有一种,杂草丛生之处,樱花只会凋谢。

  根据小编多年来对海康股票的研究和对股民需求的分析,我们来做个大胆的猜想:

  1. 2019年,海康威视的销售额607.2亿元,净利润135.6亿。为什么能得出这个数据,因为小编与海康一样,也想转型做大数据运营。这个数据是根据股民的需要得出的。

  2. 海康在本年度会大力加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物联网方面的宣传,以摆脱经销公司与组装厂的形象。到底有没有,广大韭菜们,可认真关注。

  3. 证监会有1-10%的可能性,组成调查组,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大跳。当然,小编也希望上面的这些猜想、估算都是瞎操心。

  小编最后再做个大胆的预测,海康的真实市值,应该在神州数码市值(100亿)的基础上翻2倍。翻一倍是因为海康还有制造业,虽然是组装厂。再翻一倍是海康近年来确实在新技术上加大投入,虽然困难重重,难以突破以华为、阿里、商汤等公司的重围,但也是加分项。综合所上,海康的合理市值应该是400亿人民币。

  如果小编预测成真,不知道海康能不能在西湖边摆上100桌,请广大小散们吃上三天的流水席,当然,作为常年关注海康的老股民,我还是希望上述这些都仅仅是猜想,随着视觉中国、权健等曾经的行业白马纷纷失足,我们多么希望海康的业绩数据是真实可信的,也希望海康能在夹缝中突破瓶颈、绝处逢生。

  真心希望海康的未来风和日丽,风清气爽。

本文为企业推广,本网站不做任何建议,仅提供参考,作为信息展示!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