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有融网观点:从通融易贷CEO自爆看P2P发展困境

时间: 2015-08-06 10:48:00 来源:   网友评论 0
  • 自广州通融易贷爆出提现困难后,近日通融易贷法人代表、首席运营官赖金茂主动联系媒体,详述了通融易贷从开业到溃败的三年经历。作为在P2P平台出现问题后,首个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平台负责人,其反映的通融易贷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具有行业共性,无论对业内同行还是投资人而言,都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不定时炸弹:资金池+拆标

如果要追溯通融易贷提现困局的根源,资金池和拆标难辞其咎。资金池、拆标以及真假标一直是行业平台运营中的敏感地带。

平台一旦涉及资金池和拆标,就无疑是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针对此类安全隐患,监管层多次强调,要求平台不得搞资金池。为何还有如此之多的平台明知故犯、顶风作案呢?对此,赖宗琰表示,做P2P要想不做资金池,几乎不太可能,这是行业问题。一方面,如果在初期,某个项目出现问题,就向投资人宣布,不承担刚兑,也许在刚上线,通融易贷就没法做下去了。另一方面,2014年之前,投资人基本上不投3个月以上期限的项目,而融资方一般都是6-12月的项目,平台不得不通过拆标的方式进行。因此,在他看来,资金池、拆标没法不存在。

乍听之下,赖宗琰所言似乎不无道理,但仔细一回味,就不难发现问题所在。靠资金池来解决刚性兑付,维系平台运作的逻辑无疑是饮鸩止渴。如果不存在资金池等问题,也许,通融易贷出现逾期后,只是部分项目出现提现困难,而不至于导致整个平台因流动性危机而沦陷溃败。

恶性循环:业务之殇+自担保+风控不过关

赖宗琰提到,通融易贷主要涉及两类业务,一类是纯线上无抵押业务,另一类是线下小额无抵押贷款业务。这两类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先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平台因此陷入困局,风险开始凸显出来。

一直以来,纯线上无抵押业务被视为P2P最纯粹的业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借款人和投资人直接对接,平台担任信息中介。但由于该模式对大数据分析应用以及征信体系尤为依赖,而中国的征信体系尚待完善,信用违约成本较低,因此国内平台做纯线上信用贷款时往往非常艰难,面临诸多风险隐患。而线下小额无抵押贷款业务,虽然曾让通融易贷通过利息和财务顾问费等方式,从融资方收取到3.5分至4分(即年化42%-48%)的资金综合融合成本,但在银行收缩贷款的影响下,项目潜在风险也开始暴露出来。

赖宗琰坦白,线下业务开展陷入困局后,通融易贷设立了广东金成担保有限公司,负责提供线下项目担保。“自担保”曾促使平台业务快速发展,但很快在投资人不断涌入和资产质量问题频发的情况下,平台资产端和投资端的矛盾开始凸显。在扩大规模和考虑风险的博弈中,通融易贷由于风控的松懈、不良率上升,再次陷入泥潭一蹶不振。

由于无抵押贷款业务本身的局限性,加上通融易贷没有设立有效的风险转嫁渠道,风控不过关,致使平台抗风险能力极弱,在风险高聚下根本不堪一击。

监管过渡期,民营平台如何自处?

如今,P2P行业已经到了“拼得不是谁活得好,而是谁活得久”的时代了。随着网贷监管政策的进一步落地,一方面P2P行业的通病,包括资金池、自融、自担保等问题将进入监管的视线,新一波的倒闭潮或将到来。另一方面,国资系、银行系、上市系等有实力有背景的平台大规模进入行业,进一步挤压民营平台的生存空间,平台或将面临获客成本居高不下,优质资产获取难度加大的双面夹击。

赖宗琰认为,90%的民营平台将活不下去。对此,有融网认为不尽然,在当下这段或许比较艰难的监管过渡期,民营平台只要坚守原则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坚决杜绝资金池、自融、自担保等违规行为,同时从业务甄选,项目评估审核,信息尽调,资金、技术安全等维度全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依然可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此外,针对可能拖垮平台的资金流动性风险,民营平台只要守住风控底线、规范运营,同时提升用户体验增加投资人粘性,流动性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本文为企业推广,本网站不做任何建议,仅提供参考,作为信息展示!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