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直播平台不能成为未成年人的“陷阱”

时间: 2017-10-06 20:40:53 来源:   网友评论 0
  • 一个14岁男孩,开学读初三,暑假时和同学进了一个游戏玩家QQ群,QQ群里有人拉他们去“触手TV”直播平台,说是看高手怎么玩游戏。男孩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向女主播打赏16.6万元

来源:光明日报


光明网评论员:一个14岁男孩,开学读初三,暑假时和同学进了一个游戏玩家QQ群,QQ群里有人拉他们去“触手TV”直播平台,说是看高手怎么玩游戏。男孩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里向女主播打赏16.6万元。孩子父亲说,他们是四川南充人,十年前就到广东某服装厂打工,缝一条牛仔裤裤头赚几毛钱,夫妻俩一天能缝上千条,这16万元是夫妻俩十年的所有积蓄……


又见未成年人的“疯狂”打赏。早在今年3月,就有媒体统计发现,仅半年来,因为直播打赏而涉及的盗窃、诈骗、挪用公款案件或未成年人趁家长不注意打赏网络主播就已出现28次,涉及金额890余万。媒体调查发现,仅杭州市长热线12345近期接到的未成年打赏投诉,与此次涉事的“触手TV”直播平台相关的就有七八起,金额从数千元到数万元都有。


新闻背后的跟帖中,不少网友将“天价”打赏指向熊孩子太任性、家长管教不力。诚然,一个14岁孩子知道父母的支付密码,并且在两个月内将账户内的存款“挥霍”一空,父母却完全不知情,家庭教育当难辞其咎。可这样的案件一次次发生,仅仅是责怪家长的管教有问题,显然太过轻飘,也很难真正解决问题。在缺乏足够的预防和限制措施的背景下,网络直播已然对未成年人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陷阱”,这才是超出家庭教育层面,需要社会共同面对的大问题。


按照去年国家网信办发布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不管是主播还是围观直播的人,直播平台都要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对其进行实名认证。那么,问题就来了,14岁男孩成功注册为网络直播平台用户,到底是通过何种途径,是冒用父母的身份证,还是该直播平台压根就没有实施实名注册规定?即便退一步讲,若确系冒用,也暴露了实名制注册的漏洞。另外,女主播还曾把男孩的个人信息挂在首页,是否本就清楚其未成年人的身份?


目前,触手公司已经联系让女主播把发布的男孩个人信息删掉,在假期过后会和男孩家属联系商量事情的解决方案。考虑到14岁男孩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加上媒体的关注,以及以往类似事件的处理经验,这笔巨额打赏,应该能够被“追回”。可由屡屡出现的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来看,相关部门加强对直播平台打赏的监管,已经刻不容缓。此前有专家就呼吁,直播平台监管更有必要从内容审核延伸至打赏功能的完善,比如设置身份验证,通过人脸识别确认是否是未成年人,通过短信验证的方式提示所绑定银行卡持卡人,并设置打赏上限,阻截非正常打赏行为等等措施。可见,办法并非不是没有,关键是看是否正视了未成年人打赏这个漏洞。


另外,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高发所间接反映出的直播行业生态,也耐人寻味。打赏是直播平台与主播的主要收入来源,虽说多数未成年人都不具备足够的打赏能力,但未成年人由于缺乏自制力和理性,相对更容易沉湎、走极端,若无有效的门槛设置,背着父母进行天价打赏将会很常见,这对直播平台构成了不小的利益诱惑。只是,这种利用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费的盈利模式,注定难以持续,也背离了一个行业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但直播行业发展数年,依然未能建立对未成年人的“防火墙”,说明这个行业还是被赚快钱的浮躁心态所主导,仍未远离野蛮发展的原始阶段,更遑论健康的行业伦理。

在一个全面接轨互联网的社会,网络带给社会的巨大便利是显而易见的,但由于其虚拟性和复杂性,互联网也给未成年人制造了更多的迷障乃至陷阱,这亦是不容否认的事实。它前所未有的考验着全社会,从学校到家庭乃至各行各业在未成年人保护上的责任担当和智慧。如何让孩子与互联网安全共处,这是互联网时代必须深思和应对的社会问题,而网络直播中的未成年人天价打赏,不过只是其中的一个警示。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