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P2P引入区块链技术,先解决这四大难

时间: 2016-12-05 14:10:57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 0
  • 相比国内传统银行保险机构的态度谨慎,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区块链金融方面布局动作频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植


相比国内传统银行保险机构的态度谨慎,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区块链金融方面布局动作频频。


记者多方了解到,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还将区块链技术引入P2P与供应链金融业务,帮助借贷双方更全面及时地了解彼此还款状况,构建更好的信用评级体系。


区块链金融的中国征途


所谓互助保障,本质是会员之间的一种经济互助,风险互抵行为,属于以互助为纽带的社群经济行为。具体而言,会员均自愿加入和自由退出,健康时用几元零钱去帮助有需要的会员,当自己患病时也能获得他人的回馈帮助。


在乔克看来,在引入区块链技术前,互助保障在实际操作环节面临不少的信用缺失问题,通常,参与者患病时,需要向所有会员自证自己加入互助保障计划的时间,是否符合互助门槛。但这些信息通常只有他自己与平台了解,还可能被篡改,无法取得其他参与者的信任。但在引入区块链技术后,当参与者患病时,所有会员通过公示或查询等渠道,了解他加入互助保障计划的时间,由于这个数据在区块链平台无法被篡改,信息真实性问题便得到有效的解决。


事实上,区块链在信用透明公开与不可篡改方面的优势,也被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运用在P2P与供应链金融领域。


在一家P2P机构业务主管看来,当前欺诈风险在P2P业务坏账的占比高达60%-70%,主要原因是各个平台的欺诈客户名单难以实现共享,以及平台自身也无法收集足够全面的借款人以往借贷的信息;但在区块链模式下,平台就可以通过平台之间的信息及时分享,以及观察朋友在区块链平台对他的评价与以往资金往来记录,从而判断他是否存在欺诈风险。


在多位P2P机构人士看来,互联网金融机构率先布局区块链技术看似颇具前瞻性,实则也面临被革命的遭遇,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同样会对互联网金融机构构成巨大冲击。


以互助保障计划为例,互助保障计划不是保险产品,没有复杂的费率精算模型并通过保费收入覆盖理赔额度,而是通过在地域、年龄等维度对参与社群进行细分,自然形成相应合适的费率,以此吸引更多参与者加入,最终均摊账户扣费同时实现最高互助保障额度。其中,发起互助保障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所承担的服务职责与风险定价功能被不断弱化,最终用户可以在区块链平台自行发起互助保障计划,不再依赖中间机构的风险定价与服务。


类似冲击,同样出现在P2P与供应链金融领域,即借贷双方可以通过区块链平台的以往资金交易与借款人信用数据,自行敲定借贷利率,不再需要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由此进一步降低信贷成本。


“不过,这种去中心化模式看似前景广泛,但实际操作有着很多问题,比如2007年美国P2P行业诞生初期,不少美国P2P机构曾尝试允许借贷双方根据借款人提供的以往信贷记录自行协商借款利率,结果是不少借款人开出很高的借款利率却迟迟不还款,存在较多欺诈问题。”一家国内P2P机构创始人表示,欧美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表明,即便区块链很大程度改进了借款人信息真实性与透明度,但第三方机构的风险定价与风险控制措施依然不可或缺。


区块链金融的“瓶颈”


在不少金融业内人士看来,国内个别互联网金融机构积极引入区块链技术,但这不代表这项技术会在国内互联网金融领域迅速普及。


究其原因,区块链金融技术在P2P领域还存在诸多操作难点。


首先,区块链技术普遍还处于实验阶段,技术完善性和市场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察,令越来越多互联网金融机构效仿传统银行保险机构,对各个新兴的区块链金融业务持有观望态度。


其次,区块链属于分布式的数据记录,令其似乎不具备规模经济效应,尤其是区块链技术处理大规模运算与实时性数据更新的操作效率较低,未必能满足P2P或供应链金融业务规模扩张与交易数据时时更新的需求。


第三,尽管区块链技术具备信息不可篡改性,但随着技术发展,不排除有些黑客找到盗取或篡改用户区块链数据的方式,势必引发金融服务领域道德风险隐患。


更重要的是,鉴于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全新的技术,用户对区块链的理解与认可程度还需要一段时间培养,这导致区块链技术面临较高的市场推广成本投入,令不少互联网金融机构心有顾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当前国内个别互联网金融机构引入区块链技术的初衷,更多是解决当前业务服务流程的痛点,进而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或增强交易信任度,并没有将区块链技术视为颠覆传统金融业务的利器。


“尤其是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的情况下,不少机构还担心相关部门可能会将区块链金融作为政策套利的新工具。”上述国内P2P机构创始人表示,比如不少金融机构借助区块链的信用不可篡改性特点,将它包装成平台征信风控体系完善的信用背书,由此又会带来新的运营风险。


爱钱进首席技术官、前Lending Club首席构架师方亮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处于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过渡时期,无论是监管环境、还是市场竞争现状,都暂时无法为区块链技术的普及提供相应的土壤。区块链技术除了需要向市场证明其技术成熟程度和应用稳定性,还应该在法律合规操作层面展现自身的可靠性。


在多位金融业内人士看来,在区块链金融相应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前,互联网金融机构不妨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全新的场景金融服务价值链,进一步完善客户金融服务体验以寻找蓝海市场。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