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天津破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着力解决融资难创新难办事难——帮民营企业就是帮“自己人”

时间: 2018-11-27 14:04:0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网友评论 0
  • 初冬时节,天气渐冷。可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一栋不起眼的四层大厦内,却持续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潮。“我们目前正在研发15款新型疫苗,其中3款为全球首创、3款为中国首创,企业还申请了多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已有7项获得授权。”

初冬时节,天气渐冷。可位于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区一栋不起眼的四层大厦内,却持续涌动着创新创业的热潮。“我们目前正在研发15款新型疫苗,其中3款为全球首创、3款为中国首创,企业还申请了多项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已有7项获得授权。”

  这里是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的研发中心,五位“海归”带领团队不断攀登着疫苗领域创新的高峰。公司创始人之一、董事长宇学峰满怀信心地说:“我们要立足本土,打造世界级疫苗研发和生产企业!”

  位于研发中心旁边的三栋建筑,是康希诺的新型疫苗产业化基地,一期3.7万平方米已经建成,正式投产后,原液生产规模可达7000万至8000万剂。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从最初只有几个人的创业团队,发展到如今300余人的创新型疫苗研发及生产企业,康希诺用了不到10年。这期间,天津市各级各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企业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了市级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承担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年10月,随着联合研发的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获批,康希诺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该疫苗生产批号的企业。

  “有地方政府的引导、鼓劲,我们对研发创新充满信心,下一步将继续扩大规模,未来有望成为国内工业转化价值最大的人用疫苗生产基地。”宇学峰说。

  康希诺并非特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40年来,一批民营企业在渤海湾畔的天津扬帆起航,助力天津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贡献了42%以上的税收、46%以上的GDP,提供了超过60%的新增就业,成为天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天津也面临转型升级、滚石上山的严峻挑战。2017年,天津经济增速降到多年最低。与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相比,民营经济总体规模偏小、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活力不足、质量效益不高仍制约天津高质量发展。

  帮民营企业就是帮“自己人”!从推进民营经济发展“25条意见”到营造创业良好环境的“津八条”;从“双万双服”甘当“店小二”到“企业足不出户,问题线上解决”,再到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改革,天津坚定思想,主动作为,不断深耕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土壤,帮助企业闯市场冰山、跨融资高山、跃转型火山,助力一颗颗“创业种子”生根、发芽,进入市场经历风雨,逐渐长成“参天大树”,一个个行业龙头实现转型涅槃,一批批企业家觅得心灵港湾。

  春风化雨润无声,跃马扬鞭正当时。民营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之后,天津更是不遗余力搭台子、想法子、给路子,努力让津沽大地成为企业家创业“高地”、成长“湿地”、心灵“港湾”,推动天津民营经济茁壮成长、蓄势腾飞。


融资怎么顺?

从“种子到大树”精心浇灌,提升企业经济实力


  “看,超过90亿了!”天津忆云共享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内,随着大屏幕上的营业额数字越来越高,公司创始人兼CEO杨晖笑得越来越灿烂。

  2013年,这位“85后”创业,瞄准了“共享经济”的快车。然而,资金从哪里来?借,亲戚朋友的钱不多;贷,没有足够的抵押。杨晖一筹莫展。

  “万事开头难,当时的情况是又要买设备,又要招人,项目要按时上线,每天都在花钱,却没有任何进项,如果解决不了资金,我们的创业计划随时可能夭折。”想起当时的艰难,杨晖至今仍心有余悸。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杨晖向政府相关部门求助,没想到获得“天使轮”700多万元投资。

  “这就是雪中送炭!”杨晖感激地说。

  如今,杨晖创立的企业为1700多家共享经济平台、全国近1900万名自由职业者提供服务,成为“共享经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隐形冠军”。

  “今年,企业继续扩大规模,业务增速特别快,现在一个月要十几亿的流水。我们想通过贷款解决流动资金问题,可企业又是个轻资产模式,能抵押的资产不多。”杨晖再次遇到了资金难题。

  天津市金融部门伸出援手,主动介绍银行与忆云公司接触,探讨适合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模式。

  “如今,我们2500万元的贷款又有了着落。”杨晖长舒一口气。

  天津市金融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天津不断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截至2018年9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9.37%,高于各项贷款同比增速2.42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定向调控、精准滴灌功能,不断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截至11月9日,天津市支小再贷款余额31855万元,较上月增加30760万元。

  政府补贴、银行贷款以外,许多民营企业在政府帮助下,借助海河产业基金等,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解决了资金难题。

  走进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个个诊室、病房、手术室沿走廊依次排列,病床上躺着候诊“病人”……

  “看起来像一家三甲医院,实际上我们是一家从事医学模拟教学的民营企业。在这个细分行业,我们有1000多项专利,可以说是‘小池子里的大鱼’。”公司副总经理任成不无激动地说,“我们在新三板挂牌上市,通过股权融资解决了资金难题。”

  目前,天津市相关部门还在进一步研究制定出台具体有效的措施帮助解决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减税降负为企业卸下更多“包袱”。天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以来,天津取消、免征或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31项,每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23.12亿元。

  天津市税务局总审计师张健说,今年以来,税务部门持续推进增值税减税和小微企业减免税政策落地,为小微企业减免税16.42亿元,鼓励投资创业、高新技术、自主创新发展减免税85.45亿元。

  在2018美国电子消费展上,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下平衡车和智能水下拍摄机器人大放异彩。公司董事长魏建仓说,天津市在税收、科技、场地、装修等方面的全方位帮扶,帮助“深之蓝”从天津走向世界。

  解决企业融资难,帮助企业降成本,既是给民营企业“输血”,也是为经济发展“造血”。天津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103.9万户,增长14.31%;民营企业达46.08万户,同比增长14.9%。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788.23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46.3%;实现税收1122.51亿元,占全市的42.56%。 

  扩大基数、培育主体、降低门槛、提供便利,“共享云”“天堰科技”“深之蓝”等企业,在津沽大地的丰厚滋养下“从种子长成大树”。


创新怎么强?

从“铺天盖地”到“顶天立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过去,天津民营经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而今,立足“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天津抓住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和新型业态蓬勃发展的有利时机,重点聚焦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专注研发“专精特新”产品,帮助民营企业从“铺天盖地”走向“顶天立地”,打造一批独享“杀手锏”产品的民营企业领军者。

  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借鸡生蛋”。

  天津汽车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常世平感慨,汽车模具设计需要大量算力,如果公司自行搭建基于高性能计算能力的模具研发平台,至少需要千万级的投入和高昂的软件、运维成本。现在,由政府搭台,公司每年只要花几十万元,就可借助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天河一号”的算力,大大降低了成本。“在政府帮助下,我们从200多人的小企业,逐步发展成为特斯拉等世界级车企配套的全球汽车模具厂商。”

  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副主任阎伟表示,在天津市的资金支持和项目对接下,“天河一号”已服务大量民营科技型企业,每年带来相关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

  选送“科技特派员”,解决研发转化难题。

  在天津市杨柳青火车站旧址附近,记者看到,载货火车轰鸣而过,铁路两侧的数据采集装置自动开启,给每一列经过的火车做了一个“全身CT”。

  “我们这项技术大幅提高了列车车体的检查效率和精准度,减少了相关联岗位的人力成本。”天津光电高斯通信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高崧说。

  突破这项技术的主力人员是天津商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韩建枫。2013年,他担任科技特派员,深度参与企业的科技研发、转化。“目前,我们参与研发的车站接发列车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在天津、上海等40多个车站投入使用或试点,未来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企业是技术研发的主体。然而,研发的时间长、投入大,不能仅靠企业。政府在加大基础研究同时,在企业和高校之间搭建桥梁,输送科技特派员,使得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研发与转化顺畅衔接。截至今年11月,天津共选派3089名科技人员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2725家企业。目前,向企业转化科技成果1502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767个,帮助716家企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引进培养人才3015人,协助企业申请专利2473件。

  设立重大创新项目资金,支持研发“杀手锏”产品。

  天津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至2020年,市财政每年从现有市级转型资金中安排3亿元,持续扶持中小企业创新转型。自2018年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智能制造转型资金。同时加快创新要素向民营企业聚集,对经认定的天津市科技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支持其实施重大创新项目,分别给予最高可达500万元和300万元的资金补助。

  天津市科学技术局党委书记、局长戴永康说,天津将培育“航母级”“巨轮级”科技型企业作为目标。截至目前,天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90%,累计认定、支持“杀手锏”和市级重点新产品超过1000项。

  从铺天盖地的传统制造,到如火如荼的智能升级;从零散自发的技术创新,到协同创新重点突破。天津民营企业在创新共享平台、科技特派员、重大项目资金等支持下,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升级,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逐渐走出一片新天地。


办事怎么快?

真“清”敢“亲”,提升企业发展活力


  天津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说起接政府官员电话的经历,至今难以忘怀:“他一开口说自己是政府部门的,问我有没有困难,需不需要帮助。我以为打错了,没想到真是我们政府部门的负责人。”

  天津市委主要领导同志说,要积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敢亲”“真清”,守住底线,主动服务。天津市各级政府部门摒弃在会议、文件、简报上打转的“老套路”,以问题为导向,直奔基层、直插一线,为企业排忧解难。

  2017年,天津先后出台推进民营经济发展“25条意见”和营造企业家创业发展良好环境的“津八条”。对此,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深有感触:“恒银创业10年,在政策资金、财政税收、企业上市等方面得到天津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津八条’让我们受益颇大。今天,公司已经成长为位居全国前列的金融自助设备厂商。”

  博迈科海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新回忆:“在参与一个海外项目时,我们遭遇到因费用变更导致3000多万美元销售额无法退税的难题。滨海新区干部得知后,立即成立帮扶小组,帮企业依法免征了增值税。”

  “去年,我们盖办公楼期间,员工遇到停车难题。帮扶干部很快帮助协调30个临时停车位。”飞旋科技公司负责人说,“事儿虽小,但能看出政府对民企的重视。”

  今年,天津以落实“津八条”为主线,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组织万名干部深入基层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各区从2.8万家服务企业中,筛选出重点包联企业3200多家,由市、区、街乡镇(功能区)三级领导进行包联服务。各级干部主动下沉一线,累计走访企业5000多户次,收集问题2400多个,解决问题2100多个。

  企业家杨晖对此有切身体会:“随着企业人员增加,办公场地明显不足。政府帮扶人员来企业调研得知后,协调了一栋新办公楼租给我们,并依规给予了租房补贴。”

  “企业足不出户、问题线上解决”。天津全面完成了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升级改造,实现了问题受理流程扁平化管理和实时监测跟踪,搭建起政企实时沟通交流的平台。此外,天津市开展承诺制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取消343个事项,下放94个事项;取消3842件申请材料、188个办理环节、106个证照;事项办理时限由法定平均21.4天压减至5.3天……

  “一制三化”,重点在“减”。“凡是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不符合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坚决下放,确保清单之外无事项。”天津市政府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办公室主任赵宏伟说。

  为持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天津将政务服务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深度融合,建成“网上办事大厅”。95个部门业务系统与全市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156个事项智能化无人审批,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针对部分企业引进人才不畅、机制不活、高端人才聚集效应不明显的问题,天津通过“海河英才”计划赋予企业自主确定落户人员的权利。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所急需的人才,只要企业家认可,政府“照单全收”,办理落户手续。

  “只要企业负责人签字,急需的员工就能解决天津户口。以前留不住的人才,现在可以留住了。”任成说,这一举措让他们实实在在体会到政府对民营企业的诚意。

  未来,天津还会继续通过取消、下放、合并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应用网络系统解决民营企业办事堵点,推行“马上办、就近办、网上办、一次办”,试行“无人审批”服务等方式解决民营企业“办事难”。

  放下身段,甘当服务发展的“店小二”;真“清”敢“亲”,把民营企业家当“自家人”。“天津真心实意为企业办实事、想办法、解难题,在全市营造真重视、真关心、真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企业看在眼里,得到实惠,心里更踏实了、干劲也更足了!”74岁的天津市津宝乐器有限公司创始人刘明说。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