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对外投资目的国 对外投资区域中心从北美转至欧亚

时间: 2018-12-07 16:23:00 来源: 中国经营网  网友评论 0
  • 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经济进入平稳复苏轨道,金融环境改善、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加快了主要经济体增长的步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的数据显示,2017年世界GDP增长率比2016年上升0.4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

  2018年12月3日,全球化智库(CCG)与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于CCG北京总部联合发布了企业国际化蓝皮书《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经济进入平稳复苏轨道,金融环境改善、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加快了主要经济体增长的步伐。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的数据显示,2017年世界GDP增长率比2016年上升0.4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最高纪录。


  同时,在世界贸易壁垒不断增加,逆全球化潮流频繁出现的背景下,中国砥砺前行,经济发展可圈可点。2017年中国GDP首次突破80万亿元人民币,达到82.7万亿元人民币,较2016年增长6.9%,实现了七年内的首次提速。虽然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有所放缓,但投资领域与投资模式逐步回归理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2017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全球对外投资持续下滑,且下降幅度为近15年之最,超过2008至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的下降水平。


  从投资区域来看,美欧亚依然备受投资者青睐;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领域;投资方式上,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双双出现下滑;虽然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波及全球,但国际投资政策依然趋向自由与便利化发展。


  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首次下滑,政策监管加码引导企业“走出去”更趋理性;一带一路”进入经贸合作阶段,投资拓宽至更宽领域;欧、亚、北美为主要投资区域,中国对美投资大幅下降;国企民企齐头并进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特征;对外投资方式以并购为主,绿地投资持续下滑;制造业继续领跑海外投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势头强劲。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对外投资目的国


  《报告》研究显示:2017-2018年,全球FDI流量再次下滑,且出现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跌幅。


  2017年,全球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回暖迹象,但全球FDI流量再次下滑。与2016年全球FDI流量的小幅回落不同,2017年全球FDI缩水严重,降至约1.43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3%


  CCG分析认为,世界范围内逆全球化浪潮的不断上升,是影响2017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譬如,美国方面,特朗普政府实施贸易保护主义,令全球贸易、国际经济合作不确定性陡增。欧洲方面,德法等一些重要国家大选反映出欧洲右翼势力的扩张,或成阻碍全球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此外,美欧投资保护主义倾向有所增强,通过制定或修订法律加强外资审查制度,为政府审查外资并购交易等提供法律依据。


  除了全球FDI流量再次下滑之外,全球对发达经济体投资降幅达到37%,亚洲反超欧洲重新回到最受欢迎的投资区域。


  2017年,全球对发达经济体的投资流入量大幅缩水,仅为7124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减少4208亿美元,降幅达37%。全球对转型经济体的投资也在2017年严重受挫,跌至468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下降27%。与前两者相比,全球对发展中经济体的投资保持平稳,且小幅回升5亿美元,达到6707亿美元。


  从全球FDI流入的洲域上看,2017年亚洲区域超过欧洲区域,获全球FDI最多的流入量,占投资总额的36%。之后依次为欧洲26%、北美洲2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0%,以及大洋洲4%、非洲3%。


  相比2016年,除亚洲和拉美及加勒比海区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有所增长外,其他大洲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欧洲、北美洲及非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下降幅度较大,分别下降39.8、39.4以及21.5个百分点。


  2017年,欧盟和欧元区经济取得了2.4%的增长率,欧洲经济开始走上复苏之路。全球对亚洲的投资平稳增长,在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前10大目的国中,亚洲占据四席。


  目前,美国仍稳居全球最大对外投资来源国,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对外投资目的国。


  《报告》指出,从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国来看,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2017年出现了显著增长,同比增长22%,达到了3423亿美元;日本从2016年的第四跃居至全球第二,达1604亿美元 ,这已是日本连续第四年对外投资出现增长;中国大陆在2017年则是出现了较大回落,对外直接投资额从2016年的1961亿美元降至1246亿美元。


  从对外投资目的国和地区来看,2017年,虽然美国吸引外资额同比下降了40%,但仍以2754亿美元居各国之首,然而,在美国对外国投资实施更为严格的投资审查以及美国对外贸易关系的不确定等因素影响下,2018年上半年,全球对美国的投资流量大幅下降73%,跌至460亿美元,美国也从第一大对外投资目的国跌落到第三位。


  在一系列投资便利化以及招商引资的措施下,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2018年上半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外资目的地。随着中国不断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未来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有望继续保持高位。


  从全球对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行业来看,服务业和制造业并驾齐驱,农业有所下降。2017年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仅仅占总外资的1%, 较2016年下降3%。由于化学原材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食品及烟草行业出现较大的跨国并购案例,流向制造业的投资占43%,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服务业依旧是最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业占全球对外投资的56%。


  CCG分析指出,近年很多重要的大国都出台一系列的产业政策,例如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美国的“制造业回流”以及日本的“机器人新战略”,各国均在高新技术领域采取产业扶持的战略以扩大自身的优势进而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促使制造业在全球对外直接投资行业中的占比不断攀升。


  同时,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并购投资活跃但大型并购有所减少,绿地投资中仅制造业有所增长。


  2017年,全球跨境并购金额同比下降22%,不过,在金额出现较大回落的同时,并购数量上出现了小幅攀升,增长5%,达到6967宗。这说明,2017年的大型跨国并购事件较2016年有所下降。全球跨国并购在第一产业出现了严重的缩水,同比下降123%。


  绿地投资金额同样出现下滑,同比下降14%。值得注意的是,在绿地投资中,制造业吸引的外国投资同比增长14%,第一产业和服务业的绿地投资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滑,同比下降61%和25%。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2017年期间,出台对外投资政策的国家逐步增多。国际投资政策发展趋势以自由化和便捷化为主。


  在2017年,全球65个国家共出台126项相关政策,自由化与便利化政策占相关政策的73.8%,相较2016年提升了6%。限制对外投资的政策略有回落,占政策总量的14%。亚洲新兴经济体在扩大对外投资自由度方面力度空前,吸引外资的投资领域不断延展。


  CCG分析认为,从大体趋势上看,各国对于外资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为外资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逐渐成为共识。但仍有不少国家在2017年对外国直接投资采取更为审慎的态度。值得关注的是,出台限制性政策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发达经济体,这些国家普遍加强了对来自外资并购的审查,特别是对战略资产及高新技术企业并购的严格审查 。


  从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国来看,资金的主要流向还是欧洲和北美的发达经济体,因此中国企业将会受到相关目的国限制性政策的较大影响。针对上述出台限制性政策的国家,中国企业需要做好更充足的困难准备和更专业的并购团队。


对外投资区域中心从北美转至欧亚


  《报告》显示:2017~201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投资区域中心从北美转至欧亚;投资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投资方式以并购为主,绿地投资持续下降;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高端制造业发展迅速。


  2017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首次下滑,其主要背景是政策监管加码引导企业“走出去”更趋理性。


  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迎来十年中的首次下降。2017年对外投资额为1582.9亿美元,与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呈井喷式增长相比,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额下降明显。


  CCG认为,在延续2016年对外投资政策收紧的情况下,为进一步对企业“走出去”行为进行合规引导,2017年我国政府又密集出台了对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政策。2018年,《对外投资备案(核准)报告暂行办法》《境外投资敏感行业目录(2018年版)》开始实施,政策变化对企业海外投资影响明显。


  《报告》指出,国家监管层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管理日趋精细化,有效促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不断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创新领域、高新技术等走向世界舞台。与此同时,优化企业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从投资大国向投资强国转变。


  从海外投资的区域分布看,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集中于欧洲、亚洲及北美洲,投资数量占比分别为39%、23%和23%。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召开,中国企业未来对非投资合作的增长空间明显。


  从对外投资流向的单个国别来看,中国企业对美国的投资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在2015~2016连续两年超过了美企对华投资。而2017年受特朗普上台后的贸易保护主义等影响,对美投资数量和投资额均出现明显下降。中国企业在2017年对美投资仅为67起,投资总金额201.33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分别同比下降了57%和76%。


  2018年开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逐渐加大。美国针对中国的一系列动作,证明美国对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逐步收紧。而另一方面,中企投资美国面临着来自美国外资委员会前所未有的挑战。


  201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赴美投资为34起,投资金额为69.14亿美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投资数量与金额持续下降,降幅分别为24%与37%。CCG分析指出,受中美经济贸易摩擦的影响,2018年下半年中国企业赴美投资并不乐观,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影响将继续为中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蒙上阴影。


  值得注意的是,国企民企齐头并进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特征。2017年,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上各具特点,民营企业在投资数量上表现抢眼,国有企业则在投资金额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时代特征。2017年民营企业海外投资数量为248宗,占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数量比例的73.8%。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参与海外投资的活力与积极性,也反映出我国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从投资金额来看,2017年国有企业海外投资金额为846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57%;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金额为638.28亿美元,与国有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CCG分析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参与全球化发展的程度越来越深,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更大的开放,无论国企还是民企“走出去”,积极对接国际资源、开拓海外市场、寻求技术创新、吸引顶尖人才、提升品牌影响力,都是为了打造真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而努力。政策的整合、规范,以及对合规“走出去”企业的持续支持,为国企和民企的海外投资发展起到了方向引领和保驾护航的作用。


  目前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方式以并购为主,绿地投资持续下滑。


  根据CCG统计,2017年中国企业投资方式主要以跨国并购为主。结束了2013~2016年并购金额与案例数的双上涨,2017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下降明显。


  CCG分析认为,2017年,在对外投资政策的收紧下,非理性对外投资,如房地产、酒店、娱乐业等海外并购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来自海外监管的壁垒更是成为影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因素。面对日趋严格的国内外监管环境,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需要更加谨慎,在注重战略性与长远性的同时,也要做好收购遇阻或者收购失败的应对策略。


  在绿地投资方面,2017年绿地投资的案例数和投资笔数双降到了四年内最低点。出现了连续三年持续下滑的态势。


  CCG认为,绿地投资有益于东道国的社会发展、生产力提高和就业增长,因此受到普遍欢迎。但是,由于投资筹建工作量大,建设周期和回报周期长,对投资企业的资金实力、本土化运营经验都是巨大的考验。因此,与并购投资相比,绿地投资相对较少。CCG预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推进,未来5年内中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绿地投资规模将有所扩大。


  从中国“走出去”的投资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继续领跑海外投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势头强劲。


  2017年,在中国“走出去”的投资行业分布中,制造业占比达40%,较上一年提升四个百分点,继续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热门的行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总投资案例的15%,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出现增长,较2016年提升4%。CCG认为,随着阿里巴巴网络技术、腾讯控股等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并购活动,这一行业还将呈现迅猛的发展态势。


  此外,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投资规模行行业来看,“一带一路”进入经贸合作阶段,投资拓宽至更宽领域。


  规模方面,2002~2018年上半年,从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的投资规模主要集中在1亿~10亿美元,占比为48.7%。其次分布于1000万~1亿美元以及10亿~100亿美元,占比分别为25%与15.6%,10万美元以下以及100亿美元以上的案列数量非常少。


  从对“一带一路”沿线的行业分布来看,投资资金主要流向制造业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比分别为33%和34%;采矿业、交通运输、金融业占比均等,各占7%;房地产、建筑、文体、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占比较为分散。


  在CCG看来,“一带一路”倡议历经五年已经进入全面合作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是投资“一带一路”沿线国市场的主力军,不断形成基础设施、能源、航路交通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与此同时,在我国政府推动的PPP合作项目中,更是带动了民营企业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的产业链上下游中来,拉动了中国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企业进入到“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特别是拓宽到了互联网、旅游业、文体等领域,形成了“国民携手”投资“一带一路”的新局面。海外产业园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路径和载体。


文章选自中国经营网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