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刘燕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 2017-01-24 09:54:46 来源:   网友评论 0
  • 第一个观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是要研究邻国的经济、法律、文化,从研究邻国中去寻找机会。


刘燕华,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顾问。


来源:中国与全球化智库


  我就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中机遇和挑战这几个方面谈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第一步是要研究邻国的经济、法律、文化,从研究邻国中去寻找机会。为什么这么说?我想引用一段美国智库对中国的一些看法,它说,中国有很多优势,但是也有很多劣势。优势就不说了,它谈了中国有三个劣势:第一个劣势,中国有13亿人口,但资源禀赋和人口是不相匹配的。第二个劣势,中国有14个邻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一个国家。而且在历史上与邻国的关系一直没有处理好。所以中国要想走向全世界,首先要解决与邻国的关系。第三个劣势,中国在创新能力,归结为教育能力相对比较弱。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同意它的观点,但是想起来也有一些道理。我们要把中国与邻国的关系引到“一带一路”上。中国要想有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就要处理好和邻国的关系。就像中国俗话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如何把近邻的关系做好,打造一种和睦的关系,机会就在于研究对方,去寻找共同点,在共同的利益方面找到一致,这就是习总书记所讲的要实践共商、共建、共享。


  第二个观点,“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下一步布局是有重大影响的,我们谈得比较多的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关系。“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走到周边国家,也是中国经济的新布局。这个布局的特点就是把传统的边贸口岸转化成边境的经济发展区。走向国际是通过对边境地区的开发、合作,才得以逐渐地实现。目前中国在边境经济开发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和部署,比如说跨境经济合作区、自贸区、沿边开放试验区、免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等。中国企业要真正“走出去”,不光要重视国外的发展机会,同时也要考虑通过中国边境经济区的开发,打开出路,打开一个新的大门,去得到更多的机会。


  第三个观点,企业“走出去”必须要考虑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结合。因为各国的宗教、民族、文化、法律都不同,我们既然合作、要实现共赢,就要有所认同和相互理解。也就是说,和邻国能够形成共同的话语体系。在这里边,硬实力我们都比较清楚,软实力指的是人心、民生、就业等等。这些问题往往决定了我们今后的存在与否,对我们的存在至关重要。


  第四个观点,企业要结合新技术“走出去”。企业“走出去”要打破原有计划经济的模式,要结合新技术“走出去”。现在的技术创新,使得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新产业、新业态以及新的领军人物不断涌现。传统技术即便走出去了也可能很快就进入尾声了,而新技术的生命周期则更长。


  第五个观点,企业“走出去”要进行管理创新。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大数据的影响和知识经济的渗透无所不在,世界变得扁平化了。如,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改变了传统的零售业,腾讯的微信改变了传统的通讯,滴滴打车对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形成了挑战。因此,新的商业模式是企业“走出去”的关键。


  第六个观点,瞄准未来的新产业“走出去”。人类正在经历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新能源技术,都在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发展。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瞄准新技术革命,瞄准未来的新产业方向。


  最后一个观点,企业“走出去”挑战是什么,挑战其实是我们自己。我们过去搞了很多“走出去”,有的企业成功了,但是也有企业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就是我们自己没有形成合力。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都有很高的热情,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同质化现象非常非常明显,有时候产生了恶性竞争。企业既然“走出去”就要拧成一股绳,要把眼界放得更宽一些,应该考虑差异化和互补性。


  (本文根据嘉宾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