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中企走出去避免成“法盲”,如何“找对方法”?

时间: 2016-08-16 16:13:36 来源: 凤凰资讯  网友评论 0
  • 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所涉及的地域和领域不断扩大,跨国投资金额持续增长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同时,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遭遇重重风险,既有传统的保护主义、政权更迭、外汇、环保、劳工、法律变更等风险
来源:凤凰资讯


近年来,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所涉及的地域和领域不断扩大,跨国投资金额持续增长并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同时,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也遭遇重重风险,既有传统的保护主义、政权更迭、外汇、环保、劳工、法律变更等风险,也有部分发达国家为了控制中国企业进入本国市场而故意设置的种种法律障碍。如何妥善处理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所遇见的困难、分歧和争议,是摆在众多走出去中国企业面前的难题。


7月28日,由凤凰国际智库主办的“迈过海外风险——2016年中国企业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论坛”在北京召开,论坛上公开发布了首份针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的行业评估报告,即《2016中国企业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报告》。论坛上,多位专家、企业家和律师围绕中国企业国际化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管理难题、中国企业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和特点以及提高中国企业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能力等问题进行探讨,并提供一些可资借鉴和参考的意见、建议。


面对国际化十大痛点,企业家期待服务机构帮忙解决瓶颈


中国企业国际化虽然历史较长,但是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只有央企和大型民企才有比较丰富的国际化经验。相比之下,大量的中小企业还是以贸易、置业等方式走出去,而大部分中国企业持观望态度。远大集团副总裁、中关村一带一路产业促进会理事长张晓东在论坛上,以企业角度分享了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中关村的企业有两万多家,国际业务主要集中在美国,德国,印度,日本,韩国英国,新加坡,香港,台湾这些地区。应该说,中关村在开展投资和合作的方向方面,在合作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欧美的发达国家。在各个国家参与到市场的开拓的方式,主要是参与展会、出口以及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和国际研发,这些市场的开拓为主。其实这个里面有90%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化一方面有自身的特点,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的挑战和障碍。”


谈到推动企业国际化的主要制约因素。张晓东总结了十个方面:第一是语言的问题,第二是资金问题,第三技术创新方面,第四是市场推广方面,第五是文化差异方面,第六是产品的国际知名度,第七是产业技术的垄断方面,第八是技术的孵化成本较高,第九是缺乏国际化合作伙伴,第十是需要国际化人才。


中关村企业国际化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整体情况的一个缩影。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企业遇到的瓶颈同时也蕴含着服务咨询行业的机遇。对于企业服务方面的诉求,张晓东表示,企业最迫切的是希望服务机构或合作伙伴能够解决在发展过程当中的瓶颈问题。另外,就是跟东道国的政府、相关机构和企业的沟通、联络。对服务机构来讲,对企业最好的帮助就是帮助企业找到适合他发展的合作伙伴。


国际局势悄然生变,东道国风险防控有挑战性


东道国的制度与规则风险,越来越引起中国企业的重视,美国高铁案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著名国际问题学者、凤凰国际智库学术委员冯玉军表示:“现在世界经济确实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这是冷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变化。最近一个阶段明显感觉到多级化在退潮,全球化也在退潮。最近一个阶段我们看到非常清楚,世界经济的形式的发展正在有一些新的突出的变化,国际贸易在萎缩。国际的投资流向也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如果说前一些年更多流向新型经济体的话,现在更多的回流向发达的国家。不光资金在回流,产业也再回流。各个大国都在重素塑国际贸易新的规则,对其他国家形成一个比较高的一个壁垒。这些国家正在试图重塑国际贸易新的规则对中国的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冯玉军指出:一带一路所经过的国家,几乎都是在地缘政治的高端的风险的结合部,但是我们的安全保障能力说实话还是非常低的。另外,尽管前一些年和我们打交道的美国欧洲日本这些西方发达国家会给我们提出很多法律上的难题,但是他们的法律相对比较健全,有章可循的话,而现在的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本身就是不健全的。


陶景洲:海外并购步步都是地雷,贪便宜会交更多学费


最近若干年来,海外兼并收购活动变得比较的频繁,数量甚至可以和美国相比,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虽然这不是一个新的现象,但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作为最早帮助中国企业完成海外投资并购的国际律师代表人物,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陶景洲律师表示:“我们在海外兼并收购的时候不能以是不是把这个公司买下来作为成功还是失败的一个标准。有时候不签约,不买,反而会少亏钱。有时候买了以后,可能会成功,可能会失败。根据国际上兼并收购的惯例来说,兼并收购的过程是一个价值摧毁的过程。1+1大于2的可能性绝少,1+1等于1.1的可能性比较多。所以我们不能特别乐观,觉得两个合起来一定会特别成功。老实说,千万不能以签约不签约来论英雄。好的律师会帮助企业辨别法律风险。”


企业海外并购时会遇到一系列的挑战,国内的监管流程导致谈判的成本增加,调研不足已经较为常见。标的国的监管具有不确定性,对于中国的投资并购会有偏见,这多少与“中国溢价”有关。陶景洲分享了一种现象:“有一些国家对中国企业有相应的偏见。有时候因为我们的价格不太合理,本来一个不值钱的项目怎么突然有人愿意付这么多的钱来收购?是否有背后的意图?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这样一个对外国投资特别自由的国家,对于来自中国的投资,美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有不批准的风险。”


“海外兼并收购的过程中是步步都是地雷,哪一步可能把你炸死了。”如何迈过海外风险,陶景洲建议,过去十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兼并收购,都是边干边学,交了很多的学费。兼并收购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整个团队。国际上的兼并收购大概是看十个项目能够成功一个,可能要白付九个项目的费用。因为不仅仅企业边干边学,帮助企业做法律会计也是边干边学。企业不要因为担心交易不确定,就找最便宜的服务提供商,这样可能会因此交比较多的学费。


智库对中国律所海外能力进行盘点,助力企业迈过海外风险


在这次论坛上,凤凰国际智库推出《2016中国企业国际化法律风险管理报告》。凤凰国际智库通过调查和研究,对中国律所服务于企业国际化的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并由计算得出中国律所服务于企业国际化能力排名前二十名榜单,并对各中国律所服务于企业国家化各项专业领域方面的能力也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推出12项专业领域排名榜单:


根据对中国各律所的海外分支机构分布情况的调查,凤凰国际智库还推出了中国律所海外分支机构分布图,方便各企业查询在海外发展所需的律所信息。

这份报告由10位专业涉外律师、跨国企业法务人员共同完成,主要针对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所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建议,内容包括投资并购、资本市场、争议解决、对外工程、全球电信与互联网行业、能源行业等方面,并制作中国律所提供企业国家化服务指南,帮助企业更有效率地选择法律事务的解决方式。


据悉,这份报告是凤凰国际智库继“海外安全管理报告”之后推出的“中国企业国际化服务评估体系”中的第二份报告,第一份报告是在清华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企业国际化海外安全管理报告》,旨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推荐更加专业和具有公信力的服务,从而提升行业水平,协助中国企业顺利迈过海外风险。


诚如冯玉军教授所说:“尽管遇到这些困难,但是中国的整个的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中国企业走出去都已经到了和关键的时期,我们必须要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是单打一的活动,而是应该有系统性的保证,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需要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