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上海自贸区:现实困境和突破方向

时间: 2015-04-15 10:22:32 来源: 大公网  网友评论 0
  • 导读大公网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因为简化了政府对企业设立和经营的各种繁琐的审批手续而激发了市场活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制度溢利也将直接造福于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因此,自贸区在积极从事制度创新的同时,还应该因势利导,通过平行进口机制,引入更多的国外商品,使国内消费者能够通过自贸区这个窗口享受到具有价格优势的国

导读 大公网

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因为简化了政府对企业设立和经营的各种繁琐的审批手续而激发了市场活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制度溢利也将直接造福于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因此,自贸区在积极从事制度创新的同时,还应该因势利导,通过平行进口机制,引入更多的国外商品,使国内消费者能够通过自贸区这个窗口享受到具有价格优势的国际市场高端消费品。


上海自贸区:现实困境和突破方向

大公网特约评论员 周俊生

 

在2013年9月挂牌建立的上海自贸区,迄今已走过了一年半的时间。上海自贸区曾经被国务院和上海市政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要求其能够对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探索出可以复制的经验。建立伊始,上海自贸区也经历了一段热闹,它的版图也从原有的22多平方公里扩展到了目前的120多平方公里,陆家嘴、外高桥、金桥、张江等几个浦东开发早期建立的开发区和在其后陆续开发的洋山保税港区和浦东机场保税区都已囊括其中。但是,一个难以否认的事实是,上海自贸区离它的预期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光环正在淡化,人们对它的期望也在降低。

 

按照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和市长杨雄在多个场合的讲话,建立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它能够为上海的GDP发展增加多少贡献,而是希望通过自贸区来为政府管理市场提供新的、可以复制的模式,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对外推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对区内企业实施的是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设立和运作的效率。在上海自贸区开设之前,国务院曾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在自贸区暂停执行《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这显现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外资进入上海自贸区内将完全按照中国所提供的国民待遇,不再设立专门针对外资的审批程序,并且在多个领域放宽了我国专门针对外资的进入领域。

 

但问题在于,在上海自贸区暂停执行这几项法律期间,特别是在推行负面清单制度以帮助企业减负的同时,国内其他地方也已在推进此项改革。此项由国务院持续推进的以简政放权为目标的改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持续地取消和下放了5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这项改革的推进,使全国各地原来被行政审批压抑的市场活力得到了释放,但在客观上也冲淡了上海自贸区能够显示的改革成效。


这里不能不指出的一点是,上海自贸区引以为骄傲的负面清单模式虽然已经推出第二版,但它的很多内容只是将原来为国家政策限制某些资本进入的行业照搬到了负面清单之中,拓宽的空间比较有限,因此形成了负面清单过长的问题。按照中央的部署,接下来省级政府要制订责任清单并向社会公布,它将使市场主体获得更大的市场准入空间,它们的出现,将对上海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形成更大的挑战。

 

那么,上海自贸区能不能主动将负面清单缩短呢?正是在这方面,上海遭遇了一个现实的困境。今天的改革,已经不是30多年前改革开放起步时的状态,对现行法律的任何突破都需要按法定程序进行,而不能干了再说。这里需要提起一桩现在几乎已经被遗忘的事实,一年半前上海自贸区建立前夕,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请暂停执行的法律一共有四项,除了上述三项以外,还有一项是《文物保护法》。


按照当时的设想,上海自贸区准备设立中外合资的文物拍卖行,但这与文物保护法产生了冲突。但是,这一要求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却未能通过,不管全国人大常委会否决的理由是什么,这其实已经给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埋下了阴影,它深刻地表明,上海自贸区要缩短负面清单以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中外投资,其面临的难度是不小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自贸区获准暂停执行的三项法律都涉及外资,这体现了上海自贸区在吸引外资进入方面的期待,而取消这些法律所设置的政府审批关卡,也有利于方便外资的进入。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曾经创造了很大成绩,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外资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上升的一股重要力量。


但是,中国对外资产生的吸引力,固然有中国改革开放所产生的市场空间,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提供的一系列投资、税收以及土地管理、劳动力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中国以低工资为主要特征的“人口红利”,这些“超国民待遇”在中国形成了一个外资的“投资洼地”,但其结果是造成了对内资的不公平待遇。

 

时至今日,中国致力于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吸收外资的优惠政策正在不断减少,更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所谓的“人口红利”也已经不复存在,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中国在这方面不再对外资具备吸引力。因此,我们看到近年不断有原来已经在中国的外资企业撤资退出中国,转赴东南亚甚至非洲等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去投资。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上海自贸区仅仅依靠简化审批手续,是很难唤起外资的进入兴趣的。


须知,对于外资企业来说,政府审批的简单化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它们以前之所以不避中国各级政府一道又一道审批所产生的烦难而投资中国,其目的就是为了享受中国所提供的“超国民待遇”,当这个条件丧失了以后,中国对它们来说就不再是有吸引力的“投资洼地”。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们看到的一个现实是,尽管上海自贸区向全球频频伸出橄榄枝,但除了建立之初微软与内资企业建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以外,此后再也未曾听闻知名的外资企业进入自贸区。


当然,上海自贸区对内资企业产生了不小的吸引力,但是它们更多地是冲着自贸区可能产生的优惠政策而在那里挂了一个牌子,就像当年浦东开发早期时,上海的很多企业将注册地迁到了浦东,而其行政办公地还在浦西,以享受浦东的税收优惠。但是,现在的上海自贸区已经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了。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上海自贸区建立初期,被划进圈内的一些“中国大妈”闻风而动,利用企业注册的便利注册了许多公司,期待以后赚上一笔卖壳的钱,不知道它们是否进入了自贸区的统计。但这是用老眼光来看待新事物了,这种在行政审批机制之下产生的利益,在上海自贸区新的运行机制之下已经没有成长空间了。

 

最近20年来,自贸区成为国际上的一股发展潮流,但它们大都是设立在国与国之间,以减免关税的手段来推进贸易发展。上海自贸区是设立在国内的一个试验区,它与国际上流行的国与国之间的自贸区有本质的不同。正是这个原因,上海自贸区的首要功能是建立可复制经验而不是推动贸易,只是在国内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之下,上海自贸区在现有条件之下能够复制的模式对区外来说可能并不是太有独创性。但是,上海自贸区的建立,还是显示了它的独特价值。


今年春节前夕,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展示交易中心揭牌,引起沪上家用汽车消费者的热烈关注,交易中心挂牌当天,推出了来自5家经销商的15辆国外产样车,售价从40多万元到300多万元,其中大多数是国外的中高档车,其价格普遍在七八十万元。相比于消费者平常在国内汽车市场上见到的同品牌车,它们的售价普遍低了5—20%。

 

国外进口消费品在上海自贸区卖出低价,并不是只在汽车上有所体现,在上海自贸区内出售的很多进口商品,其价格都低到令人眼馋。去年,自贸区内大卖场推出的进口海鲜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很少见到,而且其价格也比较亲民,引发了沪上居民蜂拥进入区内大卖场购买进口海鲜的热浪,至今未见退潮。


由此可以看出,自贸区的建立,不仅因为简化了政府对企业设立和经营的各种繁琐的审批手续而激发了市场活力,更重要的是,它的制度溢利也将直接造福于广大的普通消费者。因此,自贸区在积极从事制度创新的同时,还应该因势利导,通过平行进口机制,引入更多的国外商品,使国内消费者能够通过自贸区这个窗口享受到具有价格优势的国际市场高端消费品。这也许是上海自贸区未来的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


来源:大公网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