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绞杀”铁矿石:十字路口,何去何从?

时间: 2014-11-24 17:47:08 来源: 商品 - 经济  网友评论 0
  • 铁矿石价格的暴跌,虽然有利于中国钢铁产业减轻成本负担,增加盈利,但同时也将使中国自身铁矿石的生产和海外矿产投资面临亏损。河北钢铁打造钢矿一体化,实现利润互补,打破国际矿山价格垄断,实现铁矿石供应安全的夙愿正在面临严峻考验。

  铁矿石价格的暴跌,虽然有利于中国钢铁产业减轻成本负担,增加盈利,但同时也将使中国自身铁矿石的生产和海外矿产投资面临亏损。中国铁矿石供应安全战略布局正在面临被中盘“绞杀”的危险。

  铁矿石价格的一路暴跌对国内铁矿企业造成重创。6月11日,五矿发展发布公告称,受铁矿石市场影响,前期拟注入标的资产盈利状况较预期下滑明显,公司决定终止发行股份购买控股股东五矿股份矿石资产计划。6月13日,中国最大的上市钢铁企业之一,河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也发出公告,被迫放弃其矿业入市计划。

  同时,武钢、宝钢的海外矿业也处在铁矿石价格带来的危机中。尽管目前武钢的海外权益矿成本在70美元/吨左右,一旦国际铁矿石价格被打压到80美元/吨甚至更低水平,届时不仅中国自产铁矿石成本难以支撑,中国近年来形成的海外铁矿石供给能力也将面临投资失败的风险。

  面对铁矿石价格的一路下跌,正在谋求打破国际矿山价格垄断的中国铁矿业将何去何从?会不会被中盘绞杀?中国矿业又一次站在了命运抉择的十字路口。

  被困中盘

  6月12日,河北钢铁201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上,《关于豁免河北钢铁集团履行注入铁矿石业务资产承诺的议案》最终以66.9%的赞成率压线通过。股东们认为,铁矿石价格不断走低,矿业资产盈利能力下降,目前若注入铁矿资产会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河北钢铁打造钢矿一体化,实现利润互补,打破国际矿山价格垄断,实现铁矿石供应安全的夙愿正在面临严峻考验。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为了打破国际矿业巨头对铁矿石供应的垄断,以及国际资本对价格的肆意抬高,中国启动了铁矿石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和“走出去”战略。为了配合国家战略,打破铁矿石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河北钢铁集团原本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投入500亿元建设资金,并承诺,将河北钢铁矿业有限公司将近50亿吨的矿产资源,纳入集团融资范围,第一阶段计划融资80亿~100亿元。在“十二五”末实现年产铁精粉3500万吨,自给率40%左右的目标。

  为此,仅以河北钢铁司家营矿区二期工程为例,2009年~2010年期间,单大型矿业机械一项投资就高达几十亿元17立方米的巨型电铲就购入了两台,巨型载重车辆30余量。2009年6月,剥岩土铁路专用线也正式投入运营。

  巨额投入配合精细化管理,已改以往中国矿业陈旧落后的面貌,国产铁矿石成本大幅下降50%以上,达到600元/吨左右。预计到“十二五”末,实现平均490.75元/吨的生产成本。

  时任河北钢铁矿业公司董事长王洪仁曾表示,如果外国钢铁巨头真的敢于把铁矿石价格降到70~80美元/吨,这固然会对矿业集团产生巨大打击。但是,对于已经将矿业生产与钢铁主业生产整合在一起的河北钢铁集团来讲,钢铁企业的盈利将大幅上升,将弥补矿山企业的亏损。

  然而,市场的变化风云莫测。铁矿石价格的大跌,没有给予中国自产铁矿石主动降低成本太多时间。同时,钢价的低迷与铁矿石价格的双双下跌,也打破了当初钢矿一体发展、利润互补的设想。中国铁矿石产业在大规模投资初见成效之时,被困“中盘”。

  唐山地区的铁矿石精粉价格受进口矿打压,价格一度接近600元/吨,几乎和生产成本相当。一些船小好调头的民营铁矿石生产企业就已经开始陆续停产,而一些大型国有矿山则在苦苦支撑。

  从2008年到目前,在全国范围针对国内铁矿石开采的投资也已超过5000亿元规模,计划要新建1000万吨级以上铁矿8座,500万吨级以上铁矿15座,200万吨级以上铁矿20座。这些新建、扩建矿山由于初期开采成本较高,在目前的价格下也面临亏损的风险。

  面对危局,河北钢铁矿业集团下属矿山,由于机械化程度高、成本低,目前尚能维持正常生产,但也基本无太多效益可言。目前,河北钢铁不得不更加审慎地对待自产铁矿石的投资,通过内部挖潜,继续降低成本,确保在进口铁矿石价格冲击下,维持已经取得的“自给”局面。

  海外投资也难逃尴尬

  与国产铁矿石类似,中国海外铁矿石投资,也正在面临骑虎难下的局面。在前几年铁矿石价格高企的局面下,大批企业盲目“出海”投资海外铁矿山,中国海外权益铁矿石的成本一度高达90美元/吨,甚至更高。即使是成本控制较好的武钢利比里亚项目,成本也在70美元/吨左右。

  一旦国际矿业巨头将铁矿石价格长期保持在90美元/吨以下,中国铁矿石目前近30个海外矿投资项目将不得不面临几乎全军覆没的危险。

  绞杀与博弈

  2014年,中国铁矿石供应格局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2008年铁矿石供应安全战略实施后,大量中国自产铁矿石和海外权益矿投资在2014年、2015年即将形成产能。中国铁矿石供应正在从紧平衡向结构性过剩过渡。

  据中国联合钢铁网估算,从2009年前后,随着中国铁矿石供给安全战略的实施,国内矿山不断扩产,预计到2015年折合成品矿将增至4.5亿吨。同时,随着铁矿石供给“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海外特矿石权益矿预计2015年也将达到1.5亿吨。按照2015年中国粗钢消费量将达7.5亿吨,铁矿石需求量约为12.2亿吨,届时中国将实现50%以上铁矿石自给。

  在铁矿石供应的格局上,国际矿业巨头对矿源的垄断正在被打破。这致使国际矿业巨头利润大幅下滑,不得不放弃高价暴利的市场策略,转而通过降价扩产,以挽救利润的下滑和市场的丧失。实际上,一场针对铁矿石的价格战早已打响。

  2012年8月,力拓宣布投资160亿美元的扩产计划,预计到2015年铁矿石产量扩大50%。同年11月,必和必拓推出“产量最大化目标”,称到2020年,长期产量年度复合增长要达到约6%。而2013年全球钢铁行业同比增长只有3.5%,中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尽管达到7.5%,但是,依然远远落后于铁矿石产量的增长速度。

  2013年3月,高盛集团发布“过剩预警”,将未来3年的铁矿石价格预期调低3%-11%。此后,一些海外投机机构闻风而动,一度集体看空中国经济和铁矿石价格。

  供应基本面的变化和矿业巨头市场策略的变化,已经掏空了金融市场对大宗期货炒作的根基。并且这种变化的作用随扩产计划的滞后,将在2014年、2015年彻底显现。更有近于阴谋论的说法,大国际矿业巨头希望通过降价、扩产将中国铁矿石实现自我供给的产业链扼杀在诞生前夕,从而消灭竞争对手,长期垄断中国乃至世界铁矿石市场。

  据钢铁内部人士透露,预计到“十二五”末,国内铁矿石(折合62.5%精粉)平均生产成本约76.8美元/吨,非洲的海外权益矿的回运成本仅仅70美元/吨。如果不是因为谋求对于国内外的供应平衡和生产平稳调整,铁矿石的价格将失去支撑。

  高盛的预期并非没有根据,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中国的产业调整能力如此之强。中国需求虽有所放缓,但依然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2014年二季度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深入调整,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再次响起。高盛集团在6月的报告中称,铁矿石市场刚刚进入结构性过剩状态,对2014年下半年和2015年的铁矿石价格预测为每吨103美元和80美元。

  另一家国际著名投资公司,摩根大通也突然转变之前看多观点称,由于力拓提前完成扩产,以及中国港口库存处于历史新高,铁矿石市场已经形成过剩格局。对今年和明年铁矿石平均价格的预期分别将为每吨105美元和90美元。

  2014年,铁矿石过剩的判断犹如一把利剑,高悬在中国铁矿业的头上。

  “过剩”真伪

  铁矿石供给过剩,正在成为国际金融和矿业巨头打压铁矿石价格的根据。

  然而,蹊跷的是面对国际金融巨头对铁矿石价格的预期下跌,与其一体两面的国际矿业巨头却在加紧扩大产能。

  4月,全球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宣布上调全年铁矿石产量目标500万吨。同月,淡水河谷宣布,巴西国家发展银行已经批准总价值62亿雷亚尔的融资合约,以落实其卡拉加斯矿项目。同时,全球第四大铁矿石生产商FMG表示已实现了年产能1.55亿吨的目标。

  5月,力拓也否定其去年11月的减产计划并表示,澳大利亚铁矿石年产能已提高至2.9亿吨,较预期早两个月。有望顺利在2017年前,完成扩产至3.6亿吨的目标。

  力拓集团首席执行官Sam Walsh在接受采访时甚至表示,铁矿石价格将进一步下跌13%。“我们是全球生产成本最低的生产商,相比每吨92美元的价格,成本为每吨20美元,我觉得我们没有关系。我认为价格跌向每吨80美元,我们的竞争对手将面临压力。”

  国际矿业巨头正在挑起一场价格战。一方面通过其掌握的铁矿石国际定价权打压铁矿石价格,排除竞争者,保住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加紧扩产保持利润。

  从世界铁矿石产量和中国铁矿石供应渠道来看,所谓的绝对供给过剩并不存在,反而是多元化的供给模式正在打破国际矿业巨头对铁矿石供应的垄断。

  据中国联合钢铁网相关数据显示,除中国外,世界铁矿石产量随着世界经济“疲软”、粗钢产量减少从2011年开始下降。从中国进口铁矿石的供应能力上,世界铁矿石产量不但没有过剩,反而存在紧张的可能。

  同时,在中国铁矿石需求增长率达55.7%的情况下,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铁矿石的增涨率只有33.1%,低于中国铁矿石进口整体增长率68.7%的一倍以上。

  相反,2009年开始,中国进口非三大国际矿业公司的铁矿石比例却在从不足26%,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40%。例如,伊朗、乌克兰、利比里亚、塞拉利昂等越来越多国家正在成为中国铁矿石供给的重要组成。

  目前所谓的铁矿石供给过剩的局面,从世界铁矿石生产情况来看其实并不存在,只是一种相对于此前垄断格局下的过剩。只有搞清楚目前铁矿石价格下跌和“供给过剩”的实质,才能给中国矿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立足点。

  三大矿通过降价竞争,确实可以把一部分高成本矿山逼入严重亏损和停产、破产的境地。但是这种竞争价格策略毕竟是在市场较长期低迷条件下运用的。一旦中国放弃了铁矿石供给安全战略和“走出去”的矿业战略布局,那么,在经济阶段性低迷过去之后,中国钢铁将重蹈高价购矿的历史覆辙。

  从我国钢铁行业长远资源战略目标考虑,目前正是行业优胜劣汰最关键的时期,更是适时加大投资进行低成本海外矿山并购,摊低成本的有利时机。针对国际铁矿石价格的大幅波动和下跌,以及国际矿业巨头可能发起的“价格战”,中国应尽早建立矿业投融资平台,将更多社会资本和对于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转化为切实支撑矿业发展的动力。

  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整理:易贸集团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商品 - 经济 作者: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