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上海自贸区:探索中国金融改革新途径

时间: 2014-04-14 15:42:1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 0
  • 从国家战略的背景看,试验区的定位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金融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瓶颈所在,是上海与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差距,也是试验区金融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

  从试验区定位看金融改革定位

  从国家战略的背景看,试验区的定位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试验区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机制体制创新的高地,要以开放促改革,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

  从试验区定位看金融改革的定位有四点:首先,试验区金融改革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和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稳妥、有序、可控地先行推进。既不能搞成纯粹的金融试验区或“金融飞地”,也不能把试验区搞成完全投机、寻租、逐利的地方。其次,试验区金融改革是一个整体系统的概念,增量改革与存量改革有机结合,要综合考虑各领域政策措施的有机关联、互相配套,全面激活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再次,试验区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在与境外打通的同时,不能搞区内区外隔离。坚持“一线放开、二线管好、适度渗透、有效监测”,充分发挥试验区的腹地优势与辐射功效。最后,坚守风险底线。完善中央金融监管部门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双层监管,做好监管方面的配套制度安排,密切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动风险,严厉打击洗钱、恐怖融资、逃税等行为。

  试验区金融改革的框架

  围绕金融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三大支柱,形成利率与汇率改革、金融市场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可兑换四位一体的协同推进格局,实现金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破冰”,全方位推动我国货币金融体制机制改革。

  金融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瓶颈所在,是上海与领先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差距,也是试验区金融改革必须坚持的基本方向。

  金融市场化,包括金融市场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投融资效率和金融基础设施水平。要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有机联动,进一步拓展试验区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优化市场结构,推动产品创新,发展衍生工具以对冲市场风险,提升市场规模与服务质量,加快形成分层有序、互为补充的市场体系。着力发展在岸市场,适度发展离岸业务,与在岸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加快建设现代化金融基础设施体系。

  金融国际化,包括金融市场开放度和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话语权等。扩大试验区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关键是为企业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造政策环境,建设透明的治理体系,把培育金融国际化功能与拓展金融创新空间相结合,形成与国际规则相接轨的金融制度体系,以求最终与国内、国际金融市场融为一体。

  金融法制化,包括金融法律、监管、税制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国际竞争力等。要突破不合理的法律规则,进一步巩固试验区金融创新成果,完善相应的管理办法,及时修订负面清单,推动试验区金融立法,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善金融执法和司法机制,厘清政府边界,处理好创新与监管的关系。

  “四位一体”首先是指利率、汇率改革。试验区利率、汇率改革是既有改革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利率改革应按照宏观审慎金融管理原则,根据服务区内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市场主体培育目标以及市场环境建设情况,结合金融抗风险状况,稳步推进。汇率改革应以发挥市场供求在配置外汇资源和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出发点,在试验区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

  金融市场开放:试验区要在集聚、配置全球资源方面发挥引领作用,金融市场必然要与国际接轨。要按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原则,扩大金融市场高标准双向开放,相关交易不仅要对境内、境外机构开放,也要对机构、个人开放,进一步方便国外投资者和国内投资者双向开展在境内外金融市场的投融资行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市场基础。

  人民币国际化:试验区应着重推动跨境交易人民币计价和人民币在岸市场深化,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新动力,不断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将人民币国际化推向新的高度,使境内外企业和个人更加灵活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投资。

  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在试验区内先行试验资本项目可兑换,应在实行分账核算管理的前提下,允许区内居民和非居民机构及个人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自由贸易账户之间,以及自由贸易账户和境外账户之间资金可以自由划转,而自由贸易账户和其他普通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视同跨境管理。

  近期可突破的重点领域

  当前,各方面对试验区金融改革的期待较高,建议尽快推进八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在金融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开放、完善金融市场和机构体系、优化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等方面、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真正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来。

  加快推进利率、汇率改革。利率方面,放开区内一般账户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扩大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引导在区内设有分支机构的商业银行参照SHIBOR、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基准,让试验区发现和决定市场的均衡利率。汇率方面,建设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试验区模块,满足区内实体经济派生的金融需求,增加与人民币直接挂牌交易的币种,推进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套期保值等产品。

  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允许区内金融机构和企业进入上海地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场所进行投资和交易,支持区内符合一定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投资境外证券期货市场。依托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股份公司这一平台,全面扩大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建设上海黄金交易所试验区板块,推出面向国际投资者、离岸投资人的贵金属产品,将上海黄金交易所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交易市场。

  应向纵深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试验区试点跨境贸易和投资的管理、核算、统计等环节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鼓励试验区金融机构开发面向国际投资者的以人民币计价的投融资金融产品,鼓励开展境内银行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放宽境外主体通过试验区进入境内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扩大投资额度,条件成熟时取消资格和额度限制。允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熊猫债券。

  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路径。近期,精简行政审批,允许区内企业直接在银行办理跨境直接投资涉及的资金收付、汇兑,与前置核准脱钩;提高境内企业向境外提供人民币和外币信贷及融资担保的便利程度,实现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清盘可兑换。近中期,取消外债额度审批,按照区内主体资产负债、币种、期限匹配情况调控外债规模,完善全口径外债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监测体系,实现资本跨境流动便利化和收集有效信息的统一。

  增强金融机构多样性。鼓励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外资银行入区,鼓励区内设立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外资专业健康保险机构等非银行金融公司。大力吸引境外重要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全球营运总部,引进国际知名的股权投资企业、创业投资企业、对冲基金等资产管理机构。

  允许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中小型金融机构。鼓励民营资本以平等的地位进入银行业,在区内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参股与中、外资金融机构在区内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必要的竞争性金融供给。

  稳妥探索上海地方金融国资改革。鼓励地方金融国企在试验区注册,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参股、控股,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区内注册的地方金融国企先行建立规范有效、包括股权激励等薪酬制度在内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区内注册的地方金融国企实行市场化的管理层选拔方式,取消行政任命。

  完善鼓励创新的金融管理体制。在监管目标上,由微观审慎监管为主向宏观审慎监管为主转变,加强对试验区反洗钱、反恐融资、反逃税和短期投机性资本流动的监管。在监管体制上,加强“一行三局”之间及其与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监管协调,健全金融管理部门与司法、海关等部门的协作。在监管方式上,放松金融管制并加强监测预警,授权试验区实行金融创新的负面清单监管。

  (作者郑杨系上海市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因版面有限,本文有删节,原文发表于《新金融评论》2014年第1期)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