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改革是中美共同的最大挑战

时间: 2012-11-19 21:30:41 来源: 环球时报  网友评论 0
  • 李侃如:2002年中国对经济发展动力的看法,以及对未来十年经济远景的憧憬肯定与2012年我们所观所感不同。随着中国人对民主的重视和强调,中国地方人大扩大了民众的参与,对地方人大制度进行了改革,使其更加有生机,更加民主。

  “中美两国长期的‘战略性’不信任感在日益加重。”几个月前,一份题为《中美战略互疑:解析与应对》的报告引起了中美两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国际关系学界和媒体的关注。这份报告被认为是对中美未来数十年关系不甚“乐观”的“直白表述”,报告的中美两位作者也被认为是了解双方高层观点的“局内人”:中方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缉思,美方作者是华盛顿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中心主任李侃如(肯尼思·利伯索尔,李侃如为其中文名,编者注)。李侃如曾担任克林顿时期国家安全事务总统特别助理兼国家安全委员会亚洲局主任,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著有17本书和专题论文,以及70余篇文章,大部分与中国有关。相对于中美关系,他更关注的是十八大后,中国未来十年的走向。近日,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未来面对不少国际挑战,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成功地进行国内改革。

  经济发展仍将是中共新领导层的核心目标

  环球时报:美国学界许多人都认为中共十八大是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过去十年的总结,同时也将决定中国未来十年走向。作为长期研究中国的美国学者,您如何看待中国未来的目标?

  李侃如:我认为我们更应该着眼下一个十年的发展。近十年来,中国取得了巨大经济成就,即使面临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仍然保持了高速增长。中国的成绩有目共睹,经济增长惠及广大中国人民。发展经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目标,上一届领导集体致力于经济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就,我认为这仍将是中共新一届领导层的核心目标。

  不过,中国的经济增长过于依赖有一定期限的政策、决策。十年之前的几年里,中国政府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经济结构调整,大规模改革国有企业,着力改革银行系统,清除一些效益低下的企业以及进行城市住房改革,这些都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从没出现过的。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

  实际上,任何决策都不会立即显现成效,但其影响深远。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经济出现新的活力。我认为经济增长反映了这一结构调整的实质结果。从2002年至2012年间,这些政策调整对经济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经济支出也大大增加。比如,农村养老金保障体系,城市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等。这些新支出也说明经济结构改革已显现积极成果。

  环球时报:近几年,中国许多声音呼吁进一步改革。有观点认为,中国进入了改革的攻坚期。您对此怎么看?

  李侃如:2002年中国对经济发展动力的看法,以及对未来十年经济远景的憧憬肯定与2012年我们所观所感不同。我认为,未来十年中国将会出现经济快速增长与结构改革并存的局面。为了保持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进一步经济改革势在必行。然而,经济改革的空间在缩小,困难在增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强大的利益集团开始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发挥影响力。政治体制改革同样也面临许多困难。

  对一个国家来说,理想状态还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也是中国的选择。中国已经制订了下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提到对经济结构的调整,我认为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这样的五年计划有很强的必然性,我希望它能得到确实有效的实施,但是这个计划也可能会遇到阻力。我认为多数经济学家都看到,过去几年中国在经济结构方面的改革较少,在一些领域的改革,如从上世纪90年代不断推进的国有企业改革一度停滞。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丁麒杰)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