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美制造业“翻新”

时间: 2012-07-16 15:19:01 来源: 《财经》杂志  网友评论 0
  • 在近110年后的2012年7月,奥巴马在美国制造业州展开竞选巡游,希望通过赢得制造业州选民的支持,从而在今年底大选中,连任美国总统。美国制造业的翻新,更多意义上不是地理位置上的回归,而是在包括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环境保护、信息和生物等技术上的重新布局。

  如果比较美国总统奥巴马与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英国政治家约瑟夫·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就会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出色的演说家,对制造业都寄予厚望。

  1903年5月15日,英国伯明翰的前市长张伯伦回到家乡进行政治造势,他演讲的主题并非为了自己的仕途发展,而是希望大英帝国能够保住工业强国的制造业优势。

  在近110年后的2012年7月,奥巴马在美国制造业州展开竞选巡游,希望通过赢得制造业州选民的支持,从而在今年底大选中,连任美国总统。

  实际上,美国的制造业从来没有真正退出历史舞台,只不过近十年来新经济的耀眼光芒和外界的关注失衡,才令实力雄厚的美国制造业并未引起足够关注。据波士顿顾问公司的相关统计,一直到2010年,美国制造业产出占全球制造业产出比重,仍然稳居第一,占20%以上,名声在外的“中国制造”虽然在最近十年一路上升,但全球占比尚不足两成。

  而从刺激就业和经济复苏等方面考虑,推进新一轮美国制造业的复兴,在美国上下虽然还有一定争议,但以民主党为首的中下阶层对此持积极态度。

  从去年开始,振兴制造业即成为奥巴马的一个主题曲,亦为他提供了更有说服力的舞台,而他几乎成竹在胸。在奥巴马到达东部的两个制造业州展开巴士拉票之旅之前,美国制造业已实现连续34个月的扩张。相对于2008年以来受到重创的金融业,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

  美联储前副主席、美国全国财政责任和改革委员会成员艾利斯·瑞夫林对《财经》记者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制造业迅速下滑,人们曾一度担心美国的制造业会消失。现在看来这些担心多少有些过分,因为下滑现在似乎已停止,美国制造业在复苏,出口有所增长。

  不过在奥巴马到达东部的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时,美国就业收入增速已由一季度的6%大幅放缓至二季度的2.5%,是自2010年初以来的最低增速。

  更重磅的袭击,来自ISM制造业和非制造业指数,美国供应管理协会7月2日公布的报告显示,6月这两个指数双双快速下滑,前者自2009年8月以来首次跌破50的荣枯平衡线,是美国制造业近三年来出现的首次萎缩。

  放在美国经济增长的背景上,制造业数据尤其让人觉得敏感。美国经济增长自二季度以来乏善可陈,制造业ISM由一季度的53.3降至52.7,非制造业ISM更是由一季度的56.7大幅降至53.1。

  与此同时,美国私人消费支出、工业生产的增长势头进入二季度均调头向下,去库存迹象也开始显现。而制造业占美国GDP比重12.2%左右,若制造业数据进一步恶化,加上欧元区动荡的影响,美国经济全面放缓也绝非不可能。

  站在更深远的角度,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兼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主任帕特里克·加拉格尔阐释了美国制造业对于这个国家的重要。他对《财经》记者说,美国制造业规模总量大约是1.8万亿美元。在美国的经济组成上,即使其他部门所占的经济百分比在不断增加,制造业仍旧是重要的力量。

  美国以创新精神立国,并以雄厚的研发能力傲视全球。不过加拉格尔警告说,如果美国失去了制造业,也就失去了研发的能力。

  重返“美国制造”

  同张伯伦一样,奥巴马也希望美国能延续过去100多年的辉煌,保持世界制造业的领军者角色。当年,制造业机器的轰鸣拉动美国经济增长,在整个20世纪使美国长期拥有经济繁荣的庇佑。

  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后,美国的制造业逐步让位于服务业和金融扩张。最早的挑战来自制造业后来居上的日本和德国,在一系列的反思与改良后,上世纪90年代,制造业在美国似乎有所回潮,列入《财富》前50强的公司中有31家制造公司、12家能源公司、7家消费品供应商。但随着全球化的进展导致全球产业进一步分工,美国制造业逐渐变得边缘化,在2007年《财富》前50强中,制造业公司已减少至20家。

  制造业的大旗再次祭出,已是美国在经历了金融危机和大萧条的洗礼后。奥巴马政府誓言要重振制造业和实现再工业化,重塑国家竞争优势。此后是一系列振兴制造业的法律框架的搭建和各种项目和计划的出台。对此,美国研究机构ResearchPAYS主席汤姆·卡达拉对《财经》记者说,这些政策举措与其说是复兴,不如说是重返到美国当年以制造业牵引经济发展的旧日荣光中。

  指望以曾经下滑的美国制造业重振美国总体经济的人,已从就业数字中得到了部分满足。此前,经过30年的逐步南移,美国制造业就业已缩减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区域的特定领域。在经济衰退之前和期间人们在制造业领域失去了数百万份工作。而自从2010年一月份以来,美国已增加了48.9万份工作,是自1995年4月以来任何29个月期间最强劲的增长。美国劳工部7月6日发布报告说,美国制造业工作在持续扩展,6月增加了1.1万份工作。

  由此,有分析认为美国制造业已进入上升通道,更重要的是,相对于触底反弹,乐观者相信这是长期的结构性改进的表象。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艾伦·克鲁格说,奥巴马总统已建议为制造业提供税务激励,加强劳工培训,并采取措施创建制造业中心,防止工作向海外转移。

  除政策指引,美国自身生产力的增长、美元走弱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国家面临工资急剧上涨等因素,都使“美国制造”听起来不只是宣传口号。

  在卡达拉看来,不同国家的工业革命,从英国到日本,都是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上,把制造的产品的成本不断挤出的过程。无论是1900年初泰勒关注的制造业科学管理流程,还是上世纪70年代日本的“just-in-time”无库存管理制度,都是压低制造业的生产成本,这反过来又促进了能够负担得起的创新平台,引入机器人自动化时代的到来。

  而从成本的考虑,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称,由于工资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将导致中国作为制造业中心的吸引力减退,重新投资美国的浪潮将出现加速势头。虽然中国依旧是制造业投资好去处,但到2015年左右,美国制造有望重夺优势。

  美国企业已开始回巢的报道连篇累牍,但卡达拉强调说,在工业制品组成中,随着自动化的引进,劳动力的相关性变得日渐不重要。

  目前在工业制成品的成本中,约 30%与劳动力相关,随着这个数字不断降低,中国工人工薪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现在中美制造业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平衡,中国有电子类长期消耗品的制造业强项,美国适合更量身定制的制造业产品。而这一最佳平衡最终会随着新技术的出现而打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财经》杂志 作者:金焱 (责任编辑:于跃)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