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全球化病危!怎么办?

时间: 2020-03-13 17:51:59 来源:   网友评论 0
  • 来源:人大重阳

来源:人大重阳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全球资本市场研究”课题组,本文为独家首发。


一觉醒来,地球变了。


北京时间3月13日凌晨,道琼斯指数一天狂泻2352点,跌幅达9.99%,大盘再次跌停。这是道指自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来的最大跌幅。金融海啸正在向全球持续蔓延,至少有12个国家的股市因暴跌触发熔断机制。针对过去三周美国股市的表现,“股神”巴菲特的感慨是:“我活了89年,也没见过这种场面。


多日前,笔者之一曾撰文《应对全球化休克,中国须提前布局》一文的内容需要更详细的阐述,进而用更大的视角来审视当下的全球宏观形势。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引发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循环“暂停”,以美元全球流通、美国市场为全球经济“服务器”的全球化模式遭遇重创,堪比医学上因血液循环锐减造成的“休克”现象,而现在,则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病危”征兆。


全球化“病危”,其命运将如何?接下来这个地球上将面临什么情况?还能不能“抢救”一下?为了回答这些问题,笔者分析了全球化“病危”的症状、进行了情境推演,并给出六剂“猛药”。

全球化“病危”,三大症状很“致命”


此前有人说,新冠病毒哪有那么可怕,死亡率“凭我直觉不到1%”,也就相当于“大号流感”。然而,当疫情真的造成资本市场恐慌、动荡,就连说这话的人,也怕了,也出来做了一次非常严肃的直播讲话,但从美股表现来看,似乎起到了反效果……


或许,疫情本身的“杀伤力”并没有严重到对人类社会来说很“致命”。但是,疫情造成的“衍生灾害”,如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暂停”进而导致全球化“病危”,对世界经济来说,如果“抢救”措施不力,后果恐怕很“致命”。

首先,疫情蔓延阻断全球人流,全球化“失魂”。全球化首先是人的全球化,正如“地球村”的提出者麦克卢汉指出,科技带来“人的延伸”,造成“地球变小”的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灵魂。一旦人的全球化受阻,全球化本身也就失去了灵魂。目前,全球化“失魂”的症状正在变得日益严峻。有研究称,3月份以来疫情发展已导致全球的跨境人口流动比去年至少下降了1/4。而从预期来看,下一步的形势发展不容乐观。有美国著名传染病学家预计,一年内新冠疫情可能导致全球40%-70%人口被感染,而美国感染者可能将达9600万人。德国总理默克尔说,预计将有约60%-70%的德国人感染新冠病毒,相当于5300万人口。法国总统马克龙则公开表示,担心法国的疫情蔓延失控“无法避免”。肺炎疫情延烧到美国体育界、好莱坞等,进一步阻断人流。莱坞影星汤姆·汉克斯和妻子确诊感染新冠病毒,正接受检测和隔离。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因球员确诊新冠肺炎,宣布无限期全面停赛;美国包括首都华盛顿市等多个城市陆续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有多个城市已禁止大型集会,关闭学校改为网上授课等。

其次,治理赤字阻断全球物流、信息流,全球化“缺氧”。新冠疫情是人类与病毒对抗,而非人类之间的对抗,这高度考验人类社会的治理能力。然而,治理能力上的赤字却导致全球物流乃至信息流遇阻,将反而导致病毒蔓延加剧。目前多个国家太依赖封城、暂停跨境交通等紧急行政措施,却没有在组织检测、建立方舱医院、集中治疗资源等方面有所作为。美国特朗普总统宣布3月13日始暂停与除英国以外的所有欧洲地区的旅行往来30天。西班牙与葡萄牙暂时禁止意大利航班飞入,为期两周;奥地利下令禁止意大利的航班与火车入境;英航法航等取消意大利航班,加拿大航空公司停飞意大利航班直到至少5月1日。

根据海岬型船运价指数BCI指数显示,自年初的1646点,跌至3月12日的负355点,下跌幅度之大令人叹息。BCI指数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世界货物航运的经济状况,此次跌至负值,意味着航海运输所得的盈利已经无法覆盖其成本,而BCI指数主要指的运输货物是焦煤、燃煤、铁矿石等工业原料。可想而知,航运物流的挑战给全球化经济带来相当程度的冲击。

比阻断物流更厉害的是,西方国家甚至企图在信息发布方面企图以闭目塞听的方式“蒙混过关”。据《纽约时报》报道,负责抗击新冠肺炎工作的美国副总统彭斯要求,关于疫情的任何对外声明都需要得到白宫批准,《纽约时报》则直接在标题上称:彭斯将对卫生官员发布的新冠病毒信息进行“控制”。物流、信息流的中断,将导致救治体系、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等出现问题,疫情信息难以公开则将带来更难逆转的病毒扩散风险。

最后,恐慌情绪阻断全球资金流,全球化“失血”。金融是经济的血脉。疫情引起的恐慌情绪已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批资金纷纷涌入国债等比较安全的资产避险,导致大部分主要经济体的国债收益率大幅度走低。

image.png

数据来源:英为财情,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全球股市进一步遭遇抛售潮,欧美市场全线重挫近10%,至少9个国家同时迎来熔断。受到市场恐慌情绪暴涨影响,VIX恐慌指数大涨40.02%,收报75.47。

image.png

数据来源:Wind,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经过我们分析判断,美股的暴跌不仅仅由于疫情和石油价格所致,更是由于之前股价的增长源于大股东回购,因此其价格存在大量水分,无法支撑起内在价值。




数据来源:美国银行美林全球投资策略公司,Bloomberg,美联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


例如,由于投资者恐慌情绪加剧、从风险资产中出逃因素,大量资金流向了以美国国债为代表的安全资产,美国的10年债收益率一度降至0.5%。美联储3月12日决定在2天里在短期金融市场实施1.5万亿美元规模的追加资金注入,却仍难阻止美股陷入“末日模式”,美股历史上总共三次熔断有两次均发生在本周。对世界经济来说,这就意味着流动资金减少,“失血”症状加剧。

下一步是什么?

最坏情境不敢想象


下一步,世界将怎样?当然首先要看疫情如何发展,其次看人类文明应对得如何。我们基于疫情发展前景的不同假设,加上人类社会采取不同应对策略,进行了情境推演,分为三种演进路线。


可能性一:高危情境。全球层面难以形成关于疫情与经济治理的统筹协调,疫情进一步扩散,到2020年底仍不能得到控制,全球经济继续下挫,主要国家资本市场的动荡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在此情境下,疫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各国只得各行其是,闭关锁国,阻滞人流,停滞经济,全球化从“休克”发展为“渐冻”。民众从基于生命生死的意义从而对疫情的恐慌,慢慢转变为基于经济崩溃从而对经济金融的恐慌。各国经济遭受巨大的外部冲击,进一步加剧国内矛盾,提升民粹主义情绪,导致更大程度的贸易战、金融战。

美联储为遏制疫情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将利率下调至0%以下,并推出量化宽松计划,把全球其他央行逼到货币政策的死角。此时,美国国债成为避险资产,利率继续下行,而美联储已无可用工具,全球经济进入对货币政策“不应期”。美国股市大幅暴跌引发其他国家资本市场开启比惨模式,各国资本纷纷抛售各类资产,涌入美国债券市场,导致全球资本市场持续下挫,部分国家股市甚至崩溃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元出现流动性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困局交互形成正反馈,将整个世界拖入大萧条。

可能性二:缓解情境。假定疫情在全球范围随着北半球天气转暖较快结束,扩散速度不快,范围不大,轻症患者通过简单治疗治愈甚至自愈,到第二季度或者第三季度末基本得到控制。

此时全球化休克已持续一段时间,美联储持续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将利率下调至0%,但对国内经济提振有限;全球其他央行不得不跟进降息,推动全球主要国家进入负利率时代,对全球经济金融带来持续的不利影响。

资本市场持续动荡,美元指数持续攀升,各国资本抛售多国资产,全球经济遭受重创。全球经济复苏希望渺茫,美联储货币政策子弹打完,几乎没有有效的政策空间。

可能性三:康复情境。各国加强协调和联动,形成以疫情防控为核心、经济和贸易促进为目标的新型治理机制,积极主动阻断病毒传染,大力开展有效治疗,在第二季度中早期基本控制住疫情蔓延,全球经济和贸易从休克状态逐渐恢复,货币政策尚未达到极端,有能力为金融系统补血,全球化发展进一步深化。

中国在控制住疫情后,在新治理机制下大力支持其他国家开展疫情防控,推动中国专家到他国进行经验交流和人力支持,介绍与推广中国的经验和办法,派出国际医疗救援队对疫情重灾区进行定点清除;通过积极的复工复产,在新的经贸治理机制下,为全球防控疫情提供足量适用的防护物品和医药用品。

此时,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空间尚未用尽,为全球央行货币政策还留有经济促进政策的余地,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逐渐得到平复。全球化经历短暂休克后,在新型国际治理机制下,特别是中国联手全球主要国家在国际公共卫生以及经济金融的积极作为,促使全球经济金融系统慢慢回血,朝着正常化的方向迈进,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新的希望和方向。

没有“中国作用”,“病危”的全球化无法“抢救”


最近几年世界遭遇一股逆全球化的潮流,尤其在美国特朗普上台后,贸易保护主义一度更加盛行。在世界经济的萎靡不振的当下,又地叠加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冲击,大多数国家更加认识到自由贸易的至关重要性。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坚定支持者,如果不能充分发挥中国的作用,全球化恐无法挽救,世界经济前景将更加不乐观。


对此,我们提出六条对策。

一、尽快召开新冠疫情国际领导人峰会。传染病是人类共同灾难,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很有可能对全世界人民健康和生活带来重大冲击。面对全球性问题,召开主要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共同讨论解决方案是惯例,比如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在经历了“美元危机”、“石油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及全球经济危机后,促成了G7会议的召开;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主要大国一致同意召开G20领导人峰会。中国是本次疫情主要受灾国之一,同时也为防治疫情做出巨大牺牲,也积累了大量经验,防控效果有目共睹。因此建议国家倡议或者通过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召集世界主要大国和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国家召开国际领导人峰会,一方面介绍各国防控经验,研讨应对方案,完善国际卫生合作,为不发达国家提供更多援助;另一方面要正确预判疫情对经济金融带来的冲击,从而协调各国加强政策协调,维护全球供应链和资本市场的基本稳定。

二、建立全球防疫信息交换网和疫情风险评级机制。与中国严厉的防控措施不同,不少国家采取了相对放任的态度,部分地区的疫情形势非常严峻。同时,由于缺乏疫情信息共享机制,疫情随着人员往来正在全球急速扩散,对更多国家、尤其是医疗条件薄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了重大潜在风险。中国在本次疫情防控中迅速建立了信息通报机制和发布系统,为稳定社会人心、阻止病毒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借鉴各国以往尤其是发达国家在疫情防治中的经验,以大数据为手段,迅速建立国家间信息共享机制,与各国分享当前疫情发展状况、防疫经验以及重大发现,不仅能有效预防、监控和控制疫情的国际蔓延,还可更有效地压减国际谣言的传播空间,并减弱由此对经济金融的冲击。

三、在全球倡导“生命无价”的新人权观。这次疫情对全球的冲击是全面的,各国的不同反应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国家治理体系。美国等西方国家之所以采取“裸奔”的方式,特朗普也多次表达了对疫情带来伤亡的漠视,根本原因在于资本的商业本性,注重利益而不注重正义。但是,疫情传播没有国界、阶级和种族之分,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到,疫情带来的风险和成本无法估算,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最终有可能带给人类更大灾难。中国的“生命无价”的理念以及防治方式正在获得更多重视和赞誉,因此,我们要倡导、倡议“生命无价”的价值观、人权观。生存是基本人权,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珍视,这也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理念。同时,我们不仅会尊重人的生命,也要尊重大自然中一切生命,各国要团结起来保护环境,加快落实《巴黎协定》,实现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我国2020年10月份在昆明召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的机会,建议各国联合建立生物保护大数据系统,倡导健康饮食、天人合一等观念。

四、以人民币提供全球供应链信贷,稳定全球物流。疫情对国际贸易带来巨大冲击,随着西方资本市场陷于巨大恐慌,全球供应链岌岌可危,甚至有断裂的风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实物贸易国,如果任由这一趋势发展,必然会危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领先的地位,因此要积极帮助企业从物流、人员、资金等方面减少疫情影响程度,按规定履行贸易合同,推动中国企业与全球产业链之间更紧密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加大对中国起关键作用的物流节点的金融支持,尤其是提供人民币支持。这就需要维持人民币稳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有很多西方国家步入负利率行列,我们仍然保持这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快。当然,我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更加明显,对人民币使用程度高的周边国家来说,央行不仅要加大跟这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协调力度,也是在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更好的条件,稳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五、以人民币重塑全球资源市场体系,开发人民币天然气ETF。根据公开资料分析,中国的多种金融衍生品陆续向国际投资者开放,如原油期货、铁矿石期货等。市场处于稳定的发展之中,相应金融产品的功能也正在发挥应有的效果。原油期货上市一年多来,境外交易者积极参与,境外投资者交易和持仓占比分别达到10%和16%。根据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统计,其日成交量已超过迪拜原油期货合约,仅次于纽约和伦敦两大老牌基准市场的交易量,成为亚洲市场交易量最大的原油期货合约,其国际影响力以及定价能力都得到了认可。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处在动荡时期,同时也为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发展迎来全新机遇,重点就是要加快推出人民币天然气ETF,提高我国在能源领域的风险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与日本、韩国的银行业合作加强区域银行业监管,积极推动中日韩金融监管者高层会议的举办,促进区域金融稳定,加强输入性风险的防范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平台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规则的重塑,统筹利用好国家司法、贸易、会计、金融等领域资源,做好大数据时代金融数据安全防范工作。

六、重新考虑中美经贸谈判中的中方要约。本次疫情对美国社会和经济也带来重大冲击,美股连续多日出现“蹦极”般的动荡,史无前例。出于国际人道主义,中国给予美国援助物资、医疗设备等方面的支持有利于加强两国的合作关系,美国对中国的需求也会扩大。但是,根据多年跟美国打交道的经验,我国与其磋商过程中不仅要坚守原则,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新的合作领域,还可以借这次机会,推动在其它领域包括关税、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正常化,为两国在经济、金融、技术合作打下良好基础,从而更好的利于解决分歧、利于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总的来说,秉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增进理解、加强合作,努力发展好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始终是我们需要把握的正确方向。 

(本课题组执笔人:王文、贾晋京、卞永祖、曹明弟、杨凡欣、陈治衡、刘典)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