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一文看懂永续债

时间: 2018-12-28 11:01:00 来源:   网友评论 0
  • 金融委办公室强调,推进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什么是永续债?它有什么特点?

金融委办公室强调,推进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什么是永续债?它有什么特点?


原标题:金融委年末放银行补血大招 一文看懂永续债

来源: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ID:CHINAFINANCE40FORUM)

金融委办公室最近有点忙,12月25日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多渠道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短短50个字的新闻稿突出了两个重点:

1、研究多渠道支持商业银行补充资本有关问题。

2、推动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

专家表示,目前的监管政策,旨在控杠杆、去通道,引导商业银行回归传统信贷,要求风险收益逐步对等,这本质上是资本消耗逐渐加大的过程。银行仅靠内生增长仍然不足以支撑业务的开展,外部资本的补充还是不可或缺。

01

什么是用永续债?

金融委办公室强调,推进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什么是永续债?它有什么特点?

首先来看看永续债的定义。根据《中国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2〕56号),银行永续债应该具备的特征如下:

期限:永续,没有到期日。

清偿顺序:受偿顺序排在存款人、一般债权人和次级债务之后。存在争议的是永续债和优先股的顺序。

赎回方式:发行之日起,至少5年后方可由发行银行赎回,但发行银行不得形成赎回权将被行使的预期,且行使赎回权应得到银监会的事先批准。

本金偿付:必须得到银保监会的事先批准,并且发行银行不得假设或形成本金偿付将得到银监会批准的市场预期。

“在巴塞尔协议中,对于这一类无固定期限的债券,可以划入非核心一级资本的债券具有以上特性。永续债与优先股都可以划入一类。但是在国内二者存在区别。”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对媒体表示。

具体而言,优先股与永续债监管主体不同,前者由证监会监管,非上市机构没有发优先股的尝试。上市银行发行的规模也有限,主要考虑到优先股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所以优先股发行空间相对有限。

但永续债则不然——永续债的发行场所更多在银行间市场,也有少量在交易所,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债券市场交易与股市关联小,受外部制约影响因素也更少。

更重要的是,曾刚认为,非上市银行可以在银行间市场发债,很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补充资本,发行主体范围更大。预计未来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的方式补充非核心一级资本将成为主流。

02

为什么要尽快发行永续债?

2017年以来,银行业因面临强监管施压、利差收窄等多方面因素,补充一级资本和核心一级资本的压力不断增大。

图片来源:联讯证券

据规定要求,2018年末,系统性重要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9.5%和8.5%,其他银行在这个基础上分别少1个百分点,即10.5%、8.5%和7.5%。

因此,上市银行2018年以来使用优先股、定向增资等工具为自己“补血”的现象已非常普遍。据中信证券最新数据统计,2018年年初至今,A股上市银行已完成资本补充5315亿,同时,正在进行“补血”的银行名单仍在不断增加。

究竟哪些因素加剧了银行对资本的极度渴望?天风证券分析师孙彬彬表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需要在2018年年底全部达标。从上市银行报表来看,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达标压力不大;但也应该看到,仍有部分银行资本充足率处在达标线的边缘。特别是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基本上多数股份行和城商行位于高于达标线1%附近。

二是社融中贷款占比上升对资本的消耗。今年以来随着监管趋严,非标融资收缩,社会融资规模构成中贷款占比上升。对银行来说,更多的贷款投放必然会增加对资本的消耗。

三是表外非标回表与资本计提。随着表外非标回表,将加大银行资本计提压力。从资本计提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短期内难以承接表外非标快速回表,也因此,央行此前表示,允许商业银行自主确定整改计划、发老产品对接新资产、采取多种措施处置非标,缓解银行的资本压力。

四是全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将会面临更加严格的资本监管要求。当前,仍有部分规模较大的股份行资本充足率并不高,如果被认定为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将会大幅增加资本补充压力。

此外,由于四大行均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叠加巴塞尔协议Ⅲ,四大行的资本充足率在2025年至少要达到19.5%以上,后续可能需要持续地补充资本。

因此,总结来看,我国银行业对资本补充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国际资本监管要求、贷款投放占比高增加资本消耗、表外非标回表需要资本计提等几方面。

03

还有哪些渠道可以补充资本?

目前银行资本补充工具主要有股权融资(包括:首发、增发、配股)、可转债、优先股、二级资本债。

今年以来,部分银行补充资本的需求不断提高。据中信证券统计,年初至今,A股上市银行已完成资本补充5315亿元(定增和IPO1080亿元、优先股1025亿元、二级资本债3080亿元、可转债130亿元),已公告但仍在进展中的规模7447亿元(定增352亿元、优先股3310亿元、二级资本债1305亿元、可转债2460亿元)。

IPO方面,今年已有成都银行、郑州银行、长沙银行先后上市,共融资逾80亿元,此外青岛银行和紫金农商行等已成功过会。Wind数据显示,目前有13家银行在正常排队。

今年以来,监管鼓励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为银行进一步充实资本拓宽道路。在武雯看来,尽快启动永续债发行是其中措施之一,体现了政策的一贯思路,预计未来银行补充资本的路径将不断拓展。

事实上,此前监管部门已发文明确支持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

东方金诚首席金融分析师徐承远表示,未来国内商业银行有望在其他一级资本债券工具,以及具有更强资本属性的二级资本债券工具实现突破。

一是以具备“无固定期限或超长期限”特征、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债券工具有望成功发行。

二是在监管协调下,成功推出涉及转股条款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以及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目前,国内二级资本债券在触发事件发生时,均采用减记方式吸收损失,且交易场所局限于银行间市场,主要受制于分类监管、债券市场存在一定程度分割影响。随着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监管协调的推进有望大通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提高决策审批效率,转股型二级资本债券和涉及转股条款的其他一级资本工具有望正式落地。

(本文来源:北方新金融研究院。综合自第一财经、券商中国、中国证券报;整理:Bank资管 )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