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新规落地近3个月:银行资管出现了哪些变化?

时间: 2018-07-24 10:31:52 来源: 金融时报  网友评论 0
  •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201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目前,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具有预期收益产品占据主流、产品同质化较强、负债端成本高企不下、刚性兑付造成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等特点,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将迎来较大转型。”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表示。

来源:金融时报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了《2017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目前,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具有预期收益产品占据主流、产品同质化较强、负债端成本高企不下、刚性兑付造成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等特点,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财富管理产品体系将迎来较大转型。”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表示。


目前,资管新规落地近3个月,银行理财市场出现了哪些变化?《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是理财产品数量呈现下降态势;二是保本产品数量和占比下降明显,净值型产品数量增多,但总量依旧偏少。


资管新规影响初显


虽然业内翘首以盼的银行理财监管细则尚未出台,但不难发现,资管新规发布后,银行理财的转型之路已然开启,这一点,从理财产品发行数量以及产品类型变化上便可见一斑。


据金牛理财网统计,2018年上半年,各银行共新发行理财产品65174只,同比增长2.4%。具体到月度数据来看,月发行量呈现逐月下降趋势。融360监测数据显示,今年6月,银行理财产品共发行11319款,环比减少778款,降幅为6.43%;较2017年6月减少3265款,降幅为22.39%。


从银行理财产品类型变化上来看,2018年上半年,保本产品数量和占比下降明显,银行新发行净值型产品显著增多,但总量依然偏少。3个月以内期限的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逐渐减少,3个月至12个月的中长期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逐渐上升。


数据显示,2018年6月,银行新发行净值型理财产品224只,环比上月增加57只。截至2018年7月17日,存续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共2860只,其中,封闭式净值型产品720只,占比为25.17%;开放式净值型产品2140只,占比为74.83%。


华宝证券分析师杨宇表示,目前银行理财市场处于等待资管新规各类细则落地的空窗期,老产品逐渐压缩,新产品推出缓慢,有的银行机构新业务甚至已基本停滞,理财规模正在缓慢下降。


从更加宏观的视角来看,银行理财在2017年遭遇了“急刹车”。麦肯锡咨询公司统计发现,2012年至2016年,银行理财作为资产管理业务的核心驱动力,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5%,而进入2017年之后,年增速下滑到8%以内。


不过,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虽然2017年中国资管行业增速显著下滑,但是中国居民储蓄“搬家”和成熟机构投资者崛起这两大助推未来资管行业增长的基本因素并没有改变,资管行业的发展潜力仍然非常可观。


通过产品设计逐步实现净值化


“总体来看,随着非保本理财明确表外化、净值化,未来将转变为纯粹的资管产品,考虑到转型调整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可能会出现一定收缩。但从中长期看,随着国民财富存量的持续提高,对多元化投资渠道的需求仍会为资产管理行业提供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虹含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麦肯锡咨询公司预计,提前引领转型的银行很可能成为未来中国“大资管”市场的主导力量。根据国际经验,在全球前20大资管机构中,半数为银行系资管机构,管理资产占比高达42%。与保险系和基金系相比,银行系拥有丰富的个人、公司和机构客户资源,完整的账户体系,多业务协同能力,全球的网络覆盖及强大的品牌公信力。这些资源禀赋都有利于银行在资管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那么,银行机构该如何推动资管转型特别是理财转型?专家对此分析认为,如何打破客户心中理财产品视同存款的既有印象,推动产品净值化将是银行资管转型的最大挑战之一。而通过产品设计实现理财产品净值化的逐步推进或是一个可取的方向。


“为了让客户能够逐步接受净值化产品,银行资管需要从产品设计入手,开发出既能够满足客户需求,也符合净值化趋势的理财产品。”某股份制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表示。


麦肯锡咨询公司建议,首先,从低风险、低波动资产类别逐步过渡到高风险、高波动资产类别。在短期,针对主流客户对理财产品稳定收益的核心需求,通过设计类货币基金的现金管理产品、类债券基金的净值化产品,逐步实现向预期型理财产品转化;其次,通过产品期限或者收益结构设计,逐步引导客户接受理财净值化的理念。比如,用业绩比较基准替代预期浮动收益,通过设计业绩基准目标向投资者展现产品价值,同时传递市场波动对产品收益的影响,针对不同客群采取差异化策略;再次,针对保守客户群以结构化理财替代现有保本理财产品,针对主流客户群主打低风险的现金管理或者债券类净值产品,针对高净值客户群尝试营销结构化衍生品。


资管子公司诸多问题待解


银行对于资管子公司的布局正在提速。据悉,目前已有招商银行、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南京银行、民生银行9家银行披露拟设立资管子公司。


“从宏观层面来看,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并规范资管行业,成立资管子公司是必然的选择。但具体到各商业银行的微观层面,设立资管子公司同时也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某国有大行资管部门的一位总经理如是表示。


多数业内人士认为,银行成立资管子公司有利于形成风险隔离机制,也有利于打破客户的刚兑预期,还可能享有监管政策设计上的区别对待。此外,以子公司形式运作和作为一个业务部门运作相比,前者拥有相对灵活的市场机制。


不过,也应当看到,作为银行资管转型的重要布局,以子公司形式开展资管业务,银行也将面临不小的挑战和压力。上述总经理认为:“脱离了与母行天然的紧密联系,资管子公司和母行其他业务条线的联动可能会弱化。比如,在对销售渠道的运用、资产端的支持等方面,分支机构和业务条线给子公司提供业务的动力或将不如过去充足。”


同时,尽管设立资管子公司将有利于风险隔离,但资管子公司要建立起独立的风险防控和审批决策机制,也将是一个相对漫长且富有挑战性的建设过程。


“在大型集团化的国有大行体系内,往往包含基金公司、从事境外投行业务的公司等,它们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业务交叉。如何整合整个集团的资管业务也是有待厘清的问题。”建设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李丽杰强调。


南京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助理张兰则认为:“成立资管子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跟母行‘分家’。未来如果各家资管机构的产品高度同质化,资管子公司独立出来之后是否还能获得母行的渠道支持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另外,未来流动性管理方面对资管子公司来说也是一大挑战。”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niyu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