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央行推出促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政策,背后逻辑?

时间: 2018-01-08 13:58:55 来源: 央行观察  网友评论 0
  • 1月5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导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体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来源:央行观察

作者:王有鑫博士,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央行观察专栏作家


1月5日,央行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导向,进一步完善和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体系,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该《通知》主要包含五点内容:一是支持企业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明确凡依法可使用外汇结算的跨境交易,企业都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支持银行按照现有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创新金融产品;二是银行可在“展业三原则”的基础上,为个人办理其他经常项目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便利境内个人将境外合法收入汇回境内使用,以及境外个人将境内合法人民币收入汇出境外;三是明确境外投资者办理碳排放权交易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相关规定;四是便利境外投资者以人民币进行直接投资;五是便利企业境外募集人民币资金汇入境内使用。明确境内企业境外发行债券、股票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可按实际需要调回境内使用。


该政策出台有其特定背景,一是自2015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增加,人民币在跨境收支中的占比均大幅下滑,企业在跨境收支中不愿使用人民币。比如,2015年人民币在跨境收入中的月度占比均值为30%,在支出中占比27%,而到了2017年,平均仅有16%和19%。受此拖累,人民币在国际货币支付中的份额和排名也逐渐下滑,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遇阻。2017年11月,人民币是全球第六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1.75%,而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人民币都是第五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最高时接近3%。


二是我国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外投资和产能合作增加,这部分实体经济对外发展需求也会对我国外汇储备带来一定压力。2017年1-11月,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59个国家进行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23.7亿美元。此外,目前“一带一路”着重于产能合作和工程承包项目,2017年1-11月,我国企业在沿线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6201份,新签合同额1135.2亿美元。大量企业走出去承包项目,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外派劳工,这部分员工在境外的收入目前大多以当地货币或美元等硬通货结算,加大了企业外汇运营需求,也增加了汇率波动对员工本币收入的影响。如2014年俄罗斯卢布危机就给在俄罗斯工作的中方员工收入带动了影响。


三是人民币国际化业务开展过去主要依靠企业,相比之下,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进展缓慢。2005年,香港和澳门率先启动个人跨境人民币汇款业务。香港和澳门居民可每日分别向内地同名账户汇入不超过8万元和5万元人民币;香港、澳门地区向境内非同名账户的人民币汇款以及境外其余地区向境内的人民币汇款,境内收款人实行每人每天8万元的最高汇款限额。


2014年6月11日,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意见》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开展支付机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的十点通知》相关规定,央行开放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境内个人可以通过个人人民币结算账户以个人对外贸易经营者的名义直接收取货款,也可以通过参与跨境支付业务试点的支付机构收取人民币货款。而从2015年开始,上海、天津、福建和广东四大自贸区相继出台新规,允许自贸区内个人办理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但在全国范围内,除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外的其他经常项目下的个人跨境人民币业务,仍然未能完全放开。


在此背景下,央行推出此次新规,鼓励增加人民币跨境结算比重,既可以避免外币汇率波动对贸易投资的冲击,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熨平汇率波动对出口外汇收入、进口外汇支出和外派员工收入的影响;又可以在“一带一路”对外资本输出和产能合作基础上,推广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稳定外储和跨境资本流动。而且,允许个人在其他经常项下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是这次比较大的亮点,实现了人民币跨境结算在经常项下的全覆盖,由之前的主要针对企业,现在也给个人跨境使用人民币增加了更多可能和渠道。


照此推断,未来发展的大方向有可能会进一步放开QDII2,即允许个人项下使用人民币对外投资股票、债券等资产,由经常项目进一步拓展到金融项目。当然,这一过程可能还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但趋势已然明确。


另外,随着我国环保风暴的开展和对环保重视的加强,碳排放权将成为我国重要的金融资源,通过推动人民币在碳领域的定价权,吸引外资参与境内人民币碳交易,可以培育、壮大境内碳交易市场,打破美元在传统大宗商品领域的金融垄断,发挥人民币在新兴金融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本币国际化的过程中,政府推动起作用主要是在初始阶段,后期能不能发展壮大还要看市场的选择这在最近两年人民币国际化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中可见一斑。从历史经验看,1873年前后美国就成为全球经济第一大国,直到1945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才确立了美元全球霸主地位。目前,中国还不是全球经济第一大国,人民币要想完全取代美元并不现实,目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人民币更多是发挥补充功能,为国际结算、支付、交易、储备增加更多选择,完善国际货币体系。根据测算,到2030年前后,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过美国位列世界第一,中国人均GDP有望达到2万美元。结合美元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发展趋势,人民币在2050年前后将逐渐缩小与美元之间的差距,在国际支付和外汇储备中的份额将与中国经济全球份额相当,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这样看来,人民币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央行观察 作者:王有鑫博士 (责任编辑:hello123)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