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万放:资管的核心是风险偏好和风险水平的匹配

时间: 2017-05-10 17:46:00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 0
  • 资产管理行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已经迅速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市场,但随着规模的高速增长,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暴露。今年以来,监管节奏明显加快,“泛资管”监管趋严的方向日益明朗。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导读:


资产管理行业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已经迅速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市场,但随着规模的高速增长,深层次的矛盾也逐步暴露。今年以来,监管节奏明显加快,“泛资管”监管趋严的方向日益明朗。


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放近期接受专访时表示,资管的核心是资金风险偏好和资产风险水平的匹配,围绕这一核心,应从资金、资产、产品、渠道等多个维度,来应对当前泛资管格局下的一系列挑战。


他还希望统一监管能够给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公平待遇。在资金端统一标准,按能力而不是通过“出身”来做监管;在资产端也要同等对待,在投资范围上统一,这样可以避免多层嵌套。


资产、资金不匹配矛盾突出


2012年以来,银行、证券、信托、基金和保险之间的竞争壁垒逐渐被打破,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泛资管”状态。五年过去了,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泛资管格局?


万放: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是维持银行主导型模式,但其他非银金融机构在泛资管业务的带动下增长迅速。我们做过统计,截至2016年末,扣除各类重复嵌套之后,泛资管体系实际管理的资金约为60万亿。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银行的通道业务,规模超过20万亿;二是主动管理型业务,即资管行业自身募集的财富管理业务资金,估计接近40万亿。从泛资管行业内部来看,银行理财资金委外推动了近年来其他资管机构的繁荣。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资金端来看,财富的蛋糕在不断扩大,叠加养老、住房、教育、医疗等各类需求,造成投资者对收益的要求偏高。但资产端来看,实体经济盈利能力在下降,并不能提供与资金风险偏好相匹配的资产,结果就出现了杠杆和产品嵌套。这种资产资金不匹配的深层次矛盾,带来泛资管今天的风险格局,也是近期监管担忧和相应举措的背后逻辑。


基于目前泛资管内生的矛盾和困局,你认为接下来金融监管会有哪些趋势?


万放:泛资管的自我繁荣给调控带来了一些难处。首先是分业监管出现了缝隙;其次是数据失真,无论是央行还是整个金融监管都不能掌控泛资管行业全面的数据,为进一步监管调控带来难度;再者是核心的机构投资者得不到扶持和成长,所以出现的问题是好孩子并不一定得到好的发展,相反有一些谁都不管的孩子反而发展得挺好;最后,大众投资者利益得不到充分保护。因此,这次统一监管的目的就是要防风险、补短板、治乱象、促改革。


这里面有两个核心问题,其一是渠道问题,资金和资产的风险水平要匹配。但当前在资金端更多是按财富数量级划分,这是有缺陷的,因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需要特别考虑,就是资金的风险意愿。事实上财富数量和风险意愿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甚至很多时候是负相关,这是渠道在销售产品时需要特别关注的。而实现上述匹配是需要渠道强行举证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认为渠道需要发牌照,强行约束资金(客户)和资产(产品)的风险匹配,强行要求渠道方举证尽到匹配义务,国外也普遍是这么做的。


其二是产品问题,资管产品的核心是把不同的风险资产包装成不同风险水平的产品,然后由渠道销售给不同风险偏好的资金或客户。这里面关键点是风险资产的识别、包装,需要投资能力和诚信合规,因此需要牌照管理。国外是特许合格机构投资者模式,牌照按投资能力分级别,按投资者分类别,这样进行牌照监管是为了提高门槛和违约成本,使产品能有效监控,保护公众以及合格投资者的利益。


统一监管需明确资管业法律性质


4月份以来,银监会密集发布了一系列监管规则及自查通知,这会对银行理财业务可能造成哪些影响?


万放:监管新规叠加MPA考核,显示监管对理财的规范力度持续加强,我觉得对银行理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整体规模增速将会放缓;第二,同业理财规模将下降;第三,息差收窄,银行盈利能力会下降;第四,部分资产出清,信用利差分化,融资成本会有所上升。


构建完善的泛资管生态体系同样离不开法律制度的配套建设,目前中国的泛资管行业还没有一套统一的法律规范,因而出现了无人监管的缝隙,这方面你有何建言?


万放:最近,泛资管业在统一监管标准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长远而言,仍需明确资管业务的法律性质和法理基础。目前,泛资管行业法律性质仍不够清晰,整个国家在泛资管行业中只有一部法,即《信托法》,现在的《基金法》也是基于《信托法》设计的,部分产品的上位法支撑不足,只能漂移到《合同法》。这种情况导致的问题就是,当出现纠纷时,法院找不到依据,只能按《合同法》来判定执行。而在《合同法》默认的委托-被委托关系下,财产没有隔离,委托人不能得到保护,某种场景下受托人也得不到保护。因此未来亟需推动泛资管统一立法,建立泛资管上位法


保险资管对泛资管统一监管有怎样的期待?


万放:核心的就是希望能够给合格的机构投资者公平待遇。第一,是希望在资金端能够公平对待,统一标准,按能力而不是通过“出身”来做监管。第二,在资产端也要同等对待,在投资范围上统一,也就避免了多层嵌套。第三,希望允许产品有两层结构,因为保险、年金等长线资金一般需要有大类资产配置,然后在大类资产配置下配底层的品种,所以至少有两层,第一层是配置产品,第二层是品种产品,全世界的管理都是这样。


在目前的泛资管格局和监管环境下,未来资管机构之间的竞争和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万放:作为合格机构投资者,未来它的发展方向,一是做全能型,能力特别强,业务特别全;另一个就是精品型,专注细分市场从而获得超额收益。现在国内大中小型的机构都有,但未来再发展5到10年,中型的公司会相对困难,要么大而全,要么小而精,然后投资业绩是核心。


现在资管机构大者恒大、赢者通吃的趋势已经显露。它背后的逻辑是:其一,大的公司有全方位的产品线,能提供一站式和定制化服务,客户就像进入了一个大型超市,货很全,质量也很好,所以愿意来你这儿采购。其二,一家大公司的品牌很珍贵,不会轻易做违约和不诚信的事情,所以作为委托人,他会选择有品牌的公司。其三,大公司能够在科技以及各方面的系统上大规模的投入,形成技术壁垒。综上,优秀的大型机构投资者,在未来的泛资管格局下将会获得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责任编辑:hello123)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