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大资管时代下浅论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及防范

时间: 2017-04-05 17:44:00 来源: 金同汇  网友评论 0
  • 近日网络流传出来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引发了金融机构、学者和媒体各界的热烈探讨。在履新银监会主席后,郭树清主席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资管业务的风险防控进行了回应。

来源:金同汇  作者:李耀 




近日网络流传出来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内审稿)》引发了金融机构、学者和媒体各界的热烈探讨。在履新银监会主席后,郭树清主席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对资管业务的风险防控进行了回应。此外,人民银行、证监会和保监会主要负责人也在不同场合提及资产管理业务。可见,在强调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的大背景下,具有110万亿之巨大体量的资产管理业务更是被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密切关注的。


一、各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金融机构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资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且承担收益。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持续增加,加之监管的宽松环境,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体系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型深化和社会大众对财富保值增值的需求,资产管理业务成为我国各类型金融机构战略转型的支点。各类型金融机构把资产管理业务作为创新的飞地,推出了层出不穷的各种创新资管产品。根据金融市场相关数据粗略统计,资管规模2012年为27万亿元,而到了2016年规模已达110万亿,短短四年间扩大4倍之多。这无不显示资管行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也从侧面印证了我们已经进入所谓的“大资管时代”。面对比国民生产总值还要多的资产管理行业,引导其规范合规展业,并对其风险有效预判防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按现行分业监管体制下,对资管行业进行划分如下:银监会监管下的银行理财和信托计划,证监会监管下的券商资管、基金专户、期货资管、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保监会监管下的保险资管。截止2016年年末,银行理财规模超过30万亿,信托计划规模近20万亿,券商资管规模破16万亿,基金专户17万亿。应该看到,资管行业的资管产品在满足实体经济资金需求的同时,也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相对客观的投资收益。


二、资管行业面临的问题和风险


经过多年的发展,资管行业面临着众多的问题,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风险。从大的角度来看,某些资管业务实质上是影子银行,借用银行信用带来货币的派生,而缺乏对这部分影子银行的统计监测,这就会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实际效果。从小的方面来看,机构个体的层层加杠杆资管产品的相互嵌套行为会放大机构自身的流动性、信用等风险,在风险因子的引发下,很可能会成为系统性风险。资管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如下。


一是缺乏统一的监管标准,存在监管套利行为。在当前的分业监管下,银、证、保三会对各自监管下的资管监管依据和标准不一致。目前各大类的资管产品的法律基础和法律关系不一致,有的依据国家法律,有的依据部门规章。各大类资管产品,在产品准入、投资范围、募集推介、信息披露、资金资产托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监管标准并不一致。这样部分机构通过产品结构调整、业务转移等途径,在不同属性的业务之间腾挪资产,将业务从监管较严的市场转向监管相对宽松的市场,变相规避监管规定。


二是资管产品相互嵌套,难以查清合格投资者和底层资产。就银行理财而言,银行在吸收净值高端客户资金后并不能满足直接投资于资本市场的要求。此时就必须寻找一个通道做一个资管嵌套。银行理财嵌套券商定向资管计划,券商定向资管再对信托计划,这样就可以实现银行理财资金曲线入市。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两个通道,单纯从一个监管机构(银监会)的角度来说就很难弄明白理财资金到底投向是否符合监管要求。对证监会来说,也对资金来源的判别存在难度。


三是缺乏统一的监测监控,难以有效对风险进行预判预警。在当前的分业监管模式下,各个监管机构只负责对本监管行业的资管产品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很大程度上没有存在数据共享,就算是数据共享,也存在统计标准不一问题。因各类结构化资管产品日益复杂,资金来源、交易结构横跨银行、证券、保险业,难以对行业整体风险进行监测统计和预测研判。


三、资管行业风险防范


资管行业面临着的问题是发展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对资管行业的加强监管风险防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统一监管标准。打破分业监管体制下,各自为政自家人只扫自家门前雪的做法。根据银行、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各行业不同资管产品提出共同性的要求,主要是合格投资者划分以及投资范围限定,以避免监管套利。


二是落实穿透监管原则。所谓穿透就是对所发行的多层资管产品,弄明白“钱是哪里来的”和“钱到哪里去”的问题,也就是向上识别产品的最终投资者,向下产品的底层资产。对嵌套进行进一步规范,主动去通道压缩通道,减少链条。


三是建立综合统计制度。加快建立覆盖全面、标准统一的综合统计制度,及时采集全周期的数据信息,全面准确反映行业全貌,彻底改变底数不清、风险不清的情形,从而为开展宏观审慎管理和穿透式监管提供保障。(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银监分局)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金同汇 作者:李耀 (责任编辑:hello123)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