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银行业2016三季度利润全拆解

时间: 2016-12-12 23:07:56 来源: 金融市场部  网友评论 0
  • 1-3季度,上市银行“真实”息差维持稳定,行业的主基调是“利息收入以量补价,降低信用成本力抗营改增”。虽然在会计上利润总额同比去年前仅增长1%,但以“营改增前”利润总额上看,增长达4%,提升幅度较大。

张明 王月香 

来源:金融市场部


主要观点

(一)2016年银行板块“真实”利润增长较快

1-3季度,上市银行“真实”息差维持稳定,行业的主基调是“利息收入以量补价,降低信用成本力抗营改增”。虽然在会计上利润总额同比去年前仅增长1%,但以“营改增前”利润总额上看,增长达4%,提升幅度较大。1-3季度单季度真实净息差分别为2.26%2.25%2.25%1季度贷款重定价后息差保持了环比稳定。

(二)2017年银行板块盈利能力或大于今年

2016年银行业“真实”息差同比下降20BPs,主要是2015年多次降息与放松存款利率上限等政策积累所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016年市场利率基本保持了稳定,预计在20171季度贷款重定价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持平或小幅下降的可能性较大,这是2017年银行利润增长最大的保证。

2017年“营改增”对收入、利润同比增速的负面影响只有4个月,影响较2016年(9个月)明显下降,但仍将影响250亿左右的净利润,拖累利润增速1.9个百分点左右,其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1季度,对当期核销、拨备覆盖率等指标也会有影响(信用成本降低)。

以目前的M1PPIPMI、工业企业利润等宏观指标来看,短期宏观经济仍处于小周期复苏的轨道上,资产质量/信用成本趋于稳定。但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视,2017年银行研究将更紧跟宏观基本面。

2017年大概率情形:利息净收入“量价双稳”,由于新增贷款目标大概率仍会实现,所以(不考虑营改增)收入增长可能会明显快于2016年;非息收入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信用成本略有上升;营改增影响大大减弱。在信用风险维持(类似2016年)稳定的情形下,净利润增速较2016年或有加快。

(三)投资策略

2016年银行(除营改增影响)净利润增速较2015年明显加快,伴随的拨备覆盖率指标的下降明显放缓, 2017年在息差企稳的前提下利润增长压力也不大,基本面对当前银行股估值有较强的支撑。

但在2017年1季度,银行将面临地产调控“资产荒”与营改增双重影响,收入增长压力甚至大于今年下半年,我们认为未来银行股将维持震荡走势,如果在1季度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将会是全年最好的买入机会。关注:招商(资产结构调整力度大、收入增长力强)、宁波(高弹性品种)、建行(资产结构好、债转股能力最强)。


正文:


一、资产负债结构调整:加大标准化债券配置和主动负债

(一)资产规模增速略有提高,同业和非标规模持续压缩,贷款和标准化债券投资占比提升

2016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长11%,增速较二季度略有提高(+0.8%)。分银行类型看,大行同比增长8.7%,较二季度有所提高(+1.3%);股份行同比增长15.7%,与二季度基础持平(-0.2%);城商行同比增长21.4%,较二季度明显降低(-5.4%),各类银行增速差距缩小,趋于集中。从生息资产占比上看,贷款占总资产比重稍有提升(+0.5%)至50%,同业资产降低(-0.7%)至6.3%,证券投资类资产提升(+0.6%)至27.9%。我们认为资产增速及结构的调整与MPA的“缓冲期”即将结束有一定联系。

生息资产中,贷款同比增长11.8%,较二季度增速提高(+1.1%)。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上市银行同比增速低于银行业整体增速,隐含其结构调整力度较非上市银行较大。

分银行类型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同比增长9.4%17.9%23%。。从个体看,三季度同比增长较快的是南京(+47.6%)、民生(+23.7%)、宁波(+20.3%)、中信(+19.7%)、光大(+19.4%)。


同业资产同比降低21.8%,较二季度降幅增大(-2.5%)。分银行类型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增长-16%-34.4%+0.2%,大行和股份行的规模压缩力度较大。从内部结构看,买入返售占比持续压缩至22.4%(由于其计入广义信贷),存放同业和拆出资金占比分别为39.2%38.4%,成为同业资产的主体部分。从个体看,三季度同比压缩较大的是平安(-54.8%)、民生(-53.8%)、兴业(-52.1%)、建行(-32.9%)、农行(-29.9%)。


证券投资类资产同比增长26.5%,保持上半年的快速增长趋势。分银行类型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增长+19.8%+38.9%+31.9%,增速均处较高水平。从内部结构看,应收款项类占比下降(-1.6%)至27.8%,可供出售类占比提升(+2.2%)至26.2%,交易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占比基本变动较小。整体体现出非标类占比下降、交易性标准化债券占比提升的趋势。从个体看,三季度证券投资类增长较快的是民生(+149.9%)、光大(+52.2%)、华夏(+42.2%)、交行(+39.6%)、平安(+34.5%)。


(二)同业负债占比持续压缩,加大主动负债比例

2016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总负债同比增长10.6%。分不同银行类型看,大行同比增长8.3%,较二季度有所提高(+1.4%);股份行同比增长15.6%,与二季度基础持平(-0.3%);城商行同比增长20.6%,较二季度明显降低(-6.6%),各类银行增速差距缩小,趋于集中。从付息负债占比上看,存款总负债比重稍有提升(+0.3%)至73.8%,同业负债降低(-0.7%)至15.1%,应付债券提升(+0.5%)至6.2%

生息资产中,存款同比增长9.0%,较二季度增速提高(+1.1%),分银行类型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同比增长9.7%5.9%21.6%,股份行增速首次低于大行。从个体看,三季度同比增长较快的是宁波(+36.0%)、南京(+31.7%)、中行(+12.3%)、北京(+11.6%)、平安(+11.0%)。


同业负债同比降低0.7%,较二季度降低增大(-0.6%),分银行类型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同比增长-9.9%11.7%1.1%,大行延续呈明显压缩趋势。从个体看,三季度同比降低较快的是平安(-42.6%)、农行(-25.2%)、中行(-23.5%)、南京(-11.9%)、兴业(-7.4%)。

应付债券同比增长72.5%,保持上半年增速基本不变,分银行类型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同比增长24.4%114.8%56.2%,股份行在存款增速乏力的情况下加大主动负债力度。从个体看,三季度同比增长较快的是华夏(+455.8%)、中信(+134.0%)、兴业(+127.0%)、光大(+115.9%)、民生(+113.1%)。





二、收入成本分析:真实净息差稳定,管理费用率下降空间收窄,营改增拖累收入增速,

(一)真实净息差企稳,三季度银行差异较大

1息差的估计测算假设

在本报告中,我们试图测算3季度真实的净息差变动。面临的困难主要有2个:(1)部分银行不公布13季度净息差以及生息资产平均余额;(2)评估各银行营改增对收入的影响,理论上银行利息收入/成本比重的不同会影响营改增对利息净收入影响的比重。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假设:

(1)   未公布净息差(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银行,假定其3季度生息资产增长与其总资产平均余额增速相同,即3季度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中报生息资产平均余额×(3季度总资产+2季度总资产)/1季度总资产/2

(2)   3季度增值税统一影响利息净收入-9.2%(根据中信银行中报数据测算),2季度影响效应为其2/3

通过测算,我们得到图表如下:


2、“真实”息差企稳

通过计算发现,虽然23季度上市公司加权平均净息差分别环比下降14BPs6BPs,但主要原因为营改增。剔除掉营改增的影响,2-3季度银行平均净息差均为2.25%,较1季度仅下滑1BP,但较去年2.46%的平均净息差下降了21BP,这是去年利率市场化与多次降息结果的影响,息差的环比下行主要体现在1季度(贷款重定价),以此推测,4季度净息差大概率持平2-3季度水平,2016年年报银行加权平均净息差应该在2%-2.2%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作为市场利率波动趋势基准,今年以来收益率依然下行,但波动幅度明显较前几年缩小,主要围绕2.7%-2.9%震荡,加之今年降息仅有1次,20171季度的市场利率大幅下行挤压净息差的概率很低。

3、银行分化较为明显

虽然总体上看,3季度与2季度税前净息差持平,但各银行间分化较为明显,整体上看股份行、城商行息差下行幅度大于大行,3季度环比下行超5BPs的银行有:南京、兴业、民生、交行、浦发。环比上行5BPs以上的有北京、农行、宁波、招行、工行。

净息差的下降,主要由资产和负债结构变化导致。南京银行资产结构中,应收款项类中的非标类规模压缩明显,转而配置标准化的债券,贷款中个人贷款的比例有所提升,从而整体资产的收益率下降;负债结构上看,股份行和城商行的主动负债比例较大,而存款增速下降,低成本的资金来源占比下降,从而成本支出上升。资产和负债结构的双重因素导致了净息差的下降。


4、利息收入总结:营改增影响利息净收入负增长

016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累计同比降低4.8%,延续上半年的负增长趋势,三季度单季度同比降低8.2%,降幅较大。其中营改增由价内税改为价外税影响较大。根据中信银行中报测算,营改增拉低利息净收入9.2个百分点,剔除营改增之后的单季度利息净收入同比实现增长1.1%,前三季度分季度的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0.1%0.1%1.1%,除一季度受贷款重定价因素影响较大外,二三季度剔除营改增影响后,利息净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分银行类型看,剔除营改增影响后,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同比增长-0.2%、3.2%、14.5%,大行资产增速有限,难以以量补价仍为负增长,但降幅收窄,股份行和城商行的增速下降。从个体看,剔除营改增影响后,三季度同比增长较快的是平安(+18.4%)、南京(+17.1%)、宁波(+16.9%)、华夏(+15.9%)、北京(+12.1%)。截至三季度,利息净收入占比较高的是南京(79.1%)、农行(77.2%)、北京(76.2%)、宁波(71.9)兴业(+71.3%)。



(二)手续费增速中枢下移,各类银行间增速差异缩小

2016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净收入累计同比增长8.1%,三季度单季度同比增长2.2%,降幅较大。其中营改增由价内税改为价外税影响较大。根据测算,营改增平均拉低手续费增速6.3个百分点,剔除营改增之后的单季度手续费同比增长8.5%,增速仍有所降低,一方面因为去年同期增速较快导致基数较高,另一方面,理财增速趋于下降及传统中收增速下降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理财监管的不断深入,预计后续手续费增速中枢将下降。手续费净收入占营收的比重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至22.4%,环比小幅下降0.6个百分点,一方面有季节性因素,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手续费增长的相对乏力。

分银行类型看,剔除营改增影响后,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同比增长6.4%11.4%17.0%,不同银行类型的增速差异明显缩小,趋于集中。从个体看,三季度同比增长较快的是浦发(+43.9%)、宁波(+42.6%)、华夏(+41.4%%)、平安(+26.2%)、北京(+23.8%)。截至三季度,手续费占比较高的是民生(34.3%)、招商(30.7%)、光大(30.0%)、平安(29.5%)、中信(26.9%)。



(三)管理费用率持续下降面临瓶颈

2016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管理费用率平均值为25.4%,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的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去年呈现前低后高走势,2016年三季度管理费用率环比二季度上升1.7%,增幅大于去年同期。显示出前期各银行压低薪资成本造成人员流失的弊端日益显现,管理费用率的下降空间有限,快速持续下降面临短期瓶颈,更多的压缩空间在物理网点结构调整上。

分银行类型看,大行、股份行、城商行三季度的管理费用率同比增长分别为-0.3%-0.3%0.4%,环比上升分别为1.8%1.4%2.0%,城商行的成本增长更为迅速,成本控制也压力更大。从个体看,三季度管理费用率下降较多的是平安(-4.4%)、南京(-2.4%)、建行(-1.4%%)、民生(-1.1%)、华夏(-0.7%)。


(四)总结:净利润影响因子分解

2016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长2.5%,增速与二季度持平。三季度单季度同比增长2.4%,较二季度提升0.1%,利润增速维持较低水平。


分银行类型看,三季度单季度大行、股份行、城商行分别同比增长0.8%6.2%14.0%,大行和股份行增速高于去年同期。从个体看,三季度单季度同比增长较快的是宁波(+24.6%)、南京(+23.6%)、招商(+8.9%)、兴业(+7.9%)、中信(+5.8%),工行为唯一一家负增长的银行(-0.2%)。

整体看,三季度利润的稳定增长,主要得益于拨备对利润的拖累作用减缓。从收入上看,营改增影响较大,拖累净息差收窄,手续费收入增长中枢下移;从成本上看,管理费用率的持续下降面临瓶颈,信用成本降低。资产质量的企稳降低了拨备支出的压力,从而对利润增长有正面贡献。

2016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利润13504亿,较去年同期增长1.1%,剔除营改增的影响后,实现营业利润13893亿,营改增的影响拉低营业利润2.88%。通过将影响营业利润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拆,得到各项因素对营业利润的影响规模和比例,见图表2223

从中可以看出,净息差的降低是最主要的拉低因素,降低营业利润15.08%,此外,资产减值损失的上升影响也较大,拉低营业利润5.73%,生息资产规模的上升和非息收入的增长是营业利润的主要增长点。上市银行2016年的主旋律是“以量补价”。



三、资产质量:信用成本呈下降趋势,资产质量压力减轻

(一)不良贷款率同比增速明显放缓,拨备覆盖率相对充足

2016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1.69%,同比增长0.17%,增速较二季度明显降低。环比二季度不良率仅提升1个百分点,初现稳定趋势。从个体看,三季度不良率环比出现下降的是民生(-0.1%)、建行(-0.07%)、农行(-0.01%)、交行(-0.01%)。

2016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平均拨备覆盖率204.78%,环比微升,仍旧保持充足水平。分银行类型看,大行平均拨备覆盖率为155.58%,其中工行、建行低于150%;股份行平均水平为175.24%,城商行平均水平为360.79%。从个体看,拨备覆盖率环比下降较多的是浦发(-8.16%)、工行(-6.88%)、农行(-4.99%)、北京(-4.7%)、建行(-2.85%)。


(二)拨备同比负增长,信用成本降低

2016年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总计计提拨备1633亿,单季度拨备首次出现同比降低(-1.1%)。分不同类型银行看,大行同比下降5.7%,幅度最大,主要为利润正增长压力下,拨备反哺利润明显;股份行同比小幅增长2.8%,城商行增速也大幅下降至18.9%。股份行和城商行在拨备覆盖率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拨备绝对额的下降,显示出信用成本的下降。上市银行三季度信用成本环比下降0.1%1.1%,分不同银行类型看,大行信用成本环比下降0.08%0.78%,与去年同期持平,股份行信用成本环比下降0.18%1.94%,城商行信用成本环比下降0.2%1.74%。大行相比较而言下降幅度更大。

从个体看,三季度拨备计提同比下降较多的是交行(-27.2%)、建行(-25.3%)、招行(-22.4%)、中行(-14.1%)、兴业(-7.7%)。信用成本下降较多的是南京(-0.5%)、招行(-0.46%)、浦发(-0.27%)、兴业(-0.22%)、中行(-0.18%)。


根据我们对二季报的分析和三季报展望,上市银行的不良生成出现了放缓迹象,由于三季报披露数据相对有限,无法准确计算不良生成情况,但从不良率、拨备覆盖率、信用成本和拨备的计提情况,初步推算三季度的核销力度有所下降,隐含了资产质量的企稳。

四、后期展望与投资策略

(一)2016年银行板块利润增长前瞻

如前文测算,2016年的主基调是“利息收入以量补价,降低信用成本力抗营改增”。虽然在会计上利润总额同比去年前仅增长1%,但以“营改增前”利润总额上看,增长达4%,提升幅度较大。各银行为对冲营改增对净利润的不利影响可谓用尽解数,收入增长本身就乏力的国有大行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来维持利润正增长也就可以理解了。

2016年全年大概率维持今年前三季度的节奏,“真实”净息差稳定或略回升、非息收入受资产荒影响增速或略降、营业费用率同比继续降低、信用成本率或低于去年同期(减少核销、拨备覆盖率小幅下降)。行业净利润增速在2.2-2. 5%之间,增速高于2015年。

(二)2017年银行板块盈利能力展望

1、最大的确定性利好:净息差不会重现今年“断崖”下降

2016年银行业“真实”息差同比下降20BPs,主要是2015年多次降息与放松存款利率上限等政策积累所致,具有一定的偶然性。2016年市场利率基本保持了稳定,预计在20171季度贷款重定价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持平或小幅下降的可能性较大,这是2017年银行利润增长最大的保证。

2、最大的不确定性:房地产调控政策引致资产荒?

最近数期周报中我们都讨论了本轮“抑制资产泡沫”对房地产产业链融资需求的打压,以及基建类稳增长项目难以对冲房地产产业链需求下降。如果房地产调控政策延续时间较长甚至贯穿2017年全年,银行业表内资产与表外理财的扩张都会受较大的影响,叠加MPA考核的过渡期结束,广义信贷约束也将制约表内资产、表外理财的增速,大概率我们将看到银行由“以量补价”转变为“量价双稳”。 

3、营改增负面影响的尾声

2017年“营改增”对收入、利润同比增速的负面影响只有4个月,影响较2016年(9个月)明显下降,但仍将影响250亿左右的净利润,拖累利润增速1.9个百分点左右,其负面影响主要集中在1季度,对当期核销、拨备覆盖率等指标也会有影响(信用成本降低)。

4、资产质量/信用成本

以目前的M1PPIPMI、工业企业利润等宏观指标来看,短期宏观经济仍处于小周期复苏的轨道上,资产质量/信用成本趋于稳定。但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视,2017年银行研究将更紧跟宏观基本面。

5、总结

2017年大概率情形:利息净收入“量价双稳”,由于新增贷款目标大概率仍会实现,所以(不考虑营改增)收入增长可能会明显快于2016年;非息收入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信用成本略有上升;营改增影响大大减弱。在信用风险维持(类似2016年)稳定的情形下,净利润增速较2016年或有加快。

2016年上半年上市银行44%的信贷投向了开发贷、按揭,如果受调控政策影响新增按揭大幅下降,银行或将信贷资源重新投向制造业等较高风险的领域,新增资产的潜在风险或放大。

(三)投资策略

2016年银行(除营改增影响)净利润增速较2015年明显加快,伴随的拨备覆盖率指标的下降明显放缓, 2017年在息差企稳的前提下利润增长压力也不大,基本面对当前银行股估值有较强的支撑。

但在20171季度,银行将面临地产调控“资产荒”与营改增双重影响,收入增长压力甚至大于今年下半年,我们认为未来银行股将维持震荡走势,如果在1季度有较大幅度的下跌,将会是全年最好的买入机会。关注:招商(资产结构调整力度大、收入增长力强)、宁波(高弹性品种)、建行(资产结构好、债转股能力最强)。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金融市场部 作者:张明 王月香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