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探索小微金融创新转型之路

时间: 2016-11-21 17:03:57 来源: 中国银行业杂志  网友评论 0
  • 城商行支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石,通过流程再造、构建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场景营销“一石三鸟”全新小微金融生态模式

文/刘建华 重庆银行副行长

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0期


城商行支持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石,通过流程再造、构建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场景营销“一石三鸟”全新小微金融生态模式,破解信息不对称等小微金融发展的“痛点”,全力推动小微金融创新转型发展。


伴随着我国经济“L”型走势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持续实施,小微金融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冲击,部分传统行业的融资需求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各类银行机构以及小贷公司、P2P、互联网公司等非银行机构纷纷进军小微金融领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当初的“蓝海”已经变成“红海”,在小微贷款不良双升的态势下,要实现收益覆盖风险的目标变得更加艰难。


造成这一形势的原因部分源于外因,但更多是银行自身业务模式存在缺陷。对此,重庆银行对传统小微业务进行了深刻反思,结合宏观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小微金融的未来走向和商业逻辑进行了重新研判,形成了共识:未来小微企业仍然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市场群体,是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对民生、就业等领域起着巨大的作用,仍将保持较高的数量规模增长。小微企业对贷款融资和金融服务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大水漫灌”“大干快上”的粗放经营模式难以为继,结构优化和风险控制成为重中之重。因此,银行必须运用新的思路、方法和技术,升级和创新商业模式,打造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小微金融生态圈。


重庆银行是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成立最早的地方性国有控股城商行,于1996年由重庆市内多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联合发起设立。2013年11月,重庆银行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首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内地城商行。在发展定位上,重庆银行将发展小微金融作为在市场竞争中突出重围的主攻方向,致力于打造西部一流的小微金融综合服务商,2015年获得了银监会授予的“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优秀团队”称号,体现出“更普及、更惠民”的特点。重庆银行在小微金融上探索以大数据平台为基石,以构建信用风险评级体系、流程再造、场景营销为辅的“一石三鸟”全新小微金融生态模式。


小微金融服务发展存在四个“痛点”:信息不对称、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缺失、银行传统流程不能满足时效需求、营销成本大。为破解这四大“痛点”,重庆银行在实践探索中力求以数据架构为基础,强化数据平台建设,提升数据运用能力,对小微业务贷款对象实现定向筛选和精准评估,同时将贷前调查、审批流程、风险监测、产品评价等方面充分融合。


以大数据管理平台为基石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大数据从互联网概念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内外各类型的数据公司,包括传统的大公司和新兴的创业型公司,跨界进入银行业。“互联网+”、大数据正在快速颠覆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尤其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模式,未来小微业务信用评价的关键在于对大数据的分析和运用,而不仅仅是依赖传统的担保和抵押。


信息不对称是小微金融服务的“痛点”之一。银行在对小微企业调查时,最怕客户“藏着掖着”,不提供真实信息。重庆银行大数据管理平台致力于整合行内业务系统源数据、融合行外数据源,通过数据挖掘和各种分析工具的应用,构建统一的数据服务平台,用于分析获取的内外部数据内容、结构、特征、流向,为各个业务部门的管理分析提供统一、完整的数据支持,为精准营销、风险控制等各个细分主题的应用研发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大数据平台战略将围绕数据目标对业务流程进行合理优化或重组,最大限度地提升数据灵活性,实现对数据价值的挖掘,以期适应未来银行业以“数据为驱动”的发展趋势,实现数据化运营、高效发展的愿景。


建设大数据基础设施,完善全行数据体系架构。构建大数据平台,实现更广泛的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集中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应用,极大地丰富信息资源,同现有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和历史数据存储系统一起,并导入外部数据源,形成基础数据体系,提供支撑经营管理的各类数据应用。


开发大数据资源,实现技术成果转化。建设离线数据分析、实时数据分析集群和各类数据分析集市,提供高性能可扩展的分布式计算引擎,通过数据挖掘、计量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对大数据资源进行开发应用,并将数据决策化过程融入到风控、营销、营运等经营管理活动中。


培养大数据人才队伍,形成大数据核心能力。通过大数据平台的落地实施,建立起一支大数据技术和分析人才队伍,具备自主运营和开发大数据的能力。


目前,重庆银行以小微风控模型的构建和应用需求为基础,结合合作方的技术资源、系统平台资源以及数据资源等,拟定了大数据平台初期系统架构:通过设置数据前置机作为外部数据进入行内系统的唯一通道,所有外部数据统一通过数据前置机加载到行内系统;将构建大数据基础平台作为外部结构化、半结构化以及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基础存储平台,与行内数据仓库共同组成重庆银行大数据;嫁接第三方机构的大数据平台,一方面存储外部数据源,另一方面从行内数据仓库按需抽取建模需要的数据,为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准备数据,形成一个按应用主题组织的数据集市;构建大数据分析建模平台,作为大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开发优化的基础平台,在完成模型开发调试后,可通过接口方式对外提供服务。


构建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级体系


小微金融服务的第二个“痛点”是缺失有效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小微企业大都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交易行为也多缺乏有效记录。作为大数据应用的切入点,重庆银行探索构建基于大数据平台的小微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形成三位一体的大数据体系,即整合“企业资产数据”“政府数据”“企业行为数据”实现对小微企业的商业行为画像,开发出小微企业智能客户分层与风控体系。该体系主要有六个特点:


行为化。离开财务看行为。降低对财务报告的依赖性,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群体,更多强调企业行为数据的捕捉与分析。


全息化。360度全方位评估视角。在传统信用评级的基础之上,增加众多风险因素模块,提供全息化的评级视角,并且可实现多源数据自动校验。


图谱化。将企业看作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基于企业基因图谱分析,使得企业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一目了然。


智能化。创新大数据智能模型。基于行业资深建模专家技术,基于机器学习技术,有效降低模型风险,克服了以往模型不断需要优化的缺陷。


动态化。兼顾历史与变化。采用动态评分技术,对客户最新情况予以迅速反应,并不丢弃客户历史信息,根据所有历史行为的集合来把握客户特点。


自动化。数据全自动采集。客户仅仅需要给出基础数据授权,其他信息基本依赖于自动化采集,保证准确性的同时,提升客户体验。


通过创新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建立风控措施,重庆银行改造了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和信贷业务流程,为小微企业设定更加合理的授信准入门槛,推进了普惠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促进有质量有效率的小微信贷业务稳健发展。


实现再造业务新流程


现有银行流程在时效性上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需求,这是小微金融服务的第三个“痛点”。小微企业融资具有突发性、频率高等特点,传统银行的流程具有较大的时空局限,而信息技术创新能够突破时间、空间、人力资源的限制,使在线完成全部授信流程成为可能。因此,重庆银行小微业务大数据应用项目尝试实现小微企业授信业务在各个模块线上运行,为打造全流程网上信贷业务提供思路,积累经验。新流程具有四个特点:


入口多元。作为大数据应用项目的小微线上授信业务采用内外部渠道结合的方式,客户可以通过合作方的网上平台,及银行的网银、手机银行等多入口进行贷款申请。


申请秒杀。通过数据专家、建模专家以及重庆银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信贷专家联合组成专家小组,探索、创新大数据风控模型,有效降低授信风险,并实现“秒级”自动网贷模式。


服务自助。借款人通过重庆银行网银确认审批结果,在线自助签订借款合同,自助申请放款、还款、查询等。


实时预警。全年无休地对借款人主营业务收入变化、上下游企业变动、现金流变动、涉诉、舆情等情况进行监控,当触发定制的预警策略时,及时通知贷后管理人员进行线下贷后管理。


实现产品营销新场景


小微金融服务的另一个“痛点”是营销成本较大。重庆银行过去主要利用传统信贷业务模式发展小微业务,但受人力成本、管理成本、经营考核等因素制约较大。通过大数据管理平台的打造,重庆银行小微业务将重点进行场景营销,实现“以场景促进业务拓展、以场景增加模型视角、以场景缓释信贷风险”的目的。


一是使用政府数据。如与税务部门合作的税银产品,就是运用大数据为基础的风险评价体系,再结合税务局的纳税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客户纳税额的信贷风险模型,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小微信贷风险模型实现全线上的信贷流程,包括贷前调查、贷中审批以及贷后管理,开展小微金融业务。


二是使用核心企业数据。如与核心企业中国电信重庆分公司合作的电信专享贷款,在大数据为基础的风险评价体系下,加入电信一级供应商数据,通过对供应商与电信合作年限、历史成交量、当前应收账款等分析,构建以电信为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信贷风险模型,开展供应链小微金融业务。


三是使用其他平台数据。如与重庆药交所平台对接,在大数据为基础风险评价体系下,加入药交所平台数据分析及评价构建以交易平台数据为原型的信贷风险模型,开展特定行业小微金融业务。


下一步两大发展愿景


进一步获取各类型有效数据。互联网金融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应用突破传统的金融运行模式,实现组织再造、流程再造、运营模式再造,有助于彻底解决传统金融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需要通过互联网技术快捷、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数据,获取的数据信息越多,数据模型就越能精确地定位决策和营运,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信贷产品更加安全、高效、便捷,使小微金融业务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对大数据的集成应用,获得发展的“核动力”。


组建互联网子公司。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实现小微金融组织再造、流程再造、运营模式再造,可构建创新转型发展的“软环境”,但要想彻底颠覆传统的小微金融模式,形成稳健发展的长效机制,还需要“硬平台”的强大支撑。尽管传统银行业受互联网、大数据冲击较大,小微业务亟待创新转型升级,但在金融领域的专业优势是其他互联网企业无法替代的,银行应抓住自身项目选择、风险控制、人才队伍等独有的专业优势,着力发展互联网金融。重庆银行正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组建互联网金融子公司,力求先行先试、稳步推进,为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应用与小微金融业务更加紧密的高度融合搭建“硬软环境”,真正意义上探索一条借助互联网与大数据,助推小微金融创新转型发展之路。本文原载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16年第10期。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 作者:刘建华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