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祛魅影子银行:承兑汇票迷局

时间: 2014-05-03 11:38:46 来源: 《财经》杂志2011年第27期  网友评论 0
  • 利率市场化虽不时小步前行,但关键环节改革迟滞,导致利率双轨深化,影子银行膨胀。应下决心放开利率管制,打破利润垄断,发展民间金融
   利率市场化虽不时小步前行,但关键环节改革迟滞,导致利率双轨深化,影子银行膨胀。应下决心放开利率管制,打破利润垄断,发展民间金融

  11月8日,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及债务问题,温州全面实施地方金融创新战略,力图重塑当地金融市场。此轮宏观调控和货币收紧以来,这个中国最富民间金融创新精神的地区,正饱受企业倒闭、实业空心化和金融信用断裂之苦。

  此种危局,有其存在的特定环境:实际负利率与市场资金需求助长民间借贷规模,管制利率下的资金价格扭曲,放纵了非正规借贷渠道的野蛮滋长。

  温州之困,将利率市场化推向前台,金融结构性改革难以回避。利率市场化自上世纪90年代即启动,其间虽不时小步前行,但关键环节改革迟滞,导致利率双轨深化,影子银行膨胀。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规模扩大,管制利率进一步扭曲了资金价格,影响广泛而深远:宏调传导不畅、资金配置无法优化、金融机构创新动力不足等。近年游资涌动、炒房、民间借贷疯长、银行表外业务剧增,追根溯源,都与管制利率存在必然关联。

  虽然利率市场化探路多年,但存贷款利率却并未实质放开。利率管制虽维持银行业利润,却贻害众多,对国有银行深度市场化亦极为不利。如今国有银行改革已告一阶段,市场适应性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应下决心放开利率管制,打破利润垄断,促进资金配置优化,鼓励民间金融发展。

  诚然,这一改革推进影响甚广,需精心筹谋而动,以免引发系统风险甚或金融危机。正因为此,应尽早完善金融风险监控体系,建立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有序推进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化解影子银行膨胀沉疴,开启金融市场化全新天地。

——编者

  上篇:承兑汇票迷局

  【作者:《财经》记者 王培成 翁仕友 】

  在货币紧缩周期,银行贴现规模压缩,大量票据只能通过地下市场贴现,巨额资金在金融机构“体外循环”,严重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

  10月25日,温州正得利鞋业1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到期,由于该企业老板沈奎正已跳楼身亡,中国建设银行温州分行府前支行不得不为该笔损失垫款900万元。

  一位沈奎正的债权人介绍,沈奎正利用该公司为“融资平台”,通过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和民间吸存筹得资金,涉足高利贷业务。据了解,其所涉银行资金1.5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总计7340万元。

  在温州最近集中爆发的“断贷潮”中,以承兑汇票为代表的“影子银行”频频现身,成为此轮民间借贷危局一个重要的幕后推手。

  据接近温州官方的知情人士估算, 10月初由于老板跑路造成的银行承兑汇票敞口风险损失或高达7亿元,而当地银监局公布的贷款类损失近16亿元,这意味着,所有损失中近三分之一祸起承兑汇票。但迄今,温州官方未正式公布承兑汇票的敞口风险损失。

  2010年以来,货币政策持续收紧,温州地区票据融资余额快速上升,承兑汇票因游走于银行表外业务,得以规避信贷规模监管而异常活跃。温州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银行承兑汇票余额近1600亿元,此余额在2010年初达到最高值1833亿元,占当时贷款余额的30%。

  《财经》记者调查发现,温州当地银行承兑汇票的传统支付结算功能被大幅弱化,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由此,民间也产生了一大批郑珠菊、沈奎正这样的“票商”,通过倒卖承兑汇票,满足自身资金周转需求,并发放高利贷。同时他们还扮演“掮客”角色,向中介公司和银行介绍票据贴现“生意”,从中获取劳务费或者差价。

  在这一大批“票商”背后,一个藏匿于正规金融机制下、跨区域的“地下票据市场”,逐渐浮出水面。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或通过转贴现,套取利差收益;或以票据转贴现卖断并买入返售,逃避贷款规模监管。

  针对此类违规操作,中国银监会曾在6月份连续下发三份文件,进行全面禁止。但“影子银行”的隐蔽性令上述地下票据活动依然兴旺。

  地下票据市场的融资尚无法统计,但是温州今年9月1600亿元的票据余额和当地银行不到58亿元贴现金额之间,超过1500亿元的差额可显示出地下票据市场的巨大能量。

  中信银行一位票据业务资深人士表示,承兑汇票作为银行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的工具,拥有很大自主性和灵活性,规模监管对其基本失效。

  央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其中,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33万亿元,达到历史峰值。这意味着银行通过表外票据业务,隐性放大信贷规模,输血民间融资。

  正得利危情

  这家鞋业公司所欠银行债务中,承兑汇票3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490万元,前者为后者1.53倍

  温州鹿城正得利鞋业有限公司(简称正得利鞋业)是一家从事皮鞋生产、销售的当地中型企业。

  9月27日,该公司法人沈奎正因高利贷资金链断裂,在温州市望江东路顺锦商厦A幢2203室跳楼身亡。其身后联带两家相关企业,债务合计1.5亿元。

  一份该企业贷款银行重大风险事项报告显示,这家鞋业公司所欠银行债务中,承兑汇票3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2490万元,前者债务占比达60%。

  承兑汇票所涉银行中,中国建设银行总金额3200万元(其中三笔业务,一笔1000万元已于10月25日到期,其余两笔分别为1228万元和972万元,将各自于2012年3月13日和3月21日到期),中国工商银行一笔260万元,广发银行两笔共340万元。

  所谓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由出票人签发,银行承诺按照约定期限向收款人无条件兑付的票据。它是企业之间贸易往来的结算工具,期限最长为六个月。银行开票过程中要求出票人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通常为30%左右,银行亦可根据出票人信用状况上下浮动。

  按照规定,承兑汇票的开具须有真实贸易背景,因而出票人需出具交易双方购销合同书和增值税发票。对于银行来讲,银行承兑汇票金额纳入银行对企业的综合授信额度,属于表外业务。

  上述正得利鞋业1000万元到期承兑汇票,保证金比例为10%,其余900万元由温州市康娇鞋业有限公司提供担保。一位知情人士称,银行已在到期后,向汇票托收行垫款,目前建行该支行正与担保人协商后续债务处理方案。

  据上述风险提示报告,正得利鞋业银行债务结构中承兑汇票占比超过60%。一位银行人员透露,而正得利鞋业的年净利润为500万元。

  事实上,正得利鞋业的这种债务结构在温州较为普遍。温州金融办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市贷款余额6192亿元,其中,中小型企业贷款余额为2852亿元。承兑汇票余额为1570亿元,而在2010年初,这余额高达1833亿元。一位温州银行从业者表示,当地企业持有承兑汇票后,主要用于贴现融资,缓解资金紧张。

  温州市索源精密焊管有限公司负责人朱芳说:“我们去银行贷款,银行一般贷承兑汇票,加上客户给我们的承兑汇票也越来越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

  在表内信贷持续收紧的情况下,银行通过表外信贷,变相给企业提供资金,承兑汇票变身银行信贷规模的调节 “阀门”。越来越多的企业则选择将尚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以满足自身的资金需求。

  贴现是指在银行承兑汇票尚未到期前,持票人在贴现市场上转让汇票,受让人扣除贴现息后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随着企业银行贷款融资越来越难,通过票据贴现获得流动资金的规模不断增加。

  由于中国票据市场融资类票据——商业本票尚未推出,银行承兑汇票仍占据商业汇票市场95%左右份额。

  信贷“腾挪术”

  通过承兑汇票,银行将原本属于表内信贷业务的额度,巧妙转到表外负债中

  自去年以来,拉存款已成许多银行员工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受监管机构75%存贷比监管红线的要求,每到季末最后几天,银行存款量便迅速飙升,月初又急速回落。由于银行这一特殊业务需要,温州当地出现了专门从事给银行提供季末存款的公司,而在当地银行,这一行为被形象地称为“买存款”。

  在资金相对紧缺的情况下,“买存款”的年息高达10%左右。

  光大银行温州分行公司业务管理部副总经理章延文坦言,在温州,除本地银行以外,大多外地银行存贷比倒挂,存款压力巨大,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突出。

  除了费尽周折“买存款”,银行普遍采用主动调整银行表内、表外业务规模,增加保证金存款等方式缓解存款不足。银行承兑汇票成为腾挪信贷额度的重要工具。

  按照目前银行存款统计口径,承兑汇票保证金存款可以计入银行存款科目。一位接近人民银行温州支行人士表示,2009年温州当地银行存款科目中,部分刚进入温州展业的股份制银行,保证金存款比例最高达80%。

  当时甚至出现了银行和企业暧昧合作,“连环套开票据”。如,企业缴纳10%保证金,获得100万元承兑汇票后,持票在其他金融机构或者民间贴现后,再以存款形式转入承兑银行再开出票据。

  更有甚者,在一家银行连环操作,杠杆被乘数放大,银行对此称为“翻烧饼”。这种“以票引存”、“连环套开”方式,不但影响了存款数据的真实性,造成信用虚增,而且大量银行授信,通过表外借贷的形式流出。

  10月上旬,由于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引发金融震荡,出于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目的,温州银监局将此前30%的保证金存款比例,提高至50%,此举意在鼓励银行增加承兑汇票额度。中国农业银行温州分行综合管理部副总经理胡国勇说,今年底该分行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增加至150亿元,比原计划每月多增10亿元左右。

  一位接近温州银监局的人士表示,目前温州各大银行保证金存款占存款余额比重已经普遍超过30%的监管红线,其中温州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温州分行这一比例分别是月30%和35%,股份制商业银行比例更高。

  随着货币政策的不断收紧,这一现象在全国各地颇为普遍。上市商业银行2011年半年报显示,6月末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余额分别达到933.11亿元、1402.66亿元,比2011年初大幅增加,保证金存款占存款比重分别为30%、22%。

  通过银行承兑汇票,银行将原本属于表内信贷业务的额度,巧妙转到表外负债中,票据贴现资金又相当于开票行的信贷资金,这使得银行整体的授信额度实际并没有收紧。“有的银行出于揽存的需要,大量开具银行承兑汇票,总授信规模反而放大。”中国工商银行温州分行公司业务部一位负责人说。

  在银行业内,这种“腾挪术”被称为银行经营的“刚柔并济”。所谓“刚”就是贷款,受到严格的规模管控;所谓“柔”就是承兑汇票,银行可以灵活地调整票据承兑和贴现余额,既不占用信贷额度,又可增加存款,创造中间业务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以票引存”和“揽存”大战,银行风控监管流于形式。假合同和假发票普遍存在,贴现资金用途疏于监管。

  中国银监会2009年下半年监管工作信息称,江苏泰州银监分局在票据业务检查中,发现虚假发票近300张,涉及金额近10亿元。在现实执行层面,由于增值税发票不能及时出具,部分银行原则上要求在开票后20天内上交发票。

  一位国有大行浙江分行票据中心负责人透露,2010年其曾遇到200多张银行承兑汇票汇集到同一中介公司,而后盖章流入市场,这家公司就是所谓的“票据包装公司”。

  银行通常会对贴现资金的使用用途做口头指导,但指导远弱于信贷资金流向的监管。上述国有大行浙江分行票据中心负责人坦言,银行往往只能监控到资金的第一转入账户,最终去向无法跟踪。

  银行承兑汇票是银行信用的体现,持票人可以选择任一银行贴现或到期兑付承兑汇票相当于一张大额银行存单,可以在背书后,流通转让,随时可以融通资金。

  但是由于贴现将占用银行表内信贷额度,银行贴现额大幅压缩。截至目前,温州银行票据余额为80亿元,贴现余额为4.4亿元。中国建设银行浙江分行票据余额近1100亿元,贴现余额仅约30亿元。

  这使得大量以融资为目的的承兑汇票缺乏便利贴现渠道,企业出于流动资金需要,自身持票贴现融资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民间、地下票据市场交易随之火爆,倒卖套利活动盛行。

  根据历史数据,一般有50%左右的票据会通过不同渠道贴现,上述中信银行票据业务资深人士表示,在贴现票据中,超过一半是通过农信社、财务公司和民间票据市场贴现。也就是说,今年上半年,应有2万亿元左右票据通过此渠道完成贴现。

  “票商”郑珠菊

  通过郑珠菊贴现,可以提前获得资金,且郑珠菊承诺按票面金额付款,这与正规渠道贴现率存在较大价差

  在民间票据贴现市场,自然少不了一手托两家的“票商”。曾经的“电器大王”郑珠菊,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郑珠菊文化程度不高,在温州从事家电代理销售,曾经信用不错。

  今年8月,郑珠菊被受害人举报,称其收取他人承兑汇票后,未按约定时间支付款项。9月9日下午,温州警方在温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园区将其控制。

  温州龙湾警方近日透露最新案情,2009年,郑珠菊发现收受、倒卖承兑汇票有利可图,便用经营电器商行做掩护,以购买家电名义向他人收受承兑汇票,承诺40天至45天不等的期限内支付承兑汇票票面全部金额。

  郑珠菊在收取票据后,一般在10天至15天左右,将承兑汇票通过其他渠道贴现,其后利用贴现资金放高利贷,利息一般在月息2分左右。待45天到期时,便按票面金额付款。

  票据在流通转让过程中,并不背书,只有郑珠菊给持票人一张收条,收条通常会注明以下信息:今收到某某人承兑汇票(含票号)、承兑银行和金额大小写,付款时间为45天、落款日期、郑珠菊签名和手机号码,收条不加盖任何印章,票据也不做背书。

  根据双方口头约定,承兑汇票既不用等时间到期即可兑付,而郑也不收取手续费,持票人可以收回承兑汇票上的全部金额。

  一位曾为郑珠菊提供票据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由于郑珠菊信用不错,之后将越来越多的承兑汇票借给她。他进一步解释称,通过郑珠菊贴现,可以提前获得资金,且郑珠菊承诺按票面金额付款,这与正规渠道贴现率存在较大价差,“也正是冲着占点‘小便宜’,结果吃了大亏”。

  类似的承兑汇票私下转让非常普遍,且无需背书。朱芳介绍,承兑汇票就是“大额人民币”,企业在相互结算的时候,还可以找零,即如果双方发生80万元的结算往来,付款人没有现金支付,但是只有面值100万元的承兑汇票,双方协商,可用汇票结算,剩余20万元可以用现金或承兑汇票找零。

  在温州,类似郑珠菊从事民间票据交易的人不少。一位曾去银行开具承兑汇票的企业财务人员称,“刚刚在银行网点开完承兑汇票,便有人当场上前询问,提供贴现服务”。由于票据真假有保障,此类交易甚至可以当场完成贴现。

  有时候,企业开票后可直接在银行工作人员处贴现,只是贴现利率远高于民间票据市场和正规票据市场。部分有钱的个人和国有企业也通过当地“票商”收取承兑汇票,其中部分收票人低价收得票据后,一般会持有到期去银行兑付(被称为“持有型的”),从中赚取差价。

  在今年9月份,票据贴现利率一度达到13%,这些持有型的收票机构,贴现利率甚至会高于银行直贴利率。票据一进一出,获利不菲。

  套利黑洞显形

  每笔业务平均获利为票面的0.15%-0.2%,如果做出10亿元左右的贴现量,获利应在15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

  通常收票人的贴现利率低于银行直接贴现利率,高于转贴现利率,这样一方面收票人可以吸引更多的持票人通过此渠道贴现,另一方面这些机构可以迅速出手,套取差价获利。这一业务的特点被他们总结为“短、频、快”,即时间短,频率高,周转快。

  一位知情者透露,参与人每笔业务平均获利为票面的0.15%-0.2%,即如果做出10亿元左右的贴现量,获利应在150万元到200万元之间。

  事实上,转贴现业务是商业银行之间资金拆借行为,为弥补临时资金不足,银行在到期日之前将票据权利转让给其他金融机构,由其收取一定利息后,将约定金额支付给持票人。

  各种金融机构中,农信社存款规模较大,贷款规模偏小,中间业务量非常有限,赢利较难,因此参与倒卖承兑汇票现象非常普遍。农信社除了收购后转贴现赚取差价,还通过持有到期兑付获得收益,而成为地下票据市场的大买家。

  为此,有些地方农信社培养了一批工作人员,携带银行汇票专用章,专职飞往各地,盖章收票。业务繁忙的时候,甚至一天要飞往多地,故这些人被称为“空中飞人”。这是因为央行对银行汇票专用章有着非常严格的管理,每家银行印章数量有限。

  据了解,收票过程中,同一面值票据,根据承兑银行信用状况不同,贴现的利率也会有差异。通常将银行分为三类:一类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二类是其他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三类是地方中小法人金融机构。贴现利率则从低到高,逐次上升。

  上述收票、贴现、转贴现的现象在2008年、2009年极为普遍。彼时,银行资金相对宽裕,随着2010年信贷规模控制和货币政策的收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入其中。

  去年初以来,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河南省内部分农信社,利用会计漏洞,通过与农信社转贴现卖断并买入返售的方式,将票据隐藏在表外项目中,以逃避信贷规模监管。

  今年6月,银监会先后下发三份文件,包括全面叫停上述违规业务、规范会计核算制度等一系列收紧表外信贷业务,与此同时,6月央行要求商业银行保证金存款纳入存款准备金范围。

  此后,伴随着贴现利率持续走高,这一现象得到遏制,银行表外信贷迅速下降。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仅为4700亿元,低于市场预期的5500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与8月相比,9月票据贴现融资减少210亿元。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规模双降与银监会打击上述农信社和股份制银行违规票据业务有关。

  虽然贴现融资的规模有所下降,但是自今年6月以来,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量仍在增加,只是增加幅度略有放缓。自下半年以来,票据贴现利率一直处在高位,大量的票据不能顺畅贴现,由此形成了票据的“堰塞湖”。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民间票据市场贴现融资,这一现象现在浙江一带尤为严重。

  目前,虽经监管部门严令打压,但身陷民间高利借贷危机的江苏、浙江,民间收票人和中介机构依然活跃。

  大额异地流转

  承兑汇票代表银行信用,交易转让也不受地域的限制,民间倒票盛行

  温州民间票据市场,仅仅是民间票据市场的一隅。其背后,隐藏着由“票商”、中间人、中介公司、银行类金融机构串联起来的、一个庞杂的跨区域地下票据市场。部分承兑汇票,几经转手在异地完成贴现,资金又重新回到浙江、江苏地区。

  温州当地的“票商”除了郑珠菊、沈奎正这样的当地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外来户。在浙江等地,来自异地收票的人员,两三个人组成一个小团队,拿2亿到3亿元本金,一周内可做10亿元贴现量。由此可见,持票人通过类似异地贴现的规模绝非小数。

  他们的基本操作手法是,先由上述机构派遣收票人员或者委托机构、个人(包括当地)向潜在有贴现需求的持票人报价,双方经初步协商,由收票人将价格报给贴现机构,如果贴现机构发现,贴现后再转贴现,仍有一定利差可以赚取,收票人就会立即和持票人完成交易。一位长期通过此方式融资的温州企业主表示,收票人很讲信用,一般2-3天贴现资金即可准时到账。

  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代表银行信用,银行见票付款,交易转让也不受地域的限制,导致温州地区民间倒票盛行。在银行开具票据后,如果持票人不在银行贴现,仅在民间流通,监管部门无法统计和监测。

  截至今年6月底,商业汇票未到期金额6.7万亿元,同比增长42.8%,增速达到了七年半以来的最高点。由于银行信贷整体收紧,温州当地银行一方面大量增加承兑汇票签发量,增加保证金存款,另一方面又大幅压缩贴现额度。

  由此引发部分江苏、浙江地区的承兑汇票大规模流向河南、山东、湖南等地,不排除在上述地区完成贴现后,资金再回流温州。银行承兑汇票跨区域的规模流动,导致银行资金区域间流动。一位浙江金融领域人士认为,这次温州等地区民间借贷危机与上述大量票据融资推波助澜有着密切关系。

  根据2010年浙江、河南金融运行数据,浙江去年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02万亿元,累计贴现9400多亿元;河南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是4400多亿元,累计贴现却高达6.44万亿元,在贴现利率上,河南则比浙江等地低。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作为中原省份,票据累计贴现额占全国近25%,据央行统计,2010年全国票据累计贴现额为26万亿元。从交易规模看,河南已远远超越金融机构众多、民营经济相对发达的上海、浙江等其他省份。

  挤压正规金融

  温州90%以上的票据带有很强的融资目的,大部分票据并没有真实贸易背景。在银行没有办法满足其贴现需要时,这些票据便流入地下票据市场

  一位国有大行浙江分行票据中心负责人表示,各类商业银行在票据市场有不同的定位和角色。目前,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在票据市场的做市商地位,已受到地下票据市场的挑战。

  今年上半年,四大行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1.5万亿元,贴现余额不足3000亿元,且承兑量和贴现余额背离的趋势正在加剧,即在信贷整体收紧的情况下,承兑余额增加,贴现余额反而明显减少。

  事实上,国有大行对票据贴现、转贴现有着一系列的规定。以建行浙江省分行为例,该行把可贴现的承兑银行分为两类,A类18家,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主要股份制银行,B类30余家,包括规模较小的股份制银行及当地的区域性金融机构。部分外地规模较小的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则不予贴现。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该行会优先将贴现额度倾向本行授信客户。面对其他不同承兑银行开具的承兑汇票,贴现利率水平也不同。

  此外,庞大的地下票据市场的存在,扰乱了银行正常的票据市场,这也是导致贴现萎缩的外部原因。上述国有大行浙江分行票据中心负责人表示。

  他解释称,地下票据市场的存在,压低了银行直接贴现利率,加之部分国有大行在贴现时,对持票人的材料要求比较严格,大部分“瑕疵”票据就自然流入到地下票据市场,使得持票人更多依赖地下票据市场贴现。

  嗅觉灵敏、经营策略比较灵活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域商行,和部分地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互为交易对手,从事票据套利。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部分地区,个别商业银行的业务员或网点甚至涉嫌进行违规交易。

  地下票据市场的融资尚无法统计,但是温州今年9月1600亿元的票据余额和当地银行不到58亿元贴现金额之间,高达1500亿元的差额可显示出地下票据市场的巨大能量。据温州银行界人士统计,目前90%以上的票据带有很强的融资目的,大部分票据并没有真实贸易背景,属银行违规开票。

  在银行无法满足其贴现需要时,这些票据便流入地下票据市场。中信银行资深票据从业人员称,在江浙一带,温州并非地下票据市场的重灾区,浙江绍兴、台州等地,倒卖票据行为更加猖狂,尤其是在2009年和2010年。而《票据法》明令禁止民间倒卖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原本是企业间贸易结算的支付工具,如今已成为温州企业主要的融资手段之一,自2010年信贷收缩以来,票据支付功能逐渐被异化,融资功能越来越明显。银行表内信贷额度,通过表外票据业务形式流出银行,表内、表外业务两者此消彼长,为市场变相释放了大量流动性。

  票据行业资深人士表示,监管失控的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和以逐利为目的的地下票据融资的“虚假”繁荣,拉低了正规金融渠道贴现利率,减少了持票人在金融机构的票据贴现量。

  在货币紧缩周期,银行贴现规模受到压缩,大量票据只能通过地下票据市场贴现,巨额资金在金融机构“体外循环”,不利于对信用总量的监控,严重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对货币信贷政策执行产生了强烈的对冲作用。

  当整体经济改革逐渐由从量调控到从价调控,什么时候废止了从量调控,相信影子银行也会消失殆尽。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财经》杂志2011年第27期 作者: (责任编辑:lixuezhen)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