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任志强:坚持房价上涨论 钱荒影响房价

时间: 2013-07-03 16:56:40 来源: 中国企业家网  网友评论 0
  • 任志强被称为“大炮”,不是没有原因的。针对厦门的楼市,任志强更是直言不讳,“你什么时候买房,以后的房价都会比现在高。未来调控的方向继续打击投资投机是有可能的,但应该用税收的方法,用限购方法是不对的。

  任志强被称为“大炮”,不是没有原因的。在房价居高不下,许多人成为房奴或者望房兴叹的背景下,任志强的发言总是能振聋发聩。任志强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过,他是一个商人。中国的商人,有多少是这样率真、直率的?有多少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说自己想赚钱的?有,但很少。

  例如以下言论:

\

\

 

任志强

 

  长期“钱荒”影响房价

  钱荒持续下去,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仍然控制一个很严格的资金总量的时候,银行就该撑不住了。假定钱荒长期存在就一定会对房价产生影响。你永远不可能让你60%以上的负债率在没有银行和市场资金融资的情况下,完全靠销售去弥补。房企资金紧张,没钱拿地进而恶化市场的供求关系,导致房价上升。

  房价涨因货币超发

  看看这几年房价为什么涨这么快?因为货币超发……中国超发货币之后,没有看到通胀,是因为政府采取了限价的手段。

  商品房与穷人无关

  人民日报和央视都将“穷人”捆绑在高房价上。请问看过中国的法律吗?中国的法律明确规定穷人的住房权是用划拨土地的廉租房、经适房保障的。联合国人权公约中要求政府提供穷人的“适足居住权”,但非财产权。没有一个国家会对穷人的居住权收取高额的土地出让金。商品房与穷人无关。想买房的绝不是穷人。

  别墅开发受限不合理拉大国家间差距

  别墅开发受限反而会增强现有别墅的保值性和稀缺性。不认同关于限制别墅开发的系列政策,国家并没有哪一部法律明文规定不能开发别墅。而且,这只能导致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居民居住水平差距越来越大。

  这十年来我有9次说过房价会涨,结果每次都涨,但大多数人还是不信,真信我话的那1%、2%,买了也确实都涨了、赚了。我就一个回答,只要你需要,什么时候都可以买房。针对厦门的楼市,任志强更是直言不讳,“你什么时候买房,以后的房价都会比现在高。如果要投资,就随便买,比如在市中心买一个破房,当投资就不要嫌破,不信你就试试。”

  房产新政只是在坚持和重申过去的错误

  新政中重申严格征收房屋卖出时的差价个税,并未出台相关的细则和解释。但在央视新闻的宣传中却提前解释为按买卖差价的20%征税。按原有文件应该为扣除其他成本的差价。如毛坯房购买之后的装修费用等。否则岂不是对装修费征了20%的税?原文件还有居住五年后的免征,和无法计算差价的按卖价的1%征收等内容。至少新政中没有说否定原文件。也没有出细则。央视不负责任的解释不利于新政的落实。新政并无新意只是在坚持和重申过去的错误。几个月后又会效率递减,重回老路。

  二手房交易价格上涨三因素

  二手房交易价格的变动首先来自于购买者的力量与竞争,多人竞价,价格自然上涨;其二来自土地市场的交易价格变动,地价上涨大多因土地供应短缺,预期好,新房未建也会先影响二手房价格; 其三才是周边一手房价格上涨的影响。

  房价上涨,赚得更多的是购房者

  房价上涨,赚得更多的是购房者,而非开发商。“如果我们所有买过房子的人,按98年计算,30万的现在是500万,他们赚的一定比开发商赚的多,因为开发商卖那房子就卖了30万块钱,全是利润也就30万。从30万变成500万利润空间很大,特别是买30万的房子,他只付了6万块钱,把6万块钱变成500万是多少倍?

  土地私有化房价一定是跌的。因为小产权和大产权之间的差别太大了。我们有一个土地财政的断崖,在短期之内是无法弥合的。我们第一部宪法土地是私有,第二部,第三部宪法土地仍然是私有的,只有在第四部宪法中,才把土地改为公有。我估计像你们这些年轻人80后的掌权以后就改了。

  房地产行业应该取消限购

  中国改革就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把计划经济转变成为市场经济。但市场经济这件事还没做完,许多行业出现“国进民退”的现象。房地产行业应该取消限购,用市场化的手段来调节。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用税收的方式来调控楼市。我们又想城市化,让农民变成市民,又不让他买房,这是矛盾的。

  未来调控的方向继续打击投资投机是有可能的,但应该用税收的方法,用限购方法是不对的。

  假如没房地产,中国GDP可能连7都保不住

  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是经济发展 中最稳定的行业。假如没有房地产,中国的GDP水平可能连7都保不住。他还表示,房地产行业标准应该由行会制定,而不是政府强制执行。 (中国企业家网)

转发此文章到: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作者: (责任编辑:捂脸)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