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全球经济还在缓神 我们期待新一轮产业革命

时间: 2013-06-28 10:58:29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网友评论 0
  • 举目望去,全球经济至今满目疮痍,美国经济靠央行输血勉强喘过一口气,欧洲经济坠入衰退深渊,新兴市场渐失“金”光。但好景不长,2008年9月,次贷危机如一朵蘑菇云在华尔街上空爆炸,美国房地产泡沫顷刻破灭,几十家金融机构申请破产,全球股市集体崩盘。

  打印

  文:杨可瞻

  雷曼兄弟轰然坍塌,至今已过去快5个年头了。

  举目望去,全球经济至今满目疮痍,美国经济靠央行输血勉强喘过一口气,欧洲经济坠入衰退深渊,新兴市场渐失“金”光。

  那么,世界经济的前进之路到底在何方?世界经济又该如何转型?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1929年的10月24日,当天美国迎来了“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美国金融界彻底崩溃了,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峰跌入深渊,短短2周内共有300亿美元的财富蒸发,相当于一战的总开支。

  大萧条由此开始,金融危机很快升级为经济危机,近千万美国人失业,排队领救济食品的穷人长达几个街区。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乡下,人们以吃蒲公英和野草根为生。

  经济学大师凯恩斯解释称,市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大萧条的主要原因。罗斯福新政很快出现,这位总统通过强行整顿银行,复兴工业及调整农业政策,将美国经济拉出泥潭。罗斯福为后来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甚至伯南克作出表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可以救火。

  但大萧条却为独裁者的崛起提供了沃土。德国受经济危机打击沉重,促使法西斯党迅速成长,最终使希特勒上台。而在日本,金融危机下大批银行与企业走向破产,导致日本政局动荡,促使军国主义头目田中义一内阁上台。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席卷全球,有超过1亿人被动员参与战争,超过5000万人因此丧生,这让二战成为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战争。

  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则令全球经济重拾动力,电信、互联网、计算机和软件业革命,极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和消费需求。随着冷战结束,互联网的兴起以及金砖国家的崛起,全球经济进入了“黄金年代”。

  但好景不长,2008年9月,次贷危机如一朵蘑菇云在华尔街上空爆炸,美国房地产泡沫顷刻破灭,几十家金融机构申请破产,全球股市集体崩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球主要经济体都陷入令人痛苦的衰退中。

  次贷危机表面上的原因,是虚拟经济推行到极致的后果,包括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投机过度,以及围绕房地产市场开发了过多的衍生品。另外,人们归咎于美国金融管制太松,导致华尔街投机气氛浓厚,诱使大量不具备还款能力的消费者纷纷借钱进入住房市场。

  但归根结底,次贷危机的本源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二战结束后,战争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拉动逐渐消失,加上石油价格大幅上涨,美国经济陷入滞涨。为缓解这场危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内容包括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干预,以高消费带动高增长等。

  而正是由于新自由主义,美国一直通过修改法律放宽对金融业的限制,推进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允许储蓄机构可发放商业抵押贷款并可购买垃圾债券,这正好为2008年的次贷危机埋下了伏笔。

  为恢复经济增长,美国至今启动了前所未有的四轮量化宽松,通过购买超过2万亿美元的国债与抵押证券,以压低长期利率,刺激就业和消费。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适时推出了4万亿财政刺激政策,进而避免经济陷入硬着陆的风险。

  但时至今日,超宽松政策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在美国,大量资金涌入金融市场,却对实体经济置若罔闻,失业率仍居高不下;在中国,信贷增速放缓,投资再也无法像2009年那样井喷,硬着陆之声也甚嚣尘上。

  欧债危机的出现,则令全球陷入一种莫名的失落,由于这个举足轻重的经济体进入衰退,中国等国的出口增速大幅放缓。学者担忧只要财政政策不实现统一,欧元区总有一天会走向分裂,甚至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核弹。

  5年之后的今天,全球经济虽从危机中稍微缓过神来,但不安定因素仍在身边徘徊。近期,美国可能收紧宽松政策的消息重挫全球股市,汇市波动剧烈,美元对日元汇率一路走高,由此可见,世界经济仍处在危险之中。

  日本通过近乎疯狂的购债来寻求摆脱通缩,但高企的利息可能令其难以承受“滚雪球”的债务,最终遭遇与欧元区一样的命运。

  世界经济转型之路到底在何方?或许,无人能回答。但当3D打印、新能源革命、平板电脑、谷歌眼镜和页岩气等好消息频频传来时,我们似乎看到了曙光。

  作者为海外研究室研究员

  http://stock.sohu.com/20130628/n380094101.shtmlstock.sohu.comfalse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Newshoo)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 (责任编辑:捂脸)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