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9月对公贷款疲软 中票短融强势补位

时间: 2012-09-29 23:52:49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网友评论 0
  • 受益于存款的大幅回升,截至9月26日,四大行新增贷款接近1600亿元,较前9天680亿多出1000亿元,不过投放节奏略有放缓,预计9月最后两个工作日信贷投放量会大增。“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总量比去年还要多出7000亿元,资金需求并不萎靡,而大量的短期贷款可能是项目前期的周转贷款、铺底资金。

  季末存贷款规律性冲刺游戏再现。

  9月28日,某国有大行权威人士告诉记者,过去半个月,工、建、农、中四家大型银行快速调整了月初刚刚失血的负债体系,存款开始大幅回升,存款余额(含同业存款)由9月9日的2800亿负增长一举扭转为正向增长6000亿元,20天时间,四大行存款大幅回流8800亿元。

  受益于存款的大幅回升,截至9月26日,四大行新增贷款接近1600亿元,较前9天680亿多出1000亿元,不过投放节奏略有放缓,预计9月最后两个工作日信贷投放量会大增。

  按照年初监管机构设定的“3:3:2:2”的季节投放节奏,若全年新增贷款在7.5万亿-8万亿之间,那么三季度新增贷款应在1.8万亿-2万亿,9月份新增贷款应在7000亿元左右。

  9月28日,接近交通银行的人士向记者如是说,由于6月份的年中期末效应贷款冲刺很凶,导致提前透支了7月份的信贷额度,“进入8月份,贷款增长速度较快,预计9月份会更好。”

  此外,随着银行间和交易所两个债市扩容,2012年以来金融脱媒趋势愈演愈烈,“弱贷款、强债券”的趋势在9月份得到了巩固。

  据中金公司统计,截至9月27日,非金融企业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票和短融)净增量达到2631亿,已经超过7月和8月全月各2400亿左右的水平,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量。

  个贷凶猛

  进入9月,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丝毫不减,最新加入“20万亿”地方版刺激计划阵营的是四川省。

  9月24日,四川省推出项目共计26184个,投资总规模达6.49万亿元。

  不过,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尚未直接体现到国有大型银行的信贷投放领域,以9月四大行新增1600亿元贷款结构看,对公贷款尽管有所恢复,新增700亿元,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表示,“但是估计仍然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中长期对公贷款增长依然疲弱。”

  “不过,票据贴现也开始回落,显示全年信贷额度尚未松动。”上述国有大行人士补充道,贷款增长的动力仍然是由于房地产交易活跃带来的房贷回暖,四大行前26日个人房贷新增接近1200亿元,占到全部新增贷款的3/4。

  “短期贷款和贴现占比相对多,并不代表信贷需求不活跃。”在上述国有大行资产负债部人士看来,今年是“十二五”的头年,新开工项目从项目评估到实施需要一定的时期,一个项目要启动需要前期流动资金、铺底资金乃至土地资金。

  “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总量比去年还要多出7000亿元,资金需求并不萎靡,而大量的短期贷款可能是项目前期的周转贷款、铺底资金。”据上述人士分析,中长期贷款比重变化与每个五年规划呈现出一定的关联度,“一般是第一年可能会少一些,但是第二年、第三年长期的就会多一些。项目立项审批以后,进入建设阶段,相应的长期资金就会铺进去。”

  净增2361亿

  “我们最近忙得项目都做不过来。”9月28日,中诚信国际一位高级分析师如是向记者表示,随着银行间债市向地方城投公司张开怀抱,中票成为地方城投最看重的融资工具。

  7月3日,交易商协会组织的主承销商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类企业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以‘真公司、真资产、真项目、真现金流、真偿债和真支持原则作为项目受理和信息披露的主要依据,同时参考银监会关于投融资平台名单管理的相关政策。”

  “相较企业债动辄6个月以上的审批期,中票、短融采取的是注册备案制,发行等待时间大大缩短。”上述评级公司人士说。

  贷款投放趋弱的背后,地方政府的直接融资通道正在被壮大。中金公司统计,截至9月27日,非金融企业债券(包括企业债、公司债、中票和短融)净增量达到2631亿,已经超过7月和8月全月各2400亿左右的水平,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量。

  从结构上来看,中票仍是增长主力,至9月27日净新增1416亿,占全部非金融企业债券净增量的54%,显示中长期债券对基建项目的支持力度在逐步加大。

  中金认为,债券融资已经从7月利用低成本资金替换短期贷款,转向实质性的利用中长期资金投入项目建设。

  此外,9月作为季末的关键时点,月末存款将快速冲高,此前3月份和6月份新增存款数据都接近3万亿水平,中金公司认为9月存款超万亿的问题不大。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史进峰 (责任编辑:丁麒杰)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