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银行融资:“抽血”还是“输血”?

时间: 2010-06-07 14:28:34 来源: 上海证券报  网友评论 0
  • 银行股正处低谷,估值已近全球金融海啸最烈时的水平。因全球金融危机而放出高额信贷资金,因银行业审慎监管要求的提升,一段时间以来,数家上市商业银行提出了融资方案。

  6月5日凌晨,中国男足力擒世界冠军法国队,可喜可贺之余给人一个启示——反弹往往发生在低谷时期。

  银行股正处低谷,估值已近全球金融海啸最烈时的水平。因全球金融危机而放出高额信贷资金,因银行业审慎监管要求的提升,一段时间以来,数家上市 商业银行提出了融资方案。有些评论认为,银行融资是对股市资金面的“抽血”之举,并将此归咎为银行股乃至整个市场行情走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倒认为,银行融资是对股市乃至国民经济的输血之举,且很可能成为行情转强的重要驱动力——虽然在情绪层面,这个观点恐怕难以得到很多支持,但 在事实层面,却有相当的证据和完整的逻辑。

  热捧中行转债恰为输血

  近日,中行可转债的发行是银行融资的大事件。与唱衰者的预期完全相反,中行转债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热捧,申购资金总额超过1.74万亿元,超额 认购倍数高达50余倍,中签率仅为1.89%左右。

  中行转债发行告诉我们几个事实:第一,中行以可转债形式推动的再融资,是大量输血而非大量抽血。一位跟踪发行情况的资深研究人士告诉我,中行转 债吸引的巨额资金,很大一部分是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风险厌恶型的、原停留在债券市场的资金,这些资金原本未想入市,皆因可转债具备股债结合的特点,才调 动了其热情积极申购。而如果按照“转债必转”的惯例判断,这些资金购买的转债将来有极大可能转股,从而成为入市资金,扩大股市投资者和资金供应。

  第二,高额申购资金重现市场,恰恰说明了市场的资金面是宽裕而非紧张,这对于“抽血”论者所渲染的资金面紧张一说,无异于当头棒喝。更进一步分 析,资金面的宽松,恰恰预示着当估值趋于合理时,低估值板块孕育着上行机会。

  相对于以保险资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的热捧,本有优先购买权的多数个人投资者却放弃了购买中行转债的机会,除了对该品种不够了解的原因外,想必 一定程度上也是“抽血”、“扩容”等思想作祟的结果。

  上述资深研究人士粗略算了一笔账:1万元市值中行股票的持有者,大约可买1万元转债,按研究机构普遍预计转债理论价值110元计算,如首日涨幅 10%,投资者可获利1000元,核算下来,几日的收益率就在5%左右。如果在理论价值的基础上考虑长期持有的时间价值,则获利可能更丰。

从这个角度看,很多散户投资者是放弃了一次 难得的投资机会。

因巨额信贷投放和监管要求提高,近期的银行 融资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也正因此刚性和市场约束效应,很多银行在融资方案的设计中,对投资者利益给予了较为优厚的考虑。还拿中行转债举例,其转股溢价率 和债券利息率的设定标准,在行情火爆的情况下是难以想象的。

还例如,以兴业银行18元的配股价格计算, 其配股发行的市净率水平仅为1.52倍;传闻称,农行IPO的发行市净率也仅为1.6倍。这样的估值水平,比当初一些银行上市时2倍以上的PB优厚很多。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视银行融资为投资机会还是扩容压力呢?答案应该是极为清楚的。

而且,上述较为优厚的发行条件和估值水平, 正反映了多年来我国股市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约束的积极效应,说明投资者在与发行人的博弈中话语权得到了提高。既然是“胜利果实”,为何在摘取时却又 恐慌踯躅了呢?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责任编辑:bizcom)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