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国际金融难题:中国的“结”与“解”

时间: 2009-09-25 10:07:06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网友评论 0
  • 以老牌投行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之日为标志,金融危机至此已历经年余,昔日泡沫破裂之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似乎也正在回归。但旧有的泡沫生成机制显然不为中国乐于接受,一个新的秩序、新的机制、新的体系才是中国所渴望的。危机带来了新的机会,但这个机会究竟有多大把握?离现实有多远?中国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这些问题绝不应被表面的欢腾与乐观所埋没、所掩盖。

  中国之结三:如何成功走出国门?

  一场金融危机令中国金融机构市值迅速蹿升至全球前列,但在大部分专家来看,这只是危机带来的暂时性结果。就竞争力而言,中外金融机构并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为此,中资金融机构也纷纷尝试跨出国门,在更大的市场中学习如何在“大海”中游泳。

  曾经参与TCL、联想收购案,还涉及包括美林、高盛、凯雷在大中华区多笔股权投资的美国宝维斯律师事务所对于中国企业出海有着专业的见解。该行合伙人刘晓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表示,中投公司最近做了很多直投,并因此引发外界关注,这是中投分散投资策略的体现。

  对于金融机构出海,刘晓宇认为,金融业和电信服务业的特殊性在于其监管很强,均以当地市场为主,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金融机构出海还是先从家门口做起,比如先去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练练兵,然后再考虑走出国门,到欧美发展。

  而对于所谓战略投资者的态度,刘晓宇指出,上市前这些战投能对企业起到帮助,比如建行同美银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但中方要明确一点,那就是“不能靠别人做事”,战投一旦退出以后,这些帮助是否仍有价值还是个问号。

  孙立坚建议,进军海外的先决条件是,企业必须充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充分把握风险收益的匹配度。此外,他认为应该建立起问责和激励机制,对于那些用国家财富去海外冒险的行为应该警示其道德风险。

  戴国强则表示,目前金融机构海外抄底从技术上看是比较好的时机,但关键是抄底之后中国企业是否有管理能力和掌控能力,还是仅仅作壁上观。在抄底之前,很多企业需要补课,其中之一就是适时推出一些新的衍生品交易品种,如果在这些产品方面限制太多,反而会使金融机构丧失实践的机会。

  【稿件声明】如需转载请与《每日经济新闻》联系。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每经订报电话

  北京:010-59604220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33203568 成都:028-86516389 028-86740011 无锡:15152247316。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马骏骎 (责任编辑:alexmls)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