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砥砺前行 银行业"锚定"开放不动摇

时间: 2018-07-30 17:06:01 来源: 金融时报  网友评论 0
  •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对外开放,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一大“密码”,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者:周萃

来源:金融时报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 对外开放,是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一大“密码”,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有机组成部分,银行业对外开放同样也带来了金融业的繁荣和发展。对外开放提升了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影响力,锤炼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监管能力,巩固和发展了我国金融大国的地位,亦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和引进外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 走过近4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中国,庄严向全世界表达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讯息。在新起点上,我国将会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以高水平开放助推高质量发展。


这其中,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国银行业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世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惊喜。


“引进来”:中外资良好互动局面形成


1978年,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国内金融业也逐渐走上了对外开放的道路。


1980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代表处;1981年,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分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家营业性机构。此后,在不断适应经济金融发展需要,稳步推进银行业对外开放方针的指导下,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地域逐步从经济特区扩展到沿海城市和中心城市。


1993年开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全面发展,外商投资显著增加,这一阶段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1994年4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监管标准,标志着外资银行在我国经营逐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到2001年底,国内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达到177家,总资产达到450亿美元。


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阶段中国认真履行承诺,逐步开放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范围和客户对象范围,外资银行发展成为中国银行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2006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颁布为标志,外资进入中国的地域、客户限制以及业务上的非审慎限制基本消失,银行业实现了全面的开放,完成了入世时的开放承诺。


截至2017年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性机构总数达到1013家,近15年来增长约5倍,年均增速达13%。在华外资银行总资产已从加入世贸组织初期的3000多亿元增加到2017年末的3.24万亿元,增长逾9倍。2017年,在华外资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相当于2002年的10倍。2017年末,外资银行注册资本比2002年末增长了6倍多。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业加快市场化改革,国有大型银行改革过程中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并在境内外成功上市,成为这一时期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标志性事件。银行业改革特别是外资金融机构作为长期战略投资者的进入,促进了中资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引进了银行管理的专业人才,提高了银行业风险管理、金融创新及综合竞争力。


截至2007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外资余额为754.01亿美元,其中共有25家中资商业银行引入33家境外投资者 ,投资总额为212.5亿美元,中资银行海外上市(H股) 引进资金为 412.86亿美元。虽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境外投资者调整其全球战略开始减持所持有的中资银行股权,但总体来看,中外资银行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已基本形成。


“走出去”: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引进来”与“走出去”是我国开放战略的“一体两翼”。伴随中国经济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经营也取得显著成就,为全球经济和金融注入了新生力量。


在拓展海外市场方面,中资银行通过在境外直接设立机构、并购和参股境外金融机构的形式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中资银行国际化最早的主阵地是港澳台及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以全球各个主要的金融中心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香港、新加坡等为基地来拓展海外市场。随后再开始逐步向中国周边亚太地区扩展。


截至2016年末,约22家中资银行在全球63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353家海外分支机构,其中5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海外机构数约为1279家。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中资银行近年来开始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作为海外机构布局重点目的地。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建设金融服务网,不断完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布局。截至2016年底,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处。


在外延式扩张的基础上,国际化经营开始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中资金融机构最初进入海外市场时,主要以服务“走出去”中资企业为主,公司业务、境外信贷业务的比重过高,普遍难以融入海外主流市场。随着经营的深入,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在提供存贷款、汇兑、清算、结算等低风险业务的同时,创新针对东道国特征的产品和服务,逐渐形成个性化的产品体系、客户战略和销售渠道,综合经营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随着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中资银行境外机构的收入来源也趋于多元化,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等非利息收入的比重稳中有升,对整个集团的盈利贡献度逐步提升。以中国银行为例,2017年该行海外营收达1181.46亿元,营收占比达24.45%;海外业务税前利润高达665亿元,占集团利润的29.86%。


未来,伴随中国资本项目不断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逐步明晰,中国银行业“走出去”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顺应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中国银行业将努力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在金融业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中发挥好“主力军”和“生力军”作用。


“再出发”:从金融大国到金融强国


40年前,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改革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开放带来了要素互通与增长活力的释放。站在新起点上,中国要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深入开放是大势所趋,而扩大金融业开放则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


2017年以来,一系列超预期的金融开放政策措施,向国际社会和外资机构发出了强烈的开放信号。


“下一步,我们将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一是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原则;二是金融业对外开放将与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相互配合,共同推进;三是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2018年4月11日,在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和时间表发布。


落实金融开放路线图,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正不断提速。近期,银保监会批准约旦阿拉伯银行筹建上海分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筹建深圳分行,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前海支行升格为分行,批准彰化商业银行在大陆的子行开业,国泰世华商业银行在大陆的子行开业……这些大力度举措,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正在进入全新阶段,必将助推我国金融业做大做强。


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格局,也是一把“双刃剑”。开放程度的提高,意味着对风险的把控能力需随之提升,开放的程度必须要与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匹配。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要求金融监管水平必须跟得上开放的步伐。开放的脚步与金融监管能力的提升是相辅相成的,要在加强监管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


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央行实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行为纳入管理;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这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正在为扩大开放提供有力保障,确保金融业在对外开放中稳步前行。


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也从未停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银行业正整装再出发,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奋力前行。


作者:周萃

来源:金融时报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