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银行委外业务“谋变”

时间: 2017-07-21 22:33:25 来源: 上海金融报  网友评论 0
  • 作为本轮金融去杠杆的重点监管对象,银行委外业务遭遇赎回潮,出现较普遍的浮亏现象,收益率则水涨船高

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为本轮金融去杠杆的重点监管对象,银行委外业务遭遇赎回潮,出现较普遍的浮亏现象,收益率则水涨船高。在新增委外收益率提升、期限错配矛盾缓解后,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银行理财业务、小部分来源于银行自营业务的委外业务有望迎来更规范、稳健的发展。


委外需求大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指出,凭借银行广泛的销售渠道、较大粘性的客户资源,银行理财在全部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中占比最高,运作方式包括:自主投资管理;购买其他金融机构产品;借助其他金融机构投资;委外业务。


“银行将理财资金委托给信托、证券、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进行投资,约定收益率,受托机构对日常投资承担主动管理或投资顾问职责。”《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介绍,部分中小银行投资能力不足,委外业务在其理财业务中占比较高。


国泰君安银行金工跨界研究队的邱冠华等分析师指出:“长期来,银行业的专业优势是在放款能力上,尤其对借款人偿债能力的贷(投)前审查、贷(投)后监督管理等方面,有绝对优势。但银行从事委外投资时,对投资产品(或投资管理人)的研究、分析和遴选,并未构成相对优势。尤其部分中小银行,在这方面的投资分析能力更显欠缺,而委外投资需求较为强烈。”“银行在资产管理能力上比较薄弱,许多发行理财的银行,尤其规模较小的城商行,缺少出色的投资研究团队,在产品设计、风险梯度设计等方面能力欠缺,不能达到资产管理多样化投资的需求。委外业务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展起来。银行将大量理财资金委托给券商、基金等投资能力较强的机构,这就使银行更进一步远离了资管本质。许多银行将整个投资环节全权交于券商、基金等机构,从项目调查、风险审查再到投后检查,银行完全不参与资产管理的真正环节,严重背离资管本质。”中信建投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指出。


“在强监管背景下,很多原本被包装成投资业务的放款业务可能受到监管制约,银行有必要加强重视真正意义的委外投资业务,使自己在放款业务受限的背景下,一方面保障流动性,另一方面尽可能提高资产收益水平。”邱冠华等分析师表示,精心研究、选择投资产品,成为银行非常现实、紧迫的需求。


存量委外浮亏普遍


3月17日,证监会向公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下发机构监管通报,明确机构定制基金相关监管要求。4月,银监会密集下发监管文件,对委外业务造成一定冲击。


对于委外业务赎回潮的原因,中信证券分析师章立聪分析指出,“首先,银监会6号文明确提到"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审慎开展委外投资业务严格控制交易杠杆比率,不得违规放大投资杠杆";46号文将非银机构利用委外资金进一步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等现象划入理财空转套利范畴,并要求银行自查。自此,银行及非银金融机构开展委外业务变得格外谨慎。其次,银行委外业务负债端两大来源——同业存单及理财的发行相应受到限制,一是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二是53号文要求银行自查将同业存单计入同业融入资金余额后,是否超过负债的三分之一。可以看出,监管层意图通过限制理财及存单发行规模,提升融资成本,进而压缩期限错配套利空间,迫使银行知难而退。”


“除此之外,监管趋严,委外收益率竞争力略显不足。以同业存单为例,监管高压倒逼融资成本提升,导致同业存单发行利率从4月开始一路攀升,6月初甚至纷纷达到5.0%的高位,替代效应显著。彼时,直接投资同业存单既能获取与委外相当的收益,又不触碰监管红线,似乎比投资委外更具吸引力。”章立聪指出,“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延续至今的"去杠杆,防风险"大环境下,吸储能力有限、负债成本较高的中小银行一直以高收益为导向选择委外产品的做法,风控弊端逐渐暴露,前期投资风险累积而难以为继,又进一步触发委外赎回潮。”


章立聪同时指出,浮亏现象的普遍存在制约了委外业务的赎回,“我们依据2016年年报数据,将机构投资者占比99%以上的非货币基金视为"疑似"委外基金,共计635只。剔除新发基金,算出近一年"疑似"委外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49%。”


就负债端而言,章立聪表示,“同业存单去年下半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短期存单发行利率维持在3%左右水平,今年上半年利率在4.0%—5.0%区间高位震荡,6月初发行利率更是一度高于5.0%,随着去年资金陆续到期,银行低成本负债不断被置换成高成本负债,引发市场对委外浮亏的担忧。综合来看,短期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从去年下半年的3.8%左右稳步升至4.5%,平均利率更是在4.0%以上,整体高于同业存单。无论同业存单还是理财产品,银行负债端成本均高于"疑似"委外基金的收益率,委外基金整体浮亏无疑。”


章立聪称,目前银行赎回委外资金动力不足,或将继续观望,等待市场进一步回暖。


新增委外收益率提升


章立聪指出,今年以来,新增委外约定收益率水涨船高,已抬升至较有吸引力的水平,目前1年期委外收益率达5.3%—5.7%,平均比年初上升0.50个百分点左右。“收益率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银行重拾对委外的信心。”章立聪表示,“在能满足银行稳健投资偏好的产品中,委外收益率已具有较高竞争力,有望再获银行青睐。”


“在走到最后赎回这一步之前,银行必定已先设法通过高价发行存单、理财产品等方式融资,尽量为委外"续命",这与同业存单及理财产品收益率4月以来高涨相互印证。”章立聪指出,“委外赎回潮开始后,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在4、5月连升,但6月以来逐渐回落,表明银行融资压力已有所缓解。”


理财资金方面,章立聪表示,“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考核,可能导致短期内银行新发理财规模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MPA考核的重点考察对象是广义信贷增速,而非存量。目前来看,理财规模存量仍保持在28万亿元以上的较高水平,足以兼顾"满足监管要求"并"保障自身流动性需求"两点要求,进一步为委外负债端提供保障。考虑到理财产品对同业存单的"滞后效应",同业存单发行利率已经回落,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7月初见端倪,未来有望继续回落,进一步证实负债端资金续接压力减小。”


委外转型


章立聪表示,适度合理的委外是有益于参与各方的共赢行为,委外可谓“大资管时代”的必然产物。委外作为银行资金的重要投向,未来或趋于正常化,规模可能稳步提升,“但还有两种情况值得警惕,一是随着近期债市回暖,原本制约赎回的浮亏因素可能消退,委外业务出现盈余。部分机构为锁定收益赎回委外资金,或者银行企图收回部分资金,主动投资债市获取收益。二是若委外收益率持续停留在低位,即使银行不主动赎回委外资金,也有可能到期不续作,推升市场整体委外收益率水平。”


邱冠华等分析师指出,目前市场上较主流的投资产品,按结构大致可分为公募基金产品、各类专户产品、一对一专户或定向产品三大类。从投资范围看,银行自营资金只能参与债权类投资产品;银行理财资金可参与更大范围,但需符合合格投资人要求。公募基金产品一般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等。专户产品指“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即由基金管理公司、券商资管、私募基金等机构发行,面向特定投资客户,投资人在200人以内,每人投资额100万元以上的专户产品。一对一专户产品,即单一客户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起步金额要求几千万元。


杨荣则指出,银行业要想回归资管本质,必须拥有强大的投研团队,能自行设计风险层次明晰、定价合理的产品,并能合理进行投资,实现收益最大化。这样,银行可以减少对通道机构的依赖,减少委外业务,真正做到“受人委托,代客理财”。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本文来源:上海金融报 作者: (责任编辑:七夕)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