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机构/年会活动: 中国交易银行50人论坛 中国供应链金融产业联盟中国供应链金融年会 中国保理年会 中国消费金融年会 第三届中国交易银行年会

移动互联网是如何重新定义 “匠人”的?

时间: 2017-02-16 11:15:32 来源: 虎嗅网   网友评论 0
  • 虎嗅注:  和“情怀”一样,近来,鼓吹“匠人”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偏离本意的流行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迫不及待地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更心安理得地以高价兜售自己的产品

来源:虎嗅网 文/卢俊 


虎嗅注: 和“情怀”一样,近来,鼓吹“匠人”似乎也成为了一种偏离本意的流行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迫不及待地给自己贴上这样的标签,似乎只有这样才能更心安理得地以高价兜售自己的产品、服务。但是当 “匠人”被越发频繁提及时, 匠人精神却似乎离我们越发的远。

在虎嗅F&M 创新节能量馆的现场,中信出版社的副主编卢俊就针对时下的这一现象谈了谈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在一种大家都 “凑合”的氛围之下, 每个行业没有人踏实下来做事情,“匠人精神”成了羊肉标签,并没有真正为用户提高实际的生活质量。

演讲中,卢俊对匠人及匠人精神的产生进行了追溯,同时,他也谈到,随着时代的变迁, “匠人精神”的内涵外延也在发生着变化。因而,除了抨击当下被互联网人玩坏了的 “匠人精神”之外,移动互联网时代对于 “匠人精神”的重新定义或许也值得我们思考。


李宗盛曾在致匠心中称, “我知道手工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 少量、 劳作”,那在这个速度有时甚至意味着一切的年代,真正的 “匠人”应该是怎样的?出版人卢俊说了说他的理解,不知你又会怎么看。


大家好,我是卢俊。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匠人精神与商业社会。

被互联网人搞砸的 “匠人精神”


在中国古代,“匠人”是形容中下层的手工艺劳作者的一个词汇。2016年,因为多个方面的鼓吹,导致移动互联网以及金融,内容创业等多个领域,甚至连做煎饼的都要把匠人、匠人精神拿来说道一番, “匠人精神”逐渐成了被拿来当羊头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

但实际上实际上 “匠人”被炒烂了。中国今天可以说什么都缺,好的商品,比如缺电饭锅,马桶盖,但是就是不缺所谓的 “匠人”,各行各业、各式各样的人都在以 “匠人精神” 这个词,来作为自己一个非常重要的标签。

我认为中国社会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大家似乎并不需要好的生活和体面的生活,无论你是哪行哪业的工作者,都好像是 “差不多”就行吧,凑合一下,反正现在连接的力量那么大,装几台机器,从这连到那。无论哪个领域的创业者,大家挤破了头,都想到风口去做一个被连接的人,几乎是能做流通就做流通,能做入口就做入口,但是就没有人在那个入口下面做演示。

打比方说,点一个外卖,如果这个外卖送来得很差,不好吃又不卫生,你连接有用吗?能不能改变外卖不好吃的事实?你要洗衣服,你连接了一下,有人到你家洗衣服,然后洗坏了,能改变你的生活质量吗?是节省了大家的时间,提高了大家的效率。但如果在每个行业没有人踏实下来做事情的话,这种 “匠人精神”只是被拿出来卖而已,并没有提高实际的生活质量。

也就是说我们指望所谓的 “匠人精神”来改变所谓的消费升级,是不可能做到的,光连接,连接一堆烂的产能、烂的服务和烂的产品,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连接而变得不烂。

做“互联网+”所谓的那些智能,连接在一起还是烂的产能,并没有创新。但是,当然不能一杆子把连接产生新的价值以及推动底层技术改变的趋势一棍子打死,但确实有一部分人在里面滥竽充数,就是相互凑合一下。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很多人把“匠人”拿出来卖,拿出来做标签,实际上反而不是真正匠人精神得以尊崇,被推崇的一个标志,反而是烂匠人彼此凑合的时代,是不尊重匠人精神的时代。


你看,《匠人精神的没落》一书中,在故宫里面修文物的匠人反而说,请不要叫我匠人,很害羞,互联网人把这个词搞臭了,搞得原来的那些人都不太愿意了。

匠人精神是怎么来的呢?


西方社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演变过程中,在手工作坊里面通过一个人完成所有工作流程的手工艺人,他们被工业化,聚合到了生产线和车间里面去,完成了从一个匠人的身份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的过程。

而这个过在中国走的特别短。我们的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从那些木匠、瓦工,车工、钳工,在做一个完整生活用品的人被圈到了工厂里面,但实际上在这个工厂里面工作的中国工人,并没有得到把人当作人的尊重。


中信出版社出过一本叫《海底捞你学不会》,这个书里面有一个核心的思想叫把人当人,服务员也是个人,他可以决定是不是免单或者打折。


但是在中国大部分企业里面,劳动力被当作劳动工具存在,而没有被当作人存在,他们的创造力并没有得到发挥,只是完成了一个机械的动作,机械的动作并不能带来我们作为匠人精神底层能够创造价值那一部分的价值, “匠人精神”并没有得到实现。


所以匠人精神在中国,尤其是中国社会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并没有实现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


现在你看,你们再问问身边的朋友,是否还有人去学习所谓一个技艺,愿意去做瓦工的,愿意去做木匠的。现在能够为故宫修复文物的以及做建筑修复,以及木工修复的都是江浙地区的老工匠的传人,反而年轻的80后、90后没有人再愿意做这样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变得更加稀缺。


但是我们今天想表达的并不是我们要重返农业社会的工匠,因为我后面可能会讲到,中国今天的技术,还有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催生了新一代匠人,不再按照农业社会的规则去运行了,我后面会讲到。


互联网红利的殆尽,去年的时候,刘强东说,中国互联网连接的红利已经接近尾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的效率,这个巨大的红利已经接近消耗殆尽。


大家可以看到,从2015年、2016年开始,现在想要做一个互联网公司,想要弄几个办公桌,有一套商业模式,把一个公司做成的可能性越来越低了,实际上不仅是你有一些创新的商业模式就能改变现今商业社会,而是需要你扎下根去做你能做的事情。


移动互联网重新定义 “匠人”

一会儿我会讲一下我自己这一年里面做的事情,非常地简单,2015年9月,在这之前我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了14、15年的时间,都在做一个出版门类叫商业书的出版,有人看过《从零到一》吗?《创业维艰》《致富战争》这书都是我出版的。


原来我是忽悠你们买书的人,骗你们钱的,当然不是。我们给大家提供了创业创新的一个知识解决方案,2015年9月份以后,我受命去负责中信的少儿出版业务,少儿出版业务2015年中信每年生产额是3千万人民币,到今天为止,2016年的12月4号,我们已经完成了3个亿,也就是说王健林爸爸说的三个小目标的实现。三个小目标的实现实际上非常简单。


我做了一件事情,我在基于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之上,试图去做一个新的匠人。


我们这个行业两类人生意做不好,他们身上有两个非常要不得的精神,第一个就是作为幻觉的匠人,他认为他认为的是对的,他又将他认为对的知识和理念强加给用户,而没有想过用户要什么和缺什么,所以他们就天天假想要推一个什么书,如果用户不买单他们还不乐意。

另外做了一段时间的出版人之后,他们会觉得自己是社会精英,是艺术家,是社会名流。


然而,事实上,出版人并不是做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提供知识服务和阅读服务的人,我为在座的人以及在座的中产以及上升家庭的人提供的是阅读服务,并不是我把知识生产了提供给你,而是我传播给了你,这是我的专业工作,只不过2016年我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加上我的专业能力,做了一个百分之一千的指数级的增长。


匠人的第一要素:以用户为中心

刚才我说匠人精神的本质实际上是出于对用户的体验的尊重,用爱和尊重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也就是说你不是提供你喜欢的和你朋友喜欢的,或者你公司喜欢的,而是要提供用户和绝大部分用户喜欢的最大公约数的那个产品,引发用户感动的产品,才能称之为一个真正的匠人,这就是匠人的本质。

我打个简单比方,如果你用什么胶做的鞋底,你镇上的居民穿了鞋之后打脚,做得再好有什么用,一定要用户取得便捷美好舒适的价值,这是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匠人必须要具备的第一个精神,就是以用户为中心。

在过去我们把以用户为中心看成了把客户做成上帝,其实把客户做成上帝和以客户为中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所有研发点必须基于用户需求,而不是基于你的认知和需求,当然用户有时候是盲目的,你需要引导用户,但并不是以你的出发点为基础。

匠人精神的基础是职业精神

很多人都说匠人精神应该闭门造车,应该沉浸于我的工作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无关名利。都是错的,匠人精神跟商业社会是高度集合的,我前面批判的是那些把匠人精神当成口头禅的那些人,其实是有违于匠人精神的。


好的匠人精神只是商业社会通过大家的共同演变、共同认为的职业精神,是让用户优良体验的契约成为你的共识。像德国和日本这样的国家,产品做得好并不是因为他们强调了匠人精神。日本强调的匠人精神是作坊式的匠人精神,在日本的大型工业企业里面并没有人去强调这个。实际上,这种不强调的东西,已经成为了西方社会以及日本、韩国先进国家的一个最底层的职业素质。


我们不能把职业素质当成一种精神去尊崇,职业精神必须成为我们的本分,成为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这就是匠人精神的基本要求。


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作品,那些对用户热情的人通常他们手艺好,这种发自内心对于用户的爱与尊重,这种热情其实就是你作为匠人所谓的德的那一部分,不是通过你的技术精湛就可以改变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需要你长期感知用户的感知,感受用户的体验才能够作出一流心性的作品,才能做出一流的作品。

自我赋能和开放协作

最后一个就是自我赋能和开放协作。《重新定义公司》里面有一句话,只有基层跟一线的员工能够做自我的赋能和做决策,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天还希望那些高层所谓的精英替你做一线的决策,这样的企业和组织是不可能有希望的,也不可能够打造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产品。


任正非说得好,让听得清炮响的人指挥战斗。这种东西是发自内心的对于一线工作人员的自尊的尊重,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他们自尊,才能够鼓励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去挑战困难,追求极致,才能够把产品做好。


第二个是开放协作。过去的匠人其实不需要整个社会的积木化的合作。今天一个创新的社会,就需要你要能够向组织外部达成协作、授权、验收的整个协作流程,都需要一个今天的新匠人去完成。


新的技术包括人工智能,包括编程,包括技术机器智能,包括生命科技,这些新的技术都可以诞生新的技艺,新的技艺对于我们今天的新时代的匠人来说就是基于新技术演变的匠人。


而且每一代技术之间的迭代,让上一代的匠人变得无所适从,因为技术之间的鸿沟非常深,不像过去我是作协的,它技术之间的演变没有那么快,但是今天的技术变化太快了,导致了今天的匠人必须要随时随地的终身学习和深入学习,才能够跨越技术鸿沟,才能够在今天用新的技术和新的心性,完成一个新的匠人精神的要求。


我用一句话来总结,用哲学家的头脑,用诗人的心,用工人的手,去把你喜欢做的事做上一百遍,并用它改变世界,为更多的家庭带来更多的优质产品,为小朋友的成长提供最好的阅读服务,谢谢大家。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  验证码:
热点文章
中国贸易金融网,最大最专业的中文贸易金融平台